三元件液力变矩器的性能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3 19:59
液力变矩器作为液力传动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液力变矩器的效率较低导致了液力传动系统的效率低,因此优化液力变矩器的性能是提高液力传动系统效率的重要途径。随着计算流体力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FD能够较准确的模拟计算和分析液力变矩器的内部流场,又因其成本低,设计周期短,因此成为液力变矩器的设计和优化改型的主要工具。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CFX计算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2)针对YJ355型液力变矩器在中低速比工况下涡轮性能下降较快,导轮能头损失分布不均匀问题,利用以流场数值模拟为基础的现代方法,对叶片与流体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建立叶轮结构,通过调整叶片安放角和包角分布规律,不断优化涡轮叶片结构,提高了中、低速比工况下液力变矩器的性能。优化后,效率提高最大达4.78%,变矩系数增加值最大达0.863。(3)提出了液力变矩器的泵轮和涡轮采用长、短叶片叶轮,这给研制高性能的液力变矩器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并采用量体裁衣的柔性现代设计思想,为研制高性能的液力变矩器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
【文章来源】:河北工程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液力变矩器结构图
第 1 章 绪论的相互转变[11],涡轮与泵轮二者间存在无叶片区短时间内快速流入涡轮内,促使涡轮加快运转速械能。涡轮中的工作液体向导轮流入后,转换方于静止状态,其转速为零,因此油液在导轮流道运动,且导轮上的功率一直保持为零,力矩不会轮内流动时,不存在能量变化。矩器处于工作状态时,可以将流动的工作液体视动[13]。上述能量转化的过程,在工作过程中,三个工作独立存在的。一般情况下,液流从前一个工作轮作轮的进口流入,因此,前者的液流状态对于后者作原理图如图 1-2 所示:
方法最终确定为有限体积法。利用该方法不仅效率求解过程中无法直接求解,所以它要运用合适的离效性,在使用前需进行特殊处理并调整[43]。现如今较为常见且有效的一种方法。它通过连续性方程持用动量方程将速度场求出后能够将其在连续性方程中的建立和计算域的建立看,包括了三个工作轮,即泵轮、涡轮和导轮。每空间以及无叶片区域共同构成流道,在 SolidWorks数据,如图 2-2,将各工作轮在工作状态中的几何模与泵轮的叶片数量分别为 26 片和 23 片,导轮有 17 片模型,如图 2-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封闭空间内推进剂扩散的通风优化[J]. 詹翔,崔村燕,周宵灯,辛腾达,韩向阳.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2019(02)
[2]基于CFD的某校园宿舍区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和优化设计[J]. 黄丽蒂,王昊,武艺萌,王丽贺. 建筑节能. 2019(01)
[3]CFD仿真设计新型双涡轮导叶可调式液力变矩器[J]. 王迪,常山,岳彦炯. 热能动力工程. 2018(12)
[4]考虑泄漏区的液力变矩器流场数值模拟[J]. 闫清东,孟祥禄,魏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11)
[5]串联型粘弹-粘塑性沥青混合料本构模型的有限元分析[J]. 徐建平,朱耀庭.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6]基于模型的液力变矩器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与校验[J]. 陈奇,姚志刚,陈无畏,Qadeer Ahmed,张振. 汽车工程. 2018(10)
[7]基于ANSYS-CFX的液力变矩器流场性能计算与试验研究[J]. 索雪峰,焦生杰,张泽宇,古玉锋. 机械设计. 2018(10)
[8]液力变矩器涡轮叶片固定滚铆机的设计与研究[J]. 潘文宏. 制造技术与机床. 2018(07)
[9]工程机械用液力变矩器叶片角对其性能的影响[J]. 雷景媛,惠记庄,张泽宇,武琳琳,郑恒玉.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18(02)
[10]液力变矩器内流场分析的CFD模型研究[J]. 彭桂枝. 机械工程师. 2017(09)
博士论文
[1]工程机械传动系统热特性研究[D]. 王振宝.吉林大学 2017
[2]向心涡轮式液力变矩器叶栅系统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D]. 刘城.北京理工大学 2015
[3]基于CFD的液力变矩器设计方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 褚亚旭.吉林大学 2006
[4]液力变矩器内部三维流动数值模拟与特性预测方法研究[D]. 石祥钟.吉林大学 2005
[5]液力变矩器现代设计理论的研究[D]. 田华.吉林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用于发电调速系统的导叶可调式液力变矩器研究[D]. 王开晶.大连交通大学 2018
[2]提高双涡轮液力变矩器低转速比工况性能研究[D]. 荣琼艳.河北工程大学 2018
[3]高转速比导叶可调式液力变矩器轴向力研究[D]. 张昊.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
[4]三维机织复合材料风力机叶片结构特性对比分析[D]. 姜焱.内蒙古工业大学 2018
[5]影响可调式液力变矩器低转速比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D]. 王安.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
