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齿轮粗糙表面微凸体弹塑性接触计算模型研究
本文关键词:直齿轮粗糙表面微凸体弹塑性接触计算模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粗糙表面 弹塑性接触模型 直齿轮 多微凸体 单微凸体 正/侧接触
【摘要】:齿轮是重要的基础传动件,正向着高效率密度、高精度、低噪声、微型化等方向发展。摩擦对传动性能影响的研究也受到广泛关注,微观齿面的接触问题对于研究齿轮摩擦磨损、齿面胶合、裂纹等失效机理有重要意义,有必要从微观层面对其接触特性进行研究。本文以直齿圆柱齿轮为对象,研究粗糙齿面上单微凸体与多微凸体的弹塑性接触计算模型。建立一种无摩擦与有摩擦状态下粗糙表面单微凸体弹塑性接触的理论计算模型。通过与一般粗糙表面弹塑性接触问题研究中应用广泛的CEB模型和KE模型的计算结果对比,初步验证本文所建立的理论计算模型的正确性。所建模型克服了CEB模型因假设条件简化导致的平均接触应力的常量化趋向,模型中单微凸体弹塑性接触过程中应力与变形具有连续特性。以某变速器的直齿圆柱齿轮为研究对象,基于实验测得的微观齿面形貌参数,建立无摩擦和有摩擦状态下的齿面单微凸体弹塑性接触的有限元计算模型。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对比表明,所建立的理论计算模型具有较好的可信度,是一种齿轮粗糙表面单微凸体弹塑性接触计算的有效方法。基于实测齿面形貌参数通过CATIA逆向建立粗糙齿面三维模型,并根据微观齿面形貌特征将接触部分等效为刚性板与多微凸柱体接触。以等效后的三个微凸柱体为例,分析其四种分布状态下不同间距和不同峰顶相对高度时的接触特性。研究接触表面的Von Mise应力与相对变形量、接触法向的Von Mise应力与相对变形量及总接触面积等。结果表明:峰顶较高的微凸柱体对中间柱体的影响效应较大,且随着微凸柱体间距的增大总的接触面积呈近线性增大。
【关键词】:粗糙表面 弹塑性接触模型 直齿轮 多微凸体 单微凸体 正/侧接触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H132.41;O343.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第1章 绪论12-17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12-13
- 1.2 粗糙表面接触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13-14
- 1.2.1 一般粗糙表面接触问题13
- 1.2.2 机械高副粗糙表面接触问题13-14
- 1.3 微凸体接触研究现状14-15
- 1.3.1 单微凸体侧接触分析14
- 1.3.2 多微凸体接触分析14-15
- 1.4 主要研究内容15-16
- 1.5 本章小结16-17
- 第2章 粗糙齿面单微凸体的弹塑性接触计算模型17-24
- 2.1 粗糙齿面单微凸体接触的几何模型17-18
- 2.2 粗糙齿面单微凸体的弹塑性接触模型18-22
- 2.2.1 无摩擦时单微凸体的弹塑性接触模型18-20
- 2.2.2 有摩擦时单微凸体的弹塑性接触模型20-22
- 2.3 计算模型对比验证22-23
- 2.4 本章小结23-24
- 第3章 粗糙齿面单微凸体的弹塑性接触有限元模型24-29
- 3.1 粗糙齿面单微凸体的弹塑性接触有限元建模24-25
- 3.1.1 粗糙齿面微凸体的峰顶曲率半径测试24
- 3.1.2 单微凸体弹塑性接触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24-25
- 3.2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25-28
- 3.2.1 微凸体对的Von Mise应力25-27
- 3.2.2 有/无摩擦状态下微凸体对的法向接触应力27-28
- 3.3 本章小结28-29
- 第4章 粗糙齿面多微凸体弹塑性接触建模29-42
- 4.1 粗糙表面接触模型的构造29-31
- 4.1.1 粗糙表面模型构造方法29-30
- 4.1.2 粗糙表面建模过程30-31
- 4.2 多微凸接触模型简化31-32
- 4.3 多微凸接触理论计算模型32-36
- 4.3.1 刚性板与单微凸柱体接触32-33
- 4.3.2 刚性板与多微凸体接触33-36
- 4.4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36-41
- 4.4.1 有限元模型参数设置37-39
- 4.4.2 分析参数设置39-40
- 4.4.3 网格密度的选取40-41
- 4.5 本章小结41-42
- 第5章 粗糙齿面多微凸体弹塑性接触结果分析42-61
- 5.1 分析前处理42
- 5.2 有限元接触计算结果分析42-60
- 5.2.1 微凸体接触表面Von Mise应力43-49
- 5.2.2 微凸体接触表面相对变形量49-53
- 5.2.3 微凸体接触法向Von Mise应力53-56
- 5.2.4 微凸体接触法向相对变形量56-58
- 5.2.5 微凸体接触面积58-60
- 5.3 本章小结60-61
- 结论与展望61-63
- 参考文献63-69
- 致谢69-70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发表及项目研究情况)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潘新祥,徐久军,张会臣,严立;多微凸体粗糙面接触的有限元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2 刘会静;洪军;杨国庆;朱林波;;微凸体切向滑移特性[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年06期
3 缪小梅;黄筱调;袁鸿;;考虑微凸体弹塑性变形的结合面分形接触模型[J];农业机械学报;2013年01期
4 胡兆稳;刘q;王伟;刘小君;;粗糙表面接触模型的研究现状和展望[J];低温与超导;2011年12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占立;丁建宁;杨继昌;胡友耀;解国新;;缅甸蟒蛇腹部表皮的摩擦机理研究[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首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高中庸;黄位健;周光宝;;微凸体油膜弹性支承效应的刨切实验验证[A];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占立;丁建宁;杨继昌;胡友耀;解国新;;缅甸蟒蛇腹部表皮的摩擦机理研究[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志明;规则微凸体表面有向摩擦建模及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2 胡兆稳;混合润滑状态下塑性变形界面微凸体平坦化行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林博;混凝土开裂面的力学行为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杨蕊;细观尺度下切削钛合金刀具接触过程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3 牛成超;端面扭动统计摩擦模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4 黄福田;直齿轮粗糙表面微凸体弹塑性接触计算模型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5 王爱彬;粗糙表面接触界面微凸体压平效应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553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555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