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轮开口装置的数字化设计与动力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凸轮开口装置的数字化设计与动力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凸轮开口机构 反求设计 动力学分析 精度分析 谐波运动规律
【摘要】:本文通过动力学和精度分析的方法对共轭凸轮开口机构做了研究,同时对共轭凸轮的反求提出了新的方法,并对谐波运动规律的算法做了优化,且将此运动规律运用在了织机的凸轮设计中。本文主要工作有以下几项内容:(1)共轭凸轮的反求与凸轮开口装置数字化样机的建立。本文介绍了一种共轭凸轮反求的方法,根据测绘出凸轮廓面数据,通过Pro/E建立共轭凸轮机构的三维模并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得到反求前从动件的运动学曲线。将其无量纲化后得到特征参数,并采用有控制条件的多项式运动规律重新设计凸轮。在Pro/E中对两者的运动学曲线进行比较,通过仿真和试制表明这种反求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凸轮开口装置的动态性能,现已大批量生产应用。根据凸轮开口装置的二维图纸,利用Pro/E建立了开口装置的数字化模型,为后续的研究打好基础。(2)对单自由度共轭凸轮开口机构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先对开口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静态动力学求解,建立了拉格朗日动力学方程。利用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对其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其结果表明验证了凸轮反求的成功性。(3)从微分法和概率论出发,对凸轮开口机构进行了精度分析。建立了凸轮开口机构的误差模型,对摆臂的输出误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控制的方法。通过分析得到了初始角、输入角和各杆长误差对摆臂输出的影响关系,同时也指出输入角和初始角是影响机构误差的最大因素。此结论可直接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并对此机构的优化设计指明了方向。(4)对谐波运动规律的算法进行了优化。通过对谐波运动规律设计凸轮时停留误差的大小与最大加速度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表明增大停留误差可有效地降低最大加速度。提出了一种通过增加停留误差来降低最大加速度的方法,并给出了对比证明。最后将谐波运动规律运用在织机的凸轮设计中,通过和其他运动规律设计的凸轮做比较,发现运用谐波运动规律设计的凸轮在最大速度和加速度上有了很明显的降低。
【关键词】:凸轮开口机构 反求设计 动力学分析 精度分析 谐波运动规律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S103;TH11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5
-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9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水平9-13
- 1.3 主要研究内容13-15
- 2 织机与开口机构概述15-19
- 2.1 织机的机构原理15-16
- 2.2 开口机构简介16-19
- 2.2.1 综框的运动规律16
- 2.2.2 开口机构的种类16-19
- 3 开口装置数字化模型的建立与凸轮机构的反求设计19-29
- 3.1 数字化设计19-22
- 3.1.1 数字化设计简介19-21
- 3.1.2 凸轮开口装置数字化模型的建立21-22
- 3.2 共轭凸轮机构的反求设计22-27
- 3.2.1 多项式运动规律22-23
- 3.2.2 共轭凸轮机构23-24
- 3.2.3 运动规律特征参数的分析24-25
- 3.2.4 凸轮的反求设计25-26
- 3.2.5 反求结果分析26-27
- 3.3 本章小结27-29
- 4 凸轮开口机构的动力学分析29-49
- 4.1 凸轮开口机构分析29-34
- 4.1.1 凸轮开口机构简图29
- 4.1.2 自由度的计算29-30
- 4.1.3 机构的运动学分析30-34
- 4.2 凸轮开口机构的动力学分析34-39
- 4.3.1 机械系统动力学理论34
- 4.3.2 单自由度凸轮开口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34-39
- 4.3 基于ADAMS凸轮开口机构的动力学仿真分析39-47
- 4.3.1 ADAMS多刚体动力学方程的建立39-40
- 4.3.2 凸轮开口机构仿真约束的添加40
- 4.3.3 ADAMS仿真求解参数的设置40-43
- 4.3.4 凸轮与滚子之间接触力的添加43-46
- 4.3.5 凸轮开口机构的仿真模拟结果分析46-47
- 4.4 本章小结47-49
- 5 凸轮开口装置的精度分析49-55
- 5.1 精度分析的随机方法49-50
- 5.2 凸轮开口机构误差的计算50-53
- 5.3 误差的分析与控制53-54
- 5.4 本章小结54-55
- 6 谐波运动规律在织机开口机构中的应用55-69
- 6.1 谐波运动规律的理论基础55-56
- 6.2 谐波运动规律算法的改进56-63
- 6.2.1 最大加速度与停留误差之间的关系56-58
- 6.2.2 增大停留误差的方法58-59
- 6.2.3 加权系数法的使用59-63
- 6.3 谐波运动规律在织机中的应用63-68
- 6.3.1 单停留共轭凸轮机构63-66
- 6.3.2 双停留共轭凸轮机构66-68
- 6.4 本章小结68-69
- 7 总结与展望69-71
- 7.1 总结69-70
- 7.2 展望70-71
- 致谢71-73
- 参考文献73-7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9-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智;凸轮检测数据的处理误差及控制[J];食品机械;1987年01期
2 何肇础;从凸轮磨削动态特性角度探讨提高其形状精度的途径[J];汽车技术;1982年07期
3 张开峰;张长兴;;平流泵驱动凸轮的设计[J];燕山油化;1981年04期
4 冯志华,凌勇坚;凸轮系统动态响应的一种有效计算方法[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5 邓中明,,黄龙逸;约束条件下直动凸轮机构最佳偏距的程序优化[J];武汉纺织工学院学报;1996年S1期
6 吴凤霞;雷师俊;;凸轮靠模的计算方法[J];汽车技术;1978年04期
7 程邦强;凸轮摇摆开口机构(一)——凸轮一连杆组合机构的综合[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8 张迎春,张艳萍,黄建伟;由弧长确定磨削凸轮时的变速规律[J];机械工程师;2000年08期
9 魏展;金国光;畅博彦;李丹丹;;高速织机中消极式开口凸轮的动力学设计[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10 严嘉元;关于递纸牙摆动凸轮与滚子脱离的问题[J];云南印刷;199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占齐;平面凸轮CAD/CAM/CNC一体化磨削系统研究[D];燕山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维科;凸轮传动综合实验台的设计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赵启刚;一种新型抛光磨头周期摆动机构优化与工作性能分析[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3 唐其超;表面涂层技术应用于凸轮挺柱的试验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4 张双琳;凸轮开口装置的数字化设计与动力学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6年
5 高文攀;平行分度凸轮的参数化加工及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07年
6 刘捷;凸轮挺柱摩擦副应力分析与涂层试验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7 杨巍;基于流体动压润滑理论的凸轮表面激光微造型参数优化设计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8 刘艳辉;配气机构凸轮挺柱接触磨损分析[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年
9 唐琴;基于摩擦功原理的凸轮—挺柱磨损仿真[D];中南大学;2010年
10 刘康;PC钢棒凸轮摆杆剪切机构动态性能分析与研究[D];燕山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792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579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