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职教师资培养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职教师资培养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职教师资本科生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主要师资来源,它的教育质量直接决定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制约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目前我国现有的关于本科教育质量的评价主要是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宏观评价,而对专业质量的微观评价较少,并且还没有制定针对职教师资某一专业的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同时也缺乏这方面的研究。2013年教育部、财政部设立了“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我的导师承担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职教师资教师标准、培养标准、培养质量评价标准、核心课程特色教材开发项目”(VTNE007),本研究是其中的子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因此,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职教师资培养质量评价标准进行研究,既是全国本专业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规范本专业人才培养评价的要求。本研究的意义是: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职教师资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可以为国内本专业培养单位人才培养、自查评估建立依据,同时,也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第三方单位对本专业人才培养单位评价提供评估依据。笔者以实证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在查阅各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专门对国内外有关教育质量评价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整理,调研了国家教育部颁布专业人才评估的相关方案和专业人才标准以及教师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草案;其次是与研究团队一起,对全国范围内多家企业、行业、中职学校、培养本专业的高等院校、政府教育管理部门进行实地调研。本研究对调研所得的资料进行归类、统计和分析,得出了如下成果: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职教师资的能力结构及能力培养课程矩阵;2、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的结构框架与具体内容,建立了8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体系,同时对每个评价指标设定了主要观测点;3、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的实施细则即评分标准、指标权重等。论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本课题的来源、课题的研究背景、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研究和分析了国内外教育质量评价的状况;第二部分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阐述评价标准的内容和框架;第三部分分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职教师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第四部分构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及指标权重。
【关键词】:职教师资 人才培养 质量标准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715.1;TH-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34
- 第一节 课题的来源10
- 第二节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0-12
- 第三节 课题的研究方法12-32
- 一、文献研究12
- 二、实地调查12-14
- 三、调查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14-32
- 第四节 文献综述32-34
- 一、国内关于教育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32-33
- 二、国外关于教育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33-34
- 第二章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职教师资培养质量评价标准的主要内容34-41
- 第一节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职教师资的培养质量评价标准结构34-37
- 一、培养目标34-35
- 二、培养规划35
- 三、培养基本条件35-37
- 第二节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职教师标准内容37-40
- 一、职业理念与师德37
- 二、职业教育知识与能力37-38
- 三、专业基础知识与能力38
- 四、专业教学能力38-40
- 第三节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职教师资培养质量评价方案总体框架40-41
- 第三章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职教师资的构成要素分析41-49
- 第一节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职教师资基本内涵41-42
- 第二节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职教师资职业特征要素分析42-45
- 一、实践性特征42
- 二、角色多样性特征42-43
- 三、教书与育人的特征43-45
- 第三节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职教师资能力特征要素分析45-49
- 一、专业技能45
- 二、教育教学技能45
- 三、课程开发技能45-46
- 四、教师的管理能力46-48
- 五、教师知识更新能力48-49
- 第四章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49-65
- 第一节 职教师范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范围49-51
- 一、目的评价49
- 二、过程评价49-50
- 三、效果评价50-51
- 第二节 构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体系51-53
- 第三节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主要观测点说明53-64
- 一、定位与目标53-54
- 二、招生54-55
- 三、教师队伍55-56
- 四、条件与保障56-57
- 五、课程与教学57-61
- 六、学生发展与服务61-62
- 七、组织与管理62-63
- 八、培养结果63-64
- 第四节 评价指标权重分析64-65
- 结语65-66
- 致谢66-67
- 参考文献67-70
- 附录 170-74
- 附录 274-76
- 附录 376-79
- 附录 479-85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85-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东明;魏长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动漫类职教师资培养的现状与趋势[J];包装世界;2014年02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祝林;瓦格纳;;国际合作中的职教师资培养策略体系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黄银忠;;高技能职教师资培养方案的构建[A];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安那托里亚·特罗斯约克;高凤友;;职教师资培养质量管理体系[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田忠民;吴方艳;黄勇;;多渠道开展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工作的实践与探讨[A];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课题组;陈祝林;徐朔;王建初;;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策略体系国际比较研究”总报告(简要报告)[A];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谷振国;我市唯一全国重点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揭牌[N];大连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柴葳;不断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N];中国教育报;2013年
3 记者 李丹;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余良珍 本报记者 李文亭;着力打造职教师资培养高地[N];江西日报;2012年
5 通讯员 李雷 本报记者 李文亭;扬帆职教竞风流[N];江西日报;2011年
6 董鹏中 张玮东;建立“校—企—校”联盟 创新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4年
7 赵延安邋吴磊;面向地方需要 突出技能训练[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湖北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梦卿;免费职教师范生培养使用要跨哪些坎[N];中国教育报;2012年
9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校长 孟庆国;培养:突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优势[N];中国教育报;2012年
10 重庆师范大学校长 周泽扬;立足地方发展 走地方高校的特色发展之路[N];光明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俊英;云南省“三师型”职教师资培养问题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周慧娜;中等职业学校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5年
3 车慧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职教师资培养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6年
4 贾俊刚;重点大学职教师资培养特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5 徐丽华;开放式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6 赵福君;职教师资培养中实践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杨柳;德国“双元制”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梁贵青;独立设置职技高师院校职教师资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1年
9 孙清立;山东理工大学“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职教师资培养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90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439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