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元与半平面法结合的技术在斜齿轮有限元后处理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有限元与半平面法结合的技术在斜齿轮有限元后处理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机械传动中,斜齿轮传动由于传动平稳、效率高等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斜齿轮在传动过程中,由于受到变化的接触载荷,容易发生轮齿的失效。因此对斜齿轮啮合过程进行有限元分析,分析在啮合过程中应力和位移的变化,对于研究齿轮接触强度和齿轮寿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今对齿轮进行有限元分析主要依赖于有限元分析软件,现行的有限元软件在进行齿轮接触有限元分析时需处理大量的有限单元,求解应力和位移时计算速度较慢,在后处理方面计算结果的显示缺乏灵活性,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本文综合应用有限单元法和半平面法的基本原理采用编程方法对斜齿轮进行有限元求解计算和后处理。本文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根据斜齿轮螺旋面的形成原理及齿轮基本参数,编译程序完成斜齿轮的建模及离散化。从程序中导出斜齿轮的节点和单元数据,在有限元软件中编写命令流程序完成建模。2)根据有限单元法和半平面法基本原理,推导其应力和位移计算公式,计算斜齿轮节点上的应力和位移值。3)在自开发程序和有限元软件中分别进行有限元后处理。在自开发程序中将有限单元法和半平面法综合应用于斜齿轮后处理,具体过程为:以接触线为中心,划定一个斜半圆柱区域,在该区域内部,采用半平面法的计算结果;在该区域外部,采用有限单元法的计算结果;结合边界上取二者平均值。将二者综合起来通过编译程序实现计算结果的直观显示。在有限元软件中通过自带的通用后处理器实现计算结果的显示。4)对自开发程序与有限元软件中进行有限元分析的计算时间进行对比。在后处理过程中,以位移图和应力云图为例,比较两种后处理方法显示效果的差异。5)展现有限单元法与半平面法结合在后处理方面结果显示的灵活性。本文成功的将有限单元法和半平面法理论相结合应用于斜齿轮有限元分析,并且在MATLAB中开发了一套斜齿轮有限元分析程序,与有限元软件相比,通过该程序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速度较快,显示精度较高,在后处理中结果显示方面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关键词】:斜齿轮 有限单元法 半平面法 有限元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H132.4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1 绪论8-14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1
- 1.2.1 齿轮有限元分析研究现状9
- 1.2.2 有限元后处理研究现状9-11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1-14
- 2 斜齿轮参数化建模及离散化14-28
- 2.1 斜齿轮齿形及其特性14-18
- 2.1.1 斜齿轮齿廓15-17
- 2.1.2 斜齿轮齿面17-18
- 2.2 斜齿轮在MATLAB中参数化建模18-24
- 2.2.1 坐标系的布置及斜齿轮参数18-19
- 2.2.2 斜齿轮螺旋面19-24
- 2.3 斜齿轮有限元离散化24-25
- 2.4 啮合接触线25-26
- 2.5 斜齿轮在ANSYS中参数化建模26-27
- 2.6 本章小结27-28
- 3 有限单元法分析斜齿轮28-36
- 3.1 有限单元法基本步骤28-29
- 3.2 单元力学特性分析29-32
- 3.2.1 位移模式29
- 3.2.2 单元应变关系式29-30
- 3.2.3 单元应力关系式30-31
- 3.2.4 单元刚度矩阵31
- 3.2.5 载荷移置31-32
- 3.3 整体分析32-33
- 3.4 有限单元法计算结果33-34
- 3.5 本章小结34-36
- 4 半平面法分析斜齿轮36-44
- 4.1 半平面法分析斜齿轮36-39
- 4.1.1 半平面法计算应力36-38
- 4.1.2 半平面法计算位移38-39
- 4.2 齿轮啮合接触区域39-40
- 4.3 半平面法计算结果40-41
- 4.4 本章小结41-44
- 5 斜齿轮有限元后处理44-60
- 5.1 斜齿轮求解计算及后处理44
- 5.2 结合法后处理与ANSYS后处理结果对比44-49
- 5.2.1 位移图对比44-47
- 5.2.2 应力云图对比47-49
- 5.3 有限元和半平面法结合分析应力49-56
- 5.3.1 轮齿齿面应力50-53
- 5.3.2 轮齿端平面应力53-55
- 5.3.3 齿根应力55-56
- 5.4 有限元和半平面法结合分析位移56-58
- 5.4.1 轮齿齿面位移56-57
- 5.4.2 齿面位移与载荷关系57-58
- 5.5 本章小结58-60
- 6 结论与展望60-62
- 6.1 结论60
- 6.2 展望60-62
- 致谢62-64
- 参考文献64-68
