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基润滑脂润滑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4 07:00
本文关键词:锂基润滑脂润滑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润滑脂由于具有独特的两相结构,可以起到很好的润滑效果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润滑脂的制造工艺和配方对润滑脂的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了解润滑脂的成膜特性对润滑脂润滑机理的认识至关重要。本文在实验室合成了锂基润滑脂,对其润滑学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考察了甘油作为添加剂的作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制备锂基润滑脂,严格控制工艺过程及组分并将不同比例的甘油作为添加剂。润滑脂制备过程中,考虑了温度、时间和冷却速度等各个因素对润滑脂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甘油作为添加剂对润滑脂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甘油对润滑脂的稠度没有影响,但是随着甘油比例的升高滴点降低,蒸发损失升高而且钢网分油率会增加。(2)研究了面接触条件下润滑脂的成膜特性。首先研究了脂润滑膜厚度随时间的变化。无补充的情况下润滑脂形成的初始油膜随时间的增加明显减小,随后达到稳定的状态,而初始的供脂量对这一状态的膜厚没有明显的影响。通过润滑脂在充分供脂和无补充情况下与基础油的对比可以看出润滑脂在没有填充下很快进入乏油阶段膜厚迅速降低。在较低载荷范围,脂润滑膜厚度随载荷的增加而减小。随载荷进一步增加,膜厚稳定在一定值。(3)研究了点接触条件下润滑脂的成膜特性并对润滑油膜的衰减进行了初步的数值模拟。用双色光干涉测量可以看出,较低速度下润滑脂油膜厚度高,随着速度升高润滑脂油膜厚度先降低再升高,而当速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接触区出现乏油膜厚降低。而且锂基皂纤维的结构对润滑脂的成膜也有一定影响。此外,对润滑油层随转数的衰减进行了初步的数值模拟表明油膜厚度的减小受赫兹接触半径、入口距离、速度和载荷等的影响。(4)室温下,面接触条件下甘油对润滑脂的成膜无影响,在点接触时低速情况下膜厚随甘油比例的增加而升高,但速度升高后无影响。(5)对润滑脂样品的摩擦磨损特性进行了研究。四球机和UMT测试表明,甘油的加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润滑脂的减摩抗磨特性。
【关键词】:锂基润滑脂 油膜厚度 甘油 乏油 磨损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H117.2
【目录】:
- 摘要9-11
- Abstract11-13
- 第1章 绪论13-23
- 1.1 引言13-14
- 1.2 润滑技术的发展应用14-16
- 1.3 润滑脂研究现状16-20
- 1.4 极压抗磨添加剂的应用及发展20-21
- 1.5 甘油在润滑中的应用21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21-23
- 第2章 实验设备及原理23-40
- 2.1 油膜测量原理23-26
- 2.2 油膜厚度测量设备26-31
- 2.2.1 面接触油膜润滑测量仪26-29
- 2.2.2 点接触油膜润滑测量仪29-31
- 2.3 摩擦磨损测量设备31-35
- 2.3.1 四球机31-34
- 2.3.2 UMT34-35
- 2.4 辅助测量设备35-39
- 2.4.1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35-36
- 2.4.2 扫描电子显微镜36-38
- 2.4.3 流变仪38
- 2.4.4 表面形貌仪38-39
- 2.5 本章小结39-40
- 第3章 润滑脂样品的制备及其理化参数40-48
- 3.1 总述40
- 3.2 润滑脂样品的制备40-44
- 3.2.1 材料选用40-41
- 3.2.2 用量计算41-42
- 3.2.3 皂化反应42
- 3.2.4 升温脱水,高温稠化42-43
- 3.2.5 高温炼制43
- 3.2.6 冷却43
- 3.2.7 研磨成脂43-44
- 3.3 润滑脂样品的理化参数44-47
- 3.3.1 锥入度测试44-45
- 3.3.2 滴点测试45
- 3.3.3 蒸发损失45-46
- 3.3.4 钢网分油46-47
- 3.4 甘油作为添加剂对其参数的影响47
- 3.5 本章小结47-48
- 第4章 脂润滑膜厚度测量48-82
- 4.1 总述48
- 4.2 面接触油膜厚度测量过程48-50
- 4.2.1 测试条件48-49
- 4.2.2 测试步骤49-50
- 4.3 面接触油膜厚度测量结果及分析50-60
- 4.3.1 基础油和分油的测试结果50-53
- 4.3.2 润滑脂的成膜特性53-60
- 4.4 点接触脂润滑膜厚度测量60-66
- 4.4.1 测试条件60
- 4.4.2 测试步骤60-61
- 4.4.3 测试结果61-66
- 4.5 接触副滚道润滑油层厚度随转动次数的衰减分析66-80
- 4.5.1 模型及理论66-71
- 4.5.2 计算结果71-78
- 4.5.3 油层外形78-80
- 4.6 本章小结80-82
- 第5章 润滑脂摩擦磨损性能82-88
- 5.1 总述82
- 5.2 四球机测试及分析82-84
- 5.2.1 测试条件82
- 5.2.2 测试步骤82-83
- 5.2.3 测试结果及分析83-84
- 5.3 UMT测试及分析84-87
- 5.3.1 实验条件84
- 5.3.2 测试结果84-87
- 5.4 本章小结87-88
- 结论88-90
- 参考文献90-9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94-96
- 致谢9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德生;;多原子分子光谱实验手段分析与探讨[J];甘肃科技;2013年08期
2 唐晖;李芬芳;;国内外润滑油添加剂现状与发展趋势[J];合成润滑材料;2010年04期
3 王晓丽;徐滨士;许一;史佩京;于鹤龙;;纳米铜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磨损特性及其机理研究[J];摩擦学学报;2007年03期
4 谢凤;朱江;;固体润滑剂概述[J];合成润滑材料;2007年01期
5 曾平;曹永昌;程光明;杨志刚;田丰君;;超声波轴承减摩机制分析[J];润滑与密封;2006年10期
6 吴宝杰;刘庆廉;李兴林;周银生;;润滑脂流变性对滚动轴承振动性能的影响[J];润滑与密封;2006年06期
7 郭志光,辛燕,顾卡丽,刘维民;钢-铜摩擦副选择性转移效应的研究[J];合成润滑材料;2005年01期
8 韩修训,阎鹏勋,阎逢元,刘维民,余画洋,徐建伟,吴志国;两种物理气相沉积氮化钛涂层的结构及摩擦性能研究[J];摩擦学学报;2002年03期
9 刘维民,薛群基,周静芳,张治军;纳米颗粒的抗磨作用及作为磨损修复添加剂的应用研究[J];中国表面工程;2001年03期
10 温诗铸;世纪回顾与展望──摩擦学研究的发展趋势[J];机械工程学报;2000年06期
本文关键词:锂基润滑脂润滑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02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420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