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电工程论文 >

光伏和风力发电系统的动态建模

发布时间:2016-06-24 13:07

  本文关键词:光伏和风力发电系统的动态建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大学》 2012年

光伏和风力发电系统的动态建模

程玮  

【摘要】:在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之下,世界各国争相开发以太阳能和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是太阳能和风能的主要利用形式。建立光伏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的详细电磁暂态模型有利于研究发电系统本身的控制策略、系统参数设计、谐波分析与治理等问题;建立简化的但又能反应系统动态运行特性的机电暂态模型,有利于研究光伏或风力发电系统与电网的交互影响、动态稳定、协调控制等电网层面问题。 本文研究了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与风力发电系统的电磁暂态与机电暂态建模问题,主要内容如下: (1)研究了双级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电磁暂态与机电暂态建模问题。首先提出了一种光伏阵列模型参数获取方法,然后在分析基本运行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双级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详细电磁暂态模型。通过分别分析光伏阵列、DC/DC变换器和DC/AC变换器的功率特性,建立了光伏发电系统的机电暂态模型。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对所建立的机电暂态模型进行参数辨识,通过仿真对比证实所建立的机电暂态模型能反映光伏系统的动态特性。 (2)研究了直驱式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的电磁暂态与机电暂态建模问题。建模对象选用双PWM结构的永磁直驱风力系统,在分析基本运行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直驱式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的详细电磁暂态模型。将普通同步发电机的三阶暂态模型进行适当调整、演化,建立了双PWM结构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的机电暂态模型,采用PSO算法进行参数辨识,得到所建机电暂态模型的相关参数。通过仿真对比证实,机电暂态模型与电磁暂态模型在电网电压变化时功率响应特性接近。 (3)研究了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电磁暂态与机电暂态建模问题。按照基本运行原理建立了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电磁暂态模型,在机电暂态模型中通过代数计算和一阶惯性环节代替了电力电子器件的开关动作。通过仿真证实,简化后的机电暂态模型可以反映风电系统对电网电压和风速变化的响应,若仅仿真风速变化,机电暂态模型可以进一步省略定子暂态过程。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M614;TM61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元超,陈春根,沈骏,黄跃杰,陈国呈;光伏电源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4年03期

2 马祎炜;俞俊杰;吴国祥;陈国呈;;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4期

3 龙云,王建全;基于粒子群游算法的同步发电机参数辨识[J];大电机技术;2003年01期

4 瞿兴鸿;廖勇;姚骏;刘刃;;永磁同步直驱风力发电系统的并网变流器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08年03期

5 刘其辉,贺益康,赵仁德;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最大风能追踪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年20期

6 胡家声,郭创新,曹一家;基于扩展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同步发电机参数辨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06期

7 董密;罗安;;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逆变器的设计与控制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20期

8 姚骏;廖勇;庄凯;;永磁直驱风电机组的双PWM变换器协调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20期

9 李欣然;惠金花;钱军;李培强;熊志荣;谢彬;;风力发电对配电网侧负荷建模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13期

10 陶琼;吴在军;程军照;凡勇;;含光伏阵列及燃料电池的微网建模与仿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为;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2 卞松江;变速恒频风力发电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3 刘飞;三相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佳园;永磁同步电机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焦在强;单级式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用逆变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4年

3 王聪;面向物理对象建模方法在风电机组建模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4 李征;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及其控制策略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王现青;风速特性与风力发电机组动态特性耦合关系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晓峰;谢君;;三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 李旭;王鸣;;基于TMS320F2812的软件锁相技术[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3 夏小会;李正明;;光伏发电在农业照明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4 王康模;陈长缨;于志刚;刘兴华;刘小冲;赵俊;;太阳电池的负载匹配理论与负载变换技术[J];半导体光电;2009年02期

