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电工程论文 >

螺栓连接件等效压缩刚度计算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8 19:29

  本文关键词:螺栓连接件等效压缩刚度计算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螺栓 被连接件 形状 刚度 压缩体


【摘要】:螺栓连接是一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除了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装拆方便、类型多样、利于检修等优点以外,还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以及抗震能力。但由于螺栓工作环境复杂,承受多种外部载荷,对螺栓的设计和校核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安全问题,以达到使用强度和功能要求。本论文对国内外螺栓计算方法和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解到螺栓连接的计算集中在对螺栓的装配应力、工作应力、疲劳交变应力、被连接件表面压力、防止打滑验证、剪切应力、紧固力矩等强度和功能要求。然而对于螺栓连接计算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对外部载荷的分配比率进行计算,而对于外部载荷分配比率的计算主要在于对螺栓和被连接件的等效刚度的计算,其准确程度直接影响着螺栓连接计算结果。论文以圆盘形被连接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在不同外界尺寸下的等效压缩变形体的简化形状(锥体、锥体加柱体、柱体)。同时,基于被连接件垂直于螺栓轴的横截面压应力均匀分布和压应力非均匀分布推导了空心圆锥体和空心圆柱体的等效压缩刚度计算公式。进而以M12螺栓连接为仿真对象,选择了大量不同被连接件尺寸,在这些尺寸下,被连接件的等效压缩变形体包含了可能出现的各种形状,进而对其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计算,得到其轴向压缩刚度的仿真计算结果,在与基于压应力均匀分布和基于压应力非均匀分布推导的理论公式计算的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基于VB软件,编译了螺栓计算程序,通过输入螺栓和被连接件参数,以及外部载荷与其他计算参数便可对螺栓进行全面计算校核。分析表明当被连接件的等效压缩变形体只包含空心圆锥体时,当被连接件的夹紧厚度较小时,采用压应力非均匀分布计算的结果和有限元计算的结果误差小于5%,但是当夹紧厚度较大时,其误差也会超过10%。当被连接件的等效压缩体包含空心圆锥体加上空心圆柱体,此时基于压应力均匀分布和压应力非均匀分布计算的结果相差超过了5%,但是基于压应力非均匀分布计算的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更接近。当被连接件的等效压缩体只包含空心圆柱体。此时无论被连接件同材料或不同材料,基于压应力均匀分布和压应力非均匀分布计算的结果都与有限元计算的结果非常接近,无特别大的差别。
【关键词】:螺栓 被连接件 形状 刚度 压缩体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H131.3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25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11
  • 1.2 螺栓连接计算标准国内外研究现状11-18
  • 1.2.1 单螺栓连接简化模型11-13
  • 1.2.2 国内外螺栓连接计算方法13-18
  • 1.2.3 小结18
  • 1.3 螺栓连接力分配系数国内外研究现状18-24
  • 1.4 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24-25
  • 1.4.1 选题意义24
  • 1.4.2 研究内容24-25
  • 第二章 被连接件轴向等效压缩刚度分析25-42
  • 2.1 被连接件不同等效压缩变形体分析26-28
  • 2.2 基于压力均匀分布下被连接件刚度计算28-34
  • 2.2.1 空心圆锥体轴向压缩压缩刚度计算28-29
  • 2.2.2 空心圆柱体轴向压缩刚度计算29-30
  • 2.2.3 对于不同形状等效变形压缩体刚度计算30-34
  • 2.2.4 小结34
  • 2.3 基于压力非均匀分布下被连接件刚度计算34-42
  • 2.3.1 空心圆锥体轴向压缩压缩刚度计算34-36
  • 2.3.2 空心圆柱体轴向压缩刚度计算36-37
  • 2.3.3 对于不同形状等效变形压缩体刚度计算37-41
  • 2.3.4 小结41-42
  • 第三章 理论计算与有限元仿真对比42-56
  • 3.1 模型分析42-45
  • 3.1.1 螺栓连接尺寸选择42-44
  • 3.1.2 模型材料分析44-45
  • 3.2 有限元模型建立45
  • 3.3 模型计算分析45-52
  • 3.4 应力分布图52-55
  • 3.5 小结55-56
  • 第4章 螺栓计算软件编写56-71
  • 4.1 螺栓轴向刚度计算程序化处理56-57
  • 4.2 被连接件轴向刚度计算程序化处理57-60
  • 4.2.1 被连接件等效替代基体直径确定57-58
  • 4.2.2 被连接件等效压缩变形体判断58-60
  • 4.3 螺栓计算流程程序化处理60-63
  • 4.3.1 螺栓主要计算内容60-63
  • 4.4 螺栓计算软件界面63-67
  • 4.4.1 用户进入界面63-64
  • 4.4.2 常用参数输入界面64
  • 4.4.3 螺栓参数输入界面64-65
  • 4.4.4 被连接件参数读取界面65-66
  • 4.4.5 计算结果输出报告66-67
  • 4.5 计算实例67-70
  • 4.6 小结70-71
  • 总结与展望71-73
  • 致谢73-74
  • 参考文献74-7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洋,武振宇,张素梅;混凝土强度对喜利得连接件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2 王明锋;周东华;;大型剪切连接件的分析[J];山西建筑;2006年02期

