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ro/E精确建模的渐开线直齿轮应力有限元分析
发布时间:2023-08-16 16:16
目前,国内外都把齿轮传动中对齿轮强度的研究提高到相当重要的地位。传统的研究齿轮强度的方法由于比较粗略,已难以满足发展的要求。本文对如何在Pro/E软件中建立精确的渐开线直齿轮参数化模型并运用ANSYS软件确定其应力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渐开线直齿轮的建模及分析的方法、过程和结果,为渐开线直齿轮的优化设计、计算和校核提供了方法指导。 本文运用三维实体造型软件Pro/E,实现了渐开线直齿轮的参数化精确建模。文中系统地研究了运用Pro/E软件建立渐开线直齿轮的三维参数化模型的过程。由于参数化齿轮模型可按照驱动参数的变化发生相应改变,再生出新的齿轮模型,所以利用此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可避免建模的重复性工作,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分析效率,降低了成本。 本文利用Pro/E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之间的专用接口,精确地将在Pro/E软件中生成的齿轮模型导入到了ANSYS软件中,并对渐开线直齿轮进行了静力分析和非线性接触分析。 在对渐开线直齿轮进行齿根应力分析时,本文通过选取合适的边界范围对模型进行了简化,并对轮齿啮合的整个过程进行了受力分析,得出了轮齿在不同啮合区的受载状况,从而确定了对齿根强度最不利...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参数化技术
1.1.1 参数化设计的理论方法
1.1.2 参数化模型
1.2 齿轮强度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3.1 本文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有限元法概述
2 有限单元法基本原理
2.1 引言
2.2 有限单元法基本概念
2.3 线性结构静力分析的有限单元法
2.3.1 单元刚度矩阵的建立
2.3.2 有限单元法的解题步骤
2.4 小结
3 渐开线直齿轮的参数化造型
3.1 引言
3.2 Pro/E概述
3.3 直齿轮的齿廓方程
3.4 直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3.5 直齿轮的基本设计思想
3.6 齿轮造型
3.6.1 输入齿轮基本参数
3.6.2 创建齿轮毛坯基础实体特征
3.6.3 创建第一个齿槽
3.6.4 阵列生成全部齿
3.6.5 创建轴孔及键槽
3.6.6 齿轮参数化的实现
3.7 小结
4 渐开线直齿轮的静力学分析
4.1 渐开线圆柱齿轮弯曲应力计算概述
4.2 静力学分析流程
4.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3.1 模型的简化
4.3.2 建立齿轮模型
4.4 单元类型的选择和网格划分
4.5 确定边界条件
4.6 施加载荷
4.7 有限元分析计算
4.8 齿轮有限元计算结果
4.9 齿轮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4.10 小结
5 渐开线直齿轮的非线性接触分析
5.1 引言
5.2 齿轮接触分析的步骤
5.3 建立接触分析模型
5.4 单元类型的选择及网格划分
5.5 利用接触向导生成接触
5.5.1 识别接触对
5.5.2 定义目标面和接触面
5.6 加载并求解
5.7 后处理观察、分析结果
5.8 摩擦力对齿面接触应力的影响
6 总结与展望
6.1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及结论
6.2 进一步的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842259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参数化技术
1.1.1 参数化设计的理论方法
1.1.2 参数化模型
1.2 齿轮强度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3.1 本文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有限元法概述
2 有限单元法基本原理
2.1 引言
2.2 有限单元法基本概念
2.3 线性结构静力分析的有限单元法
2.3.1 单元刚度矩阵的建立
2.3.2 有限单元法的解题步骤
2.4 小结
3 渐开线直齿轮的参数化造型
3.1 引言
3.2 Pro/E概述
3.3 直齿轮的齿廓方程
3.4 直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3.5 直齿轮的基本设计思想
3.6 齿轮造型
3.6.1 输入齿轮基本参数
3.6.2 创建齿轮毛坯基础实体特征
3.6.3 创建第一个齿槽
3.6.4 阵列生成全部齿
3.6.5 创建轴孔及键槽
3.6.6 齿轮参数化的实现
3.7 小结
4 渐开线直齿轮的静力学分析
4.1 渐开线圆柱齿轮弯曲应力计算概述
4.2 静力学分析流程
4.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3.1 模型的简化
4.3.2 建立齿轮模型
4.4 单元类型的选择和网格划分
4.5 确定边界条件
4.6 施加载荷
4.7 有限元分析计算
4.8 齿轮有限元计算结果
4.9 齿轮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4.10 小结
5 渐开线直齿轮的非线性接触分析
5.1 引言
5.2 齿轮接触分析的步骤
5.3 建立接触分析模型
5.4 单元类型的选择及网格划分
5.5 利用接触向导生成接触
5.5.1 识别接触对
5.5.2 定义目标面和接触面
5.6 加载并求解
5.7 后处理观察、分析结果
5.8 摩擦力对齿面接触应力的影响
6 总结与展望
6.1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及结论
6.2 进一步的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8422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3842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