[6]低频脉动流强化换热研究[D]. 葛忆茹.江苏科技大学 2018
[7]主次流轴向进气超紧凑燃烧室性能研究[D]. 孙明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
[8]液力变矩器闭锁离合器起步滑差控制研究[D]. 贾玉哲.吉林大学 2017
[9]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的性能改进研究[D]. 孟燕.河北工程大学 2017
[10]可调式液力变矩器泵涡间隙对性能的影响研究[D]. 刘畅.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228229
【文章来源】:河北工程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液力变矩器结构图
第 1 章 绪论的相互转变[11],涡轮与泵轮二者间存在无叶片区短时间内快速流入涡轮内,促使涡轮加快运转速械能。涡轮中的工作液体向导轮流入后,转换方于静止状态,其转速为零,因此油液在导轮流道运动,且导轮上的功率一直保持为零,力矩不会轮内流动时,不存在能量变化。矩器处于工作状态时,可以将流动的工作液体视动[13]。上述能量转化的过程,在工作过程中,三个工作独立存在的。一般情况下,液流从前一个工作轮作轮的进口流入,因此,前者的液流状态对于后者作原理图如图 1-2 所示:
方法最终确定为有限体积法。利用该方法不仅效率求解过程中无法直接求解,所以它要运用合适的离效性,在使用前需进行特殊处理并调整[43]。现如今较为常见且有效的一种方法。它通过连续性方程持用动量方程将速度场求出后能够将其在连续性方程中的建立和计算域的建立看,包括了三个工作轮,即泵轮、涡轮和导轮。每空间以及无叶片区域共同构成流道,在 SolidWorks数据,如图 2-2,将各工作轮在工作状态中的几何模与泵轮的叶片数量分别为 26 片和 23 片,导轮有 17 片模型,如图 2-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封闭空间内推进剂扩散的通风优化[J]. 詹翔,崔村燕,周宵灯,辛腾达,韩向阳.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2019(02)
[2]基于CFD的某校园宿舍区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和优化设计[J]. 黄丽蒂,王昊,武艺萌,王丽贺. 建筑节能. 2019(01)
[3]CFD仿真设计新型双涡轮导叶可调式液力变矩器[J]. 王迪,常山,岳彦炯. 热能动力工程. 2018(12)
[4]考虑泄漏区的液力变矩器流场数值模拟[J]. 闫清东,孟祥禄,魏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11)
[5]串联型粘弹-粘塑性沥青混合料本构模型的有限元分析[J]. 徐建平,朱耀庭.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6]基于模型的液力变矩器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与校验[J]. 陈奇,姚志刚,陈无畏,Qadeer Ahmed,张振. 汽车工程. 2018(10)
[7]基于ANSYS-CFX的液力变矩器流场性能计算与试验研究[J]. 索雪峰,焦生杰,张泽宇,古玉锋. 机械设计. 2018(10)
[8]液力变矩器涡轮叶片固定滚铆机的设计与研究[J]. 潘文宏. 制造技术与机床. 2018(07)
[9]工程机械用液力变矩器叶片角对其性能的影响[J]. 雷景媛,惠记庄,张泽宇,武琳琳,郑恒玉.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18(02)
[10]液力变矩器内流场分析的CFD模型研究[J]. 彭桂枝. 机械工程师. 2017(09)
博士论文
[1]工程机械传动系统热特性研究[D]. 王振宝.吉林大学 2017
[2]向心涡轮式液力变矩器叶栅系统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D]. 刘城.北京理工大学 2015
[3]基于CFD的液力变矩器设计方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 褚亚旭.吉林大学 2006
[4]液力变矩器内部三维流动数值模拟与特性预测方法研究[D]. 石祥钟.吉林大学 2005
[5]液力变矩器现代设计理论的研究[D]. 田华.吉林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用于发电调速系统的导叶可调式液力变矩器研究[D]. 王开晶.大连交通大学 2018
[2]提高双涡轮液力变矩器低转速比工况性能研究[D]. 荣琼艳.河北工程大学 2018
[3]高转速比导叶可调式液力变矩器轴向力研究[D]. 张昊.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
[4]三维机织复合材料风力机叶片结构特性对比分析[D]. 姜焱.内蒙古工业大学 2018
[5]影响可调式液力变矩器低转速比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D]. 王安.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
[6]低频脉动流强化换热研究[D]. 葛忆茹.江苏科技大学 2018
[7]主次流轴向进气超紧凑燃烧室性能研究[D]. 孙明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
[8]液力变矩器闭锁离合器起步滑差控制研究[D]. 贾玉哲.吉林大学 2017
[9]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的性能改进研究[D]. 孟燕.河北工程大学 2017
[10]可调式液力变矩器泵涡间隙对性能的影响研究[D]. 刘畅.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2282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3228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