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电工程论文 >

基于叶轮相位交错多级离心泵流场非定常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1 15:06

  本文关键词:基于叶轮相位交错多级离心泵流场非定常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多级离心泵是将多台单级离心泵串联起来,整合成为一个整体,即节约了泵占用的空间,也改善了泵运行维护的成本,广泛应用于水利、化工、石油、反渗透海水淡化以及核电等领域。但串联成为整体后不仅增加了整个系统的复杂性,使得多级离心泵的设计难度增加。多级离心泵的内部流场比单级离心泵复杂得多,容易产生较大的压力脉动,主要是由于叶片与隔舌或导叶产生动静干涉致使压力脉动的产生。内部干涉激励的存在往往会对泵体各部分的疲劳强度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了解多级离心泵内部流场的流动特性对该类型泵的设计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建立了四组模型方案,以便对多级离心泵的内部流场和转子受力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方案A为顺序布置的六级离心泵,叶轮相位不交错;方案B为顺序布置的六级离心泵,叶轮相位交错一个流道相位的1/2;方案C为顺序布置的六级离心泵,叶轮相位交错一个叶轮流道的1/(Z-1)(Z为叶轮叶片数);方案D为叶轮顺序布置的六级离心泵,叶轮相位交错一个正导叶流道的1/(Z-1)(Z叶轮为叶片数)。通过数值模拟及分析,得到如下的结论:1.通过非定常计算结果得到不同方案的外特性,四个方案的外特性相差不大;但不同方案的外特性的特征量非定常特性出现比较大的变化,在不同流量下的扬程、效率、轴功率变化规律和变化趋势各异。在0.6Q_d、1.0Q_d工况下方案B的内部激励叠加效果优于方案A;在1.4Q_d工况下内部干涉激励强度在减弱,叶轮相位交错影响了该工况下扬程波动的主频。效率变化在设计工况下的波动幅值最大,在偏工况条件下方案B、C的效率的波动情况相对比较理想。通过对轴功率的非定常变化比较,在三个工况条件下方案B、C的轴功率波动比较稳定,在大流量工况下方案B的非定常轴功率变化最稳定。叶轮相位的改变对外特性特征量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外特性的变化是由内部干涉激励引起的,外特性的变化情况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内部的干涉激励叠加变化情况。其中扬程的非定常变化规律和出口处的压力脉动变化规律存在高的相似度。2.通过对前导叶和后导叶流道中监测点的压力脉动情况分析发现,前导叶流道内的流体主要脉动是受到导叶前的叶轮叶片的扰动作用,在后导叶流道中的流体同时受到前一级叶轮叶片和下一级叶轮叶片共同作用,前后两级叶轮形成两个干扰源同时对后导叶留到内的流体产生干扰。在对内部流场流动分析中发现,在靠近前一级叶轮出口处的正导叶的主要脉动是受到前一级叶轮出口叶片的扰动引起的,在反导叶流道中的流体同时前一级叶轮出口叶片和下一级叶轮叶片进口共同作用引起压力变化。对出口延伸段各监测点的压力变化分析发现,方案B、C、D三个方案的随着流量的增大压力变化趋于稳定,叶轮相位交错对出口处的压力变化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在静止部件流道中由干涉产生的压力变化主要和叶片数相关,表现在频域图中就是压力变化的主频和叶频相关。3.叶轮相位交错使非定常条件下的转子受力矢量分布更集中,有效地减小转子受到的径向力;在0.6Q_d工况下方案A径向力大小波动频率、径向力极值都明显高于其它三个方案,同时方案A、C、D的轴向力波动以低频和1倍叶频波动为主,方案B以低频波动为主。在1.0Q_d工况下,四个方案的波动明显、变化趋势类似,方案B、C轴向力的波动幅值相对更小,主频为1倍叶频。在1.4Q_d工况下,四个方案的波动明显,轴向力变化幅值相差不大,并伴随大量的高频波动。综上所述:叶轮相位交错使多级离心泵的流场产生一定的改变,致使外特性特征量的非定常特性也会产生较大的变化;同时叶轮相位改变对转子受力情况得到改善。
【关键词】:多级离心泵 数值计算 流场非定常特性 转子受力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H31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1
  • 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11-16
  • 1.1 课题来源11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1-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6
  • 2.研究内容及方法16-22
  • 2.1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6-18
  • 2.1.1 研究内容16
  • 2.1.2 研究方案16-18
  • 2.2 流场分析方法18-22
  • 2.2.1 模型结构18-19
  • 2.2.2 流体域网格划分19-20
  • 2.2.3 流体控制方程20-21
  • 2.2.4 流场计算方法21-22
  • 3.流场计算结果与分析22-51
  • 3.1 多级离心泵外特性分析22-30
  • 3.1.1 外特性曲线分析22-24
  • 3.1.2 扬程非定常特性分析24-26
  • 3.1.3 效率非定常特性分析26-28
  • 3.1.4 轴功率非定常特性分析28-30
  • 3.2 多级离心泵内部压力脉动分析30-50
  • 3.2.1 正导叶及反导叶压力脉动分析30-45
  • 3.2.2 出口段压力脉动分析45-50
  • 3.3 本章小结50-51
  • 4.转子受力分析51-61
  • 4.1 转子径向力分析51-55
  • 4.1.1 转子径向力产生原因分析51-52
  • 4.1.2 转子径向力分析52-55
  • 4.2 转子轴向力分析55-60
  • 4.2.1 转子轴向力产生原因分析55-58
  • 4.2.2 转子轴向力分析58-60
  • 4.3 本章小结60-61
  • 5.结论与展望61-63
  • 5.1 研究总结61-62
  • 5.2 工作展望62-63
  • 参考文献63-6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67-68
  • 致谢68-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跃;王旭;郭晋伟;;冲压焊接多级离心泵的设计特点及选型应用[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7年06期