5 施敏;王强;孙玲;;ITO/Si/Al结构太阳电池pn结光电特性仿真研究[J];半导体光电;2010年04期

6 洪岳;陈长缨;王康模;邓韡;傅倩;;基于电流单参量控制的MPPT系统的设计[J];半导体光电;2011年01期

7 王雨;胡仁杰;;基于MATLAB的光伏模块输出特性及MPPT的建模与仿真[J];半导体光电;2012年01期

8 杨文燮;胡仁杰;卢志伟;;光伏模拟器的设计及仿真验证[J];半导体光电;2012年03期

9 李凤婷;晁勤;;风速变化的并网型风电场故障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10 杨罡;刘明光;屈志坚;;基于MPC算法的电力系统负荷频率控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运启;徐大平;吕跃刚;;基于模糊逻辑的变速恒频风电系统最大风能追踪控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谢桦;张德宏;;双馈风力发电机组最大风能捕获控制方法研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孙妙平;年晓红;;关联电力大系统的非线性分散控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赵林坤;樊绍胜;;基于闭环增益成形的风力发电转速鲁棒控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周雪松;李超;马幼捷;李季;于阳;;自抗扰控制技术在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应用[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苏刚;龚威;潘雷;高瑞;王贝贝;;基于OIF-Elman网络的光伏电源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研究[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The Sliding Mode Control Method of Grid-Connected Inverter Applied to Three-Phase Intermittent Power Supply[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Unified Model for Doubly-fed Wind Generator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ontrollers' Coordination[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胡伟;侯佑华;徐飞;于骥;;电力系统发电厂联络变压器的降损研究[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荣延泽;刘士荣;毛军科;李松峰;;一种基于dp/dv=0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策略[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佳琳;粒子群优化算法研究及其在海底地形辅助导航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王敏;分布式电源的概率建模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徐晓冰;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钱军;考虑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综合负荷建模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撖奥洋;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故障特性与保护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仲悟之;受端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机理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0年

7 汪隆君;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及可靠性基础理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璞;多直流馈入受端交流电网继电保护动作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罗珂;基于输出预测和LMI方法的电力系统广域阻尼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张大海;浮力摆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娟;用于矿灯充电的独立光伏系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本元;太阳能光伏发电单相并网逆变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马记;小型风机并网逆变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杜守增;太阳能LED照明系统控制器的设计[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亭;光伏发电系统自适应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张丛辉;船舶燃气轮机—发电系统稳定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张玉佳;特高压交直流系统相互作用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徐滨海;船舶电力仿真系统建模及拓扑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刘强;海洋潮流能发电系统的并网型逆变器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耿兴华;基于DSP的单级式光伏并网系统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桂华,孙仲林,吉利久;CMOS锁相环PLL的设计研究[J];半导体杂志;2000年03期

2 杨海柱,金新民;最大功率跟踪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蔡琳洁,陶然,王卫江;DSP与PC机串口的高速数据通信的实现[J];电讯技术;2001年04期

4 雷元超,陈春根,沈骏,黄跃杰,陈国呈;光伏电源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4年03期

5 李俊林,熊健,康勇;逆变器数字多环控制技术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4年04期

6 舒为亮,张昌盛,段善旭,康勇;逆变电源PI双环数字控制技术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5年02期

7 禹华军,潘俊民;无功补偿技术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孤岛检测中的应用[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5年03期

8 鞠平,倪腊琴,韩敬东,陈新琪;同步发电机参数辨识的模拟进化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1999年05期

9 熊永前,马志云,李郎如,许实章;计及转速和励磁电流变化的主动补偿脉冲发电机数学模型[J];电工技术学报;2001年02期

10 吴理博;赵争鸣;刘建政;王健;袁立强;;具有无功补偿功能的单级式三相光伏并网系统[J];电工技术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令祥;张兴;张崇巍;杨淑英;曹仁贤;;基于转子磁链摄动寻优的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控制策略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为;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2 赵洪山;电力系统混杂建模与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4年

3 李晶;变速恒频双馈风电机组动态模型及并网控制策略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4 尚喆;永磁同步电动机磁场定向控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进进;光伏并网控制方法和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2 欧阳高飞;风力机动态过程的分析系统及其软件开发[D];汕头大学;2003年

3 张小芳;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动态仿真[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4 仇勇;基于键合图的复杂机电系统模块化自动建模及仿真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5 王健;三相光伏并网系统设计及其控制算法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6 张迁;基于键合图的模型修正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7 楚峥;变频调速异步电机模拟风轮输出特性的设计与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6年

