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体参数及曲率系数对深沟球轴承疲劳寿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9-19 12:27
深沟球轴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是生产批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类轴承。轴承的疲劳寿命是轴承质量的综合反映。但由于轴承工况比较复杂,轴承试验难以精确模拟,而且实验周期很长,取得实验数据较慢。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深沟球轴承为研究对象,从它的设计角度出发,通过有限元计算仿真的方法分析轴承滚动体数量、滚动体直径及内、外沟曲率系数对轴承的接触应力和变形情况,以及轴承在综合因素影响下的疲劳寿命数值模拟技术展开研究。基于对轴承的Hertz接触理论,通过合理的设置接触区域、接触区域网格的局部细化和创建接触对,根据轴承的实际工况,施加合理的边界条件,应用ANSYS参数化语言APDL建立了深沟球轴承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综合考虑滚动体数量、滚动体直径及内、外沟曲率系数等因素的影响,对深沟球轴承进行有限元计算,得到各因素对轴承接触应力和变形的影响。并与赫兹理论解进行了比较验证,确保有限元模型与分析计算得到的轴承接触应力的合理性,为疲劳寿命数值模拟提供了所需的应力结果。在疲劳寿命数值模拟方面,本文综合考虑轴承滚动体数量、滚动体直径及内、外沟曲率系数等因素的影响,采用名义应力法对深沟球轴承进行疲劳寿命数...
【文章来源】: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理论应力集中示意图
图3.3轴承的接触椭圆与内圈滚道接触椭圆面积凡况二二,吞椭圆的长半”ai一:·僵触椭“的短半轴“一僵与外圈滚道接触椭圆面积sese=二ae瓦僵僵椭圆的长半轴a。=eax
滚动体参数及曲率系数对深沟球轴承疲劳寿命的影响格,滚动体接触区域的网格比内、外圈滚道的网格更细化。划分网模型如图4.4所示。立接触对的内圈滚道、外圈滚道与滚动体之间建立接触对,确定内、外圈滚间为柔体一柔体接触,以外圈滚道表面和内圈滚道表面作为目标面,为接触面。接触面单元类型选为含中节点的八节点四边形单元CONT单元类型选为无中节点的三节点单元TARGE170,在各个接触对中与内、外圈滚道的摩擦系数MU二0.003,法向接触刚度因子FKN=0.1,ICONT=0.01。动体与内外圈接触,创建两个接触对,如图4.5所示,有10个滚接触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滚动轴承接触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 熊小晋,张晓鹍,熊晓燕. 测试技术学报. 2009(01)
[2]滚动轴承刚柔多体接触动力学分析[J]. 姚廷强,迟毅林,黄亚宇,谭阳. 中国机械工程. 2008(16)
[3]一种多轴疲劳寿命预测的统一模型[J]. 张忠平,李静,张春山,刘京春,孙强.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4)
[4]滚动轴承疲劳寿命及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现状及发展[J]. 李兴林,殷建军,谢盈忠,刘和义,张玉环,赵兴新,吴宝杰,陈炳顺. 现代零部件. 2007(02)
[5]考虑疲劳本构随机性的结构应力疲劳可靠性分析方法[J]. 赵永翔,彭佳纯,杨冰,张卫华. 机械工程学报. 2006(12)
[6]基于显式动力学的滚动轴承接触应力有限元分析[J]. 樊莉,谭南林,沈栋平.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06(04)
[7]比例与非比例加载下多轴疲劳断口分析[J]. 尚德广. 机械强度. 2006(03)
[8]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 袁熙,李舜酩. 航空制造技术. 2005(12)
[9]轴承疲劳寿命理论的新进展[J]. 鄢建辉,李兴林,蒋万里,张燕辽,汪久根. 轴承. 2005(11)
[10]滚动轴承疲劳寿命数值仿真技术的研究[J]. 吕华强,王黎钦,古乐,李文忠.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05(05)
硕士论文
[1]滚动轴承刚度的非线性分析及工程应用[D]. 黄琳琳.大连理工大学 2009
[2]基于ANSYS二次开发的结构疲劳寿命与破坏概率可视化技术[D]. 任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
[3]飞机炮舱结构有限元静力分析及疲劳寿命估算[D]. 赵志彬.西北工业大学 2007
[4]深沟球轴承动力学建模与稳定性分析[D]. 郑丽.江苏大学 2006
[5]基于ANSYS的混合陶瓷球轴承有限元分析[D]. 李淑慧.天津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01612
【文章来源】: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理论应力集中示意图
图3.3轴承的接触椭圆与内圈滚道接触椭圆面积凡况二二,吞椭圆的长半”ai一:·僵触椭“的短半轴“一僵与外圈滚道接触椭圆面积sese=二ae瓦僵僵椭圆的长半轴a。=eax
滚动体参数及曲率系数对深沟球轴承疲劳寿命的影响格,滚动体接触区域的网格比内、外圈滚道的网格更细化。划分网模型如图4.4所示。立接触对的内圈滚道、外圈滚道与滚动体之间建立接触对,确定内、外圈滚间为柔体一柔体接触,以外圈滚道表面和内圈滚道表面作为目标面,为接触面。接触面单元类型选为含中节点的八节点四边形单元CONT单元类型选为无中节点的三节点单元TARGE170,在各个接触对中与内、外圈滚道的摩擦系数MU二0.003,法向接触刚度因子FKN=0.1,ICONT=0.01。动体与内外圈接触,创建两个接触对,如图4.5所示,有10个滚接触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滚动轴承接触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 熊小晋,张晓鹍,熊晓燕. 测试技术学报. 2009(01)
[2]滚动轴承刚柔多体接触动力学分析[J]. 姚廷强,迟毅林,黄亚宇,谭阳. 中国机械工程. 2008(16)
[3]一种多轴疲劳寿命预测的统一模型[J]. 张忠平,李静,张春山,刘京春,孙强.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4)
[4]滚动轴承疲劳寿命及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现状及发展[J]. 李兴林,殷建军,谢盈忠,刘和义,张玉环,赵兴新,吴宝杰,陈炳顺. 现代零部件. 2007(02)
[5]考虑疲劳本构随机性的结构应力疲劳可靠性分析方法[J]. 赵永翔,彭佳纯,杨冰,张卫华. 机械工程学报. 2006(12)
[6]基于显式动力学的滚动轴承接触应力有限元分析[J]. 樊莉,谭南林,沈栋平.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06(04)
[7]比例与非比例加载下多轴疲劳断口分析[J]. 尚德广. 机械强度. 2006(03)
[8]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 袁熙,李舜酩. 航空制造技术. 2005(12)
[9]轴承疲劳寿命理论的新进展[J]. 鄢建辉,李兴林,蒋万里,张燕辽,汪久根. 轴承. 2005(11)
[10]滚动轴承疲劳寿命数值仿真技术的研究[J]. 吕华强,王黎钦,古乐,李文忠.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05(05)
硕士论文
[1]滚动轴承刚度的非线性分析及工程应用[D]. 黄琳琳.大连理工大学 2009
[2]基于ANSYS二次开发的结构疲劳寿命与破坏概率可视化技术[D]. 任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
[3]飞机炮舱结构有限元静力分析及疲劳寿命估算[D]. 赵志彬.西北工业大学 2007
[4]深沟球轴承动力学建模与稳定性分析[D]. 郑丽.江苏大学 2006
[5]基于ANSYS的混合陶瓷球轴承有限元分析[D]. 李淑慧.天津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016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3401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