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电工程论文 >

小车轮压作用处偏轨箱形梁局部应力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21 23:32
  小车轮压作用处偏轨箱形梁主腹板承受较大的局部应力,该处局部应力值直接影响到轨道型号、箱形梁几何参数的选定。起重运输机械的设计方法多采用以古典力学和数学为基础的半理论、半经验设计法,类比法和直觉法等传统设计方法。以往此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半实验、半理论研究为主,得出的计算公式往往偏于保守、不够精确。由于经济性因素和实验条件的限制,针对一系列不同几何参数的偏轨箱形梁展开几何参数与局部应力之间变化规律的研究不太现实。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先进的设计理论和方法不断涌现,使得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计算机仿真来进行解决。针对以上情况,本论文将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小车轮压作用处偏轨箱形梁主腹板局部应力进行仿真建模分析;同时综合应用弹性力学、接触力学、弹性地基梁理论对该问题展开理论研究。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将Hertz接触理论和有限元软件ANSYS结合起来,把主腹板的局部受力问题视为小车轮与轨道及轨道与上翼缘板之间发生接触行为作用下的受力问题,建立了小车轮压作用处偏轨箱形梁主腹板局部应力的接触分析模型,研究不同情况(小车轮压、轨道截面惯性矩和箱形梁几何参数)下局部应力的变化规律,得出相关结论。运用弹性...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小车轮压作用处偏轨箱形梁局部应力分析


有限元模型

云图,云图,区域,应力值


最后针对小车位于跨中时进行加载,轮距取为lm。3.2分析结果的处理针对主腹板处局部区域分别进行云图显示(图3一5)、主腹板厚度方向节点竖直方向应力(以下均简称为节点应力)显示(图3一6)和主腹板厚度方向节点应力变化趋势(图3一7)。节点应力最大值位于小车轮压作用处主腹板上角点B(如图3一l),从图3一7中可以看出,A、B两角点处应力值明显偏大且B点比A点应力值大,位于A、B两点之间节点上的应力值变化很小,其值都在一个值附近小范围波动。A、B两点处应力值明显偏大是由于上翼缘板与主腹板之间呈九十度夹角,在该处几何形状突变,存在很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B处应力值比A处大主要是因为B点位于外伸翼缘下方比A点更容易下挠,竖直方向弯曲变形更大。中间节点应力值波动小正好与第二章中平面薄板可以假设为平面应力问题在理论上有一致性。图3一5局部细化区域云图显示

均匀分布,节点应力,局部区域,方向


0510152025土腹板厚度方向节点号图3一7主腹板厚度方向节点应力变化趋势本文将以小车轮压作用处主腹板厚度方向上应力均匀分布区域的节点应力为研究对象,后续章节将不再考虑应力集中现象。求解图3一5中主腹板厚度方向上应力分布均匀的红色区域中所有节点(即图3一7中应力值波动较小的节点)的平均应力值。定义均匀分布区域节点的应力均值为‘,并将应力均值作为平面应力的近似值。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ANSYS网格高级划分技术[J]. 张玉宝,王磊.  科技信息. 2008(29)
[2]ANSYS网格划分技巧与网格信息提取技术[J]. 才漪,闫再友.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07(03)
[3]钢轨三维弹塑性滚动接触应力[J]. 郭俊,温泽峰,金学松,刘启跃.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07(03)
[4]钢轨接头轨缝对轮轨接触应力的影响[J]. 蔡武,温泽峰,金学松.  工程力学. 2006(09)
[5]轮对运动状态对轮轨滚动接触应力的影响[J]. 金学松,温泽峰,张卫华.  工程力学. 2004(01)
[6]ANSYS有限元网格划分浅析[J]. 王瑞,陈海霞,王广峰.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2002(04)
[7]轮轨接触应力的研究[J]. 俞展猷.  铁道机车车辆. 2000(06)
[8]表面粗糙层对两圆柱体接触的影响[J]. 黄传清,陈英杰.  力学与实践. 1997(04)
[9]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在起重运输机械中的应用和展望[J]. 王金诺,赵永翔,程文明.  起重运输机械. 1997(02)
[10]起重运输机械国内市场需求预测[J]. 须雷.  世界机电经贸信息. 1996(11)

博士论文
[1]工字梁腹板在局部承压和剪力作用下的弹性屈曲及极限承载力[D]. 任涛.浙江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道岔转辙器部分轮轨接触应力分析[D]. 胡秋华.西南交通大学 2007
[2]港口起重机车轮与轨道设计计算研究[D]. 禹昭.上海海事大学 2007
[3]钢轨接头处轮轨接触有限元分析[D]. 蔡武.西南交通大学 2006
[4]非理想边界条件下铁路轮轨接触应力数值分析[D]. 程伟.燕山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499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34499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6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