3 白助国;;点式支承玻璃建筑中金属连接件的简要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10期

4 朱炯;罗智星;;钢-混凝土组合梁剪切连接件评述[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7年06期

5 赵滇生;詹佳明;余强;;连接件位置和数量对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影响[J];浙江建筑;2008年05期

6 费本华;张东升;任海青;王正;;竹结构材连接件的承载能力[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7 苏庆田;汪瑞;王巍;;波折开孔板连接件基本力学性能试验[J];中国公路学报;2012年02期

8 ;火灾下采用榫钉和螺栓连接的钢木连接件的性能[J];钢结构;2012年06期

9 杨国庆;王飞;洪军;朱林波;;螺栓被连接件刚度理论的计算方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7期

10 陆威仑;;螺纹连接件拆装的机械化[J];国外汽车;1977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瑜;郭成喜;;开孔板连接件和T型开孔板连接件的性能比较[A];第三届全国钢结构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2 赵晨;刘玉擎;吴文明;;开孔板连接件抗剪强度研究[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一次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陈克姣;田本鉴;熊峻江;;航空金属结构铆钉连接件疲劳性能与寿命试验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李彬;孙晓程;范炜;;高层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支撑节点连接件的分析与设计[A];中国老教授协会土木建筑(含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九届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克姣;田本鉴;熊峻江;;航空金属结构铆钉连接件疲劳寿命试验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杜敬;;粉末压机的改进及模具连接件设计[A];安徽省机械工程学会成立50周年论文集[C];2014年

7 罗淋尹;王梦莹;熊峻江;;航空金属结构螺栓连接件疲劳性能与寿命试验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苏少燕;闫杰;;钢镀锌与钢镀镍连接件西沙自然环境试验的案例浅析[A];2010第十五届可靠性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熊虎铖;赵鸿铁;蒋孝伟;付果;;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掀起效应及其理论计算[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王连广;刘之洋;王庆利;;弯筋和槽钢连接件在火山渣混凝土中性能分析[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五次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通讯员 李国宝 宋丽芳 本报记者 张希;奥运火炬,,90天内拿出7批样品[N];南京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马宁 武晨;不会严重影响飞机安全性但连接件应进行设计改进[N];中国航空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于扬;六类走向主流[N];中国计算机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若南;基于强度的预制混凝土夹芯保温墙板连接件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2 苏哈布;开孔钢板剪力键的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3 张鹏;钢—混凝土混合梁结合段受力性能与设计参数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宁;大跨度波形钢腹板连续刚构桥PBL连接件传力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周腾飞;梓木构件节点四合一连接件接合强度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雪明;预制混凝土夹芯墙连接件受力性能及墙体热工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金峻峰;金属/复合材料机械连接热接触效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5年

5 朱海;挤压孔连接件疲劳寿命分析的应力场强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6 姜铄南;轻质内墙条板与钢框架新型连接的开发及性能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4年

7 宋林;竹胶板—混凝土组合桥面板PBL连接件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8 赵孟圆;冷弯薄壁型钢连接件力学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9 杨威;新型开孔板连接件抗剪性能分析及计算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10 宾恩富;新型剪切连接件的受力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856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5856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d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