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神经通路研究的微机电系统探针与低功耗低噪声单集成芯片系统
本文关键词:应用于神经通路研究的微机电系统探针与低功耗低噪声单集成芯片系统
更多相关文章: 神经通路 神经植入探针 传感后单集成芯片 微型生物可穿戴设备
【摘要】:针对神经内海马区谷氨酸化学递质与神经电生理信号的并行双模检测需要,设计了8通道电化学递质与电生理双模并行检测传感芯片微系统,系统组件包括:基于SOI(Silicon-on-insulator)工艺衬底制备的微机电系统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神经信息检测探针、低噪声颅内神经电小信号放大器、低功耗中速SAR(Successive approximation register)-ADC(Analog/Digital Converter)模/数转换器、精简低能耗OOK(On-Off-Keying)/FSK(Frequency-Shift-Keying)调制射频发射器。本微型神经信息传感芯片系统具有体积小、抗干扰、化学递质与电生理信号并行检测、灵敏性好、线性度高等特点。对电生理裸探针的4个电生理位点表面沉积铂黑,电极阻抗优化为35.0 kΩ;通过酶固定技术在谷氨酸检测位点上纳米定向修饰酶复膜结构(Pt-m PD-Glu Ox)以形成具有特异选择性的生物识别点,实现神经化学递质谷氨酸的检测;在6~35μmol/L谷氨酸浓度范围内线性度是0.97,单位面积灵敏度是0.0069 pA/(μmol/L),电流响应误差3.0 pA,表明此探针可以实现特异选择功能。同时,基于数模混合180 nm的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芯片制造工艺(SmicRF180 nm 1Poly6M)制造的神经电生理传感后端信息调理单芯片,其内部关键测试指标:微弱小信号低噪系电压放大器(等效输入噪声电压≤0.7μV rms,增益70 dB,电源/共模抑制比100 dB等)、SAR-ADC(有效量化位数是12 bits,功耗1.2 mW,最大转换速率1 Msps,信噪比为60.9 d B)、ASK/FSK调制的射频发射器(功放PA 4~5 d Bm,输出功率满足10 m辐射距离)。此微型神经信息感知处理芯片集成检测系统,可为海马区神经通路的研究提供便携、普适性的无线可穿戴设备。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电子(北方基地);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医学物理图像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生命与健康研究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Department
【关键词】: 神经通路 神经植入探针 传感后单集成芯片 微型生物可穿戴设备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61527815,31500800,61501426,6147134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No.2014CB744600) 北京市科技计划(No.Z141100000214002) 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No.KJZD-EW-L11-2)资助~~
【分类号】:TH-39;TN405
【正文快照】: 1引言谷氨酸(Glutamate,Glu)是神经内关键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之一,其代谢与大神经认知、记忆、运动、神经元可塑性等功能相关[1]。神经信息传导具有神经电生理和神经递质两种方式。对神经内谷氨酸和神经电生理并行检测有利于全面研究神经系统功能。目前,针对谷氨酸和电生理信号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Oxford University Press[J];分子植物育种;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孙建辉;蔡新霞;刘军涛;王春兴;李登旺;陈泽源;程传福;汪金辉;胡冬梅;;应用于神经通路研究的微机电系统探针与低功耗低噪声单集成芯片系统[J];分析化学;2017年04期
2 James Meagher;Maeve Leonard;Laura Donoghue;Niamh O'Regan;Suzanne Timmons;Chris Exton;Walter Cullen;Colum Dunne;Dimitrios Adamis;Alasdair J Maclullich;David Meagher;;Months backward test:A review of its use in clinical studies[J];World Journal of Psychiatry;2015年03期
3 张勇;王国瑾;王丽萍;庄儒鸿;袁振华;黄婷婷;;双侧海马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全面性遗忘一例及文献综述[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5年03期
4 白璐;宋旭红;徐世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健康人群心理资本特点比较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5年02期
5 王妞;袁影;;亚里士多德“人品诉诸”的当代阐释[J];外国语言文学;2014年04期
6 张向荣;杨蕾;;汉语反问句习得策略研究——以汉语和西班牙语的比较为基础[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7 E.索萨;郑伟平;曹剑波;;德性知识论:品质与能力[J];世界哲学;2014年05期
8 端木三;;重音理论及汉语重音现象[J];当代语言学;2014年03期