2 华宏;;创新节能的无泄漏节能立式多级离心泵[J];住宅产业;2008年12期

3 杜刚;王雅萌;;多级离心泵常见故障分析与维修[J];石油化工设备;2009年S1期

4 郑德明;张世英;;检修多级离心泵的注意事项[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年01期

5 黄程;;大型多级离心泵的维修与安装[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年02期

6 刘福玉;刘福磊;孙广军;张凤霞;;探讨多级离心泵常见故障检测与维修[J];才智;2012年20期

7 陈鹏;李俊卿;;立式多级离心泵安装方式的探讨及事故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3年03期

8 陈鹏;李俊卿;;立式多级离心泵安装方式的探讨及事故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3年05期

9 鄂辉;;多级离心泵常见故障与维修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11期

10 刘加元;;多级离心泵故障分析与处理办法研究[J];化工管理;2013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沈江;徐晓初;王晓芳;;基于DS系列卧式多级离心泵的介绍及应用[A];2010年重庆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沈江;徐晓初;王晓芳;;基于DS系列卧式多级离心泵的介绍及应用[A];2010全国机械装备先进制造技术(广州)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3 姚春玲;王春华;刘锟;丁丽娟;;冲压焊接离心泵的特点和发展现状[A];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五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易玲;李志鹏;陈艳慧;徐达;;基于fluent分析叶片数对自平衡多级离心泵首级叶轮性能的影响[A];第十九次中国水电设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豫黔;国内首个多级离心泵状态监测实验场建成[N];中国工业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文杰;多级离心泵转子耦合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2 田亚斌;高速多级离心泵转子动力特性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3 平仕良;大功率高压多级离心泵转子动力学分析及其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周卫东;离心式井底增压系统设计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迪科;冲压式多级离心泵内流场数值模拟及水力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魏许照;MD450-60型多级离心泵参数化建模及平衡装置的改进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6年

3 钟家鼎;重型多级离心泵穿杠螺母拧紧装置的设计[D];辽宁工业大学;2016年

4 王正位;基于GPRS的多级离心泵远程技术支持系统设计[D];辽宁工业大学;2016年

5 饶昆;基于流固耦合的多级离心泵非定常流动特性及诱导振动分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6 王伟;多级离心泵水动力噪声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7 何勇冠;超低比转速自平衡多级离心泵水力优化与结构分析[D];江苏大学;2016年

8 冯琦;悬臂式多级离心泵转子动力学特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9 赵成明;多级离心泵用于输送制冷剂的特性试验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6年

10 朱俊;多级离心泵性能下降故障机理分析及诊断方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叶轮相位交错多级离心泵流场非定常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39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3839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3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