- 附录68-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进元,,肖利民;斜齿轮法面齿形的求解[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2 陈国定,李剑新,刘志全,张永红,李建华;斜齿轮非定常温度场的计算[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3 黄志刚,孙清华;浅谈斜齿轮的测定[J];河北煤炭;2000年03期
4 朱东华,赵娥;斜齿轮多对齿啮合的快速优化与有限元分析研究[J];机械传动;2004年03期
5 杨晓华,杨荣松;交错轴斜齿轮的有限元解析[J];机械;2005年S1期
6 谢亚青;斜齿轮三维造型几种方法的比较研究[J];通用机械;2005年09期
7 严慧萍,蒋湘Oz,王希革;斜齿轮的精确测绘[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5年01期
8 朱学文;朱国文;何小新;;斜齿轮的参数化建模与动力学分析[J];机械传动;2006年02期
9 王宝昆;张以都;;斜齿轮的参数化建模及接触有限元分析[J];装备制造技术;2007年12期
10 陶冶;;关于斜齿轮精确测绘的有效方法探讨[J];才智;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舒长生;;锥度斜齿轮[A];设备维修与改造技术论文集[C];2000年
2 谢海东;周照耀;夏伟;;粉末冶金温压斜齿轮传动性能研究[A];2005年全国计算材料、模拟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黄纪蓉;王宝棣;温静娴;;汽车斜齿轮生产工艺对其使用寿命的影响[A];2006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邓国强;徐飞;刘铁;;低噪声塑料斜齿轮和蜗杆传动的试验研究[A];第11届粤港机械电子工程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操鸿;王文中;;渐开线斜齿轮非稳态弹流润滑数值模拟研究[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邵朋礼;魏来生;姚文杰;;某变速箱输出轴齿轮有限元强度分析[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龙龙;刘清友;叶永彪;;基于Pro/E的渐开线顶驱斜齿轮参数化建模[A];2005年石油装备技术发展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莹;张立新;;某特种车辆斜齿轮轮齿断裂分析[A];2007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刘鸿宽;孙志杰;;齿数大于100的质数斜齿轮加工[A];中国电子学会生产技术学分会机械加工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小灵;摩托车常见故障诊排法[N];重庆商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明勇;基于有限长线接触斜齿轮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2 解志杰;面向全寿命过程的低速斜齿轮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董辉立;油润滑渐开线斜齿轮摩擦动力学特性及疲劳寿命预估[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虎森;斜齿轮修形与摩擦激励耦合动力学建模及噪声分析[D];重庆大学;2015年
2 王博;塑料斜齿轮钢制蜗杆传动强度与传动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龚龙权;有限元与半平面法结合的技术在斜齿轮有限元后处理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16年
4 杨晓华;交错轴斜齿轮的仿真及有限元解析[D];四川大学;2005年
5 张德宝;斜齿轮形状误差测量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6 李晓冬;圆柱斜齿轮塑性成形工艺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7 宋文成;高精度同步传动中斜齿轮磨损的数值计算[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孙红;两级星型斜齿轮传动系统均载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郭磊;斜齿轮多间隙非线性耦合系统动力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宫晓凯;基于Pro/E精确建模的渐开线斜齿轮设计及应力有限元分析[D];天津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有限元与半平面法结合的技术在斜齿轮有限元后处理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68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506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