9 申云化;;《二语习得研究中使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指南》述评[J];山东外语教学;201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栋;;对微机电系统发展趋势和面临挑战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24期
2 苑伟政;晓霏;;苑伟政 中国著名微机电系统专家[J];航空制造技术;2009年05期
3 ;科学家研制出可自我校准的微机电系统[J];光机电信息;2010年08期
4 ;微机电系统发起健康医疗革命[J];工业设计;2013年02期
5 鞠辉;微机电系统的应用领域与市场[J];光机电信息;2000年02期
6 张纯学 ,王培;更小、更轻、更廉价的微机电系统[J];飞航导弹;2001年11期
7 李茗;微机电系统加速商品化进程[J];世界产品与技术;2001年02期
8 刘晓斌;微机电系统的进展分析与研究[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2年01期
9 李豪杰;张河;都洪基;;美国微机电系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应用(上)[J];现代兵器;2002年04期
10 温诗铸;关于微机电系统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群;;微机电系统应用技术新进展[A];200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贾继伟;金延中;张凤翠;;浅析微机电(MEMS)系统技术及其应用[A];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第五届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王立鼎;;微机电系统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外研发状况(摘要)[A];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分会场特邀报告汇编[C];2001年
4 钱林茂;;微机电系统的关键摩擦学问题研究进展[A];第八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5 周良强;陈芳启;;外激励和非线性参数激励下微机电系统中微型悬臂梁模型的全局分叉与混沌[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周良强;陈芳启;;外激励和非线性参数激励下微机电系统中微型悬臂梁模型的全局分叉与混沌[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方文啸;黄钦文;刘欣;;微机电系统中的粗糙面效应[A];2010第十五届可靠性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孙道恒;王明亮;郑剑铭;张玉德;;微机电系统(MEMS)的研究进展[A];福建省科协第三届学术年会装备制造业专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郭增军;米淑静;;微机电系统(MEMS)与计量[A];企业计量测试与质量管理——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徐军民;王瑞金;杨娅君;;用于微机电系统磁流体压力微传感器的实验研究[A];第二届长三角地区传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丹;科学家研制出可自我校准的微机电系统[N];科技日报;2010年
2 郑明;开拓微机电系统与纳米技术学科[N];科技日报;2007年
3 罗清岳;微机电系统发展加快可弯曲显示器技术[N];电子资讯时报;2006年
4 刘恕;微机电系统:从能看到能用[N];科技日报;2005年
5 成都 叶子;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及其应用简介[N];电子报;2012年
6 江西 王飞 编译;MEMS将迎来快速的增长[N];电子报;2012年
7 赛迪顾问半导体产业研究中心副总经理 郭鹏;MEMS:拓展新兴应用 决战生态系统[N];中国电子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芳;微机电系统可靠性关键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冷长林;基于激光多普勒技术的微机电系统运动检测[D];天津大学;2007年
3 钟莹;微机电系统谐振器面内运动检测的激光多普勒方法[D];天津大学;2005年
4 李伟剑;微机电系统的多域耦合分析与多学科设计优化[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5 郭彤;基于显微干涉术的微机电系统动态测试方法与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涛;激光多普勒微机电系统运动检测电路与软件设计[D];天津大学;2007年
2 王晨华;微机电系统级建模与仿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3 陈美琴;微机电系统中微梁变形行为的尺度效应[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4 张奎;MEMS-DMs(微机电系统变形反射镜)中的有限元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马皓晨;微机电系统中粘附的表面效应和尺寸效应的研究[D];江苏大学;2005年
6 宋敉淘;应用非线性Galerkin方法求解微梁的非线性动态响应[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孙芬芬;微机电系统晶圆级玻璃焊料密封的工艺研究及热应力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430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543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