8 高学敏;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9 陈清丽;风力发电机组风轮建模及运行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10 梁宏晖;小功率光伏发电及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成山;郑海峰;谢莹华;陈恺;;计及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系统随机潮流计算[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24期

2 刘伟东;尹忠东;朱永强;肖湘宁;;风力发电变速恒频技术综述[J];中国电力教育;2005年S2期

3 高平;王辉;;独立运行风电系统的电能质量优化[J];农村电气化;2006年08期

4 王荣爱;郝建红;邵志伟;;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应力与效率分析[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5 吴伟;吴明朝;;风能资源应用探讨[J];仪器仪表用户;2007年06期

6 黄科元;佘峰;黄守道;孙延昭;;基于磁场定向的永磁同步发电机功率控制[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8年02期

7 付勋波;;单周期控制在风力发电并网逆变器中的应用[J];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2008年04期

8 Norbert Pluschke;;风力发电系统中的IGBT寿命期望[J];现代制造;2008年26期

9 马瑞;周志飞;徐慧明;徐晓东;;考虑风速特性的动态电压崩溃指标[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9年02期

10 邓秋玲;谢卫才;林友杰;彭磊;许志伟;;使用永磁同步发电机和boost斩波电路的风力发电系统[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丽娜;刘福才;焦晓红;;基于状态观测器的风力发电系统无速度传感器控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2 李响;;浅析风力发电系统雷电综合防护[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护林;陈昊;;一种新型的风力-太阳能光伏互补分布式发电[A];长三角清洁能源论坛论文专辑[C];2005年

4 徐应娜;徐懋生;;风力发电 绿色能源[A];天津市电机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周洪伟;张辉;刘金虹;阮少华;;变速风力发电系统的MATLAB仿真[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李建丽;李黎黎;;风力发电与电力电子技术[A];福建省科协第六届学术年会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分会专刊[C];2006年

7 胡维昊;贾要勤;裴云庆;王兆安;;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的风力发电系统用模拟风车的研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沙非;马成廉;汪子翔;;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技术研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9 张乒;黄文才;王建军;王力;;风力发电前景展望与风能电缆研发策略浅析[A];电缆工业循环经济与环保技术——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线电缆专业委员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旭东;;基于模糊控制的交流励磁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仿真分析[A];PCC2009—第20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庆华;[N];赤峰日报;2009年

2 记者 钟文;[N];成都日报;2009年

3 记者 程连红;[N];深圳商报;2009年

4 ;[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5 林虎;[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6 李涛;[N];中国海洋报;2006年

7 ;[N];中国电子报;2009年

8 记者 任君;[N];鄂尔多斯日报;2007年

9 记者 陈珊;[N];人民邮电;2010年

10 黎方益 李之政 曾丁丁;[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永军;海岛中小型独立风电系统可靠运行技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宋战锋;低电压故障下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特性分析与运行控制[D];天津大学;2009年

3 宋蕙慧;双馈风力发电系统能量成型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4 王志强;直驱式永磁风力发电系统多重化功率变换器运行控制[D];天津大学;2012年

5 胡雪松;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功率平滑策略的研究与控制系统设计[D];重庆大学;2010年

6 姜燕;直驱型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变流器控制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7 周宏林;大容量双馈式风力发电系统并网关键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8 唐芬;直驱永磁风力发电系统并网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9 耿强;Boost斩波型直驱式永磁风力发电系统功率变换器运行控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杨勇;多重电枢混合励磁风力发电系统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玮;光伏和风力发电系统的动态建模[D];浙江大学;2012年

2 高文亮;风力发电系统基于能量的非线性控制[D];山东大学;2011年

3 胡兵;风力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特性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4 孟涛;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控制方法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5 陈朋朋;直驱型风力发电系统低压穿越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6 田野;随机分布控制理论在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7 梁清清;电励磁风力发电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D];西华大学;2013年

8 尹平平;风力发电系统功率调节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蒙;双馈型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单铁亮;液压风力发电系统稳定性控制仿真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光伏和风力发电系统的动态建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09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609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6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