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电工程论文 >

混合式永磁联轴器设计及传动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6 21:24

  本文关键词:混合式永磁联轴器设计及传动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混合式永磁联轴器 数学模型 传递转矩 正交试验 优化设计


【摘要】:联轴器是机械传动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件。随着近几年Nd-Fe-B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磁力联轴器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尤其是在矿山机械,风力传动以及危险介质传动的场合。混合式永磁联轴器是基于传统的轴向盘式永磁联轴器和径向永磁联轴器结构设计的一种新型永磁联轴器,能够有效的解决盘式永磁联轴器的轴向不稳定性和减小安装成本,以及解决径向永磁联轴器的径向不稳定性。能够广泛应用到扰性传动、隔离振动和磁悬浮传递场合,具有一般磁力联轴器不可代替的优点。本文首先阐述了混合式永磁联轴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建立传递转矩计算数学模型,基于磁荷库伦定理推导混合式永磁联轴器的传递转矩的计算公式。由于混合式永磁联轴器结构的特殊性,直接利用推导的公式计算传递转矩过程复杂,误差累积,精度偏低。本文提出了一个简化的传递转矩计算公式,通过MATLAB对数据进行函数拟合,修正计算公式。基于maxwell ansoftI对混合式永磁联轴器的传动特性进行分析,可知混合式永磁联轴器最佳的磁极对数m=12。传递转矩随着内、外永磁转子之间的角度变化呈正弦函数变化,且当角度差为π/m时,混合式永磁联轴器的传递转矩达到最大值。传递转矩随永磁体厚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逐渐趋于平稳值。传动转矩随着轴向气隙和径向气隙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当径向安装误差2mm以内,传递转矩仍然能够保持在传递转矩理想值的98.14%;当轴向安装误差在2mm以内,传递转矩基本能够保持在理论值的99.9%以上,所以混合式永磁联轴器具有易安装拆卸的特点。外永磁体单侧受到的轴向附加力最大值随着磁极对数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对于8极的混合式永磁联轴器的轴向力可达70+190 sinθN.m,轴向力随着内、外永磁体的角度差也呈正弦变化。利用正交试验法分析混合式永磁联轴器的各结构参数对传递转矩和转矩公式计算误差的影响程度,分析转矩计算公式最佳的使用范围:内永磁体轴向厚度12mmA20mm;内永磁体径向厚度10mm≤B≤16mm;外永磁体轴向厚度12mm≤C≤18mm;外永磁体径向厚度10mm≤B≤18mm;磁极对数12≤D≤16;外永磁体外径100mm≤F≤140mm。最后,利用修正的转矩计算公式和边界条件对混合式永磁联轴器进行优化设计。对一款最大传递转矩为50N.m的混合永磁联轴器进行详细的结构设计,使之成为一款能够用于实际生产的样机。搭建实验平台对混合式永磁联轴器进行静态和动态传动特性进行测试,验证了改进公式的准确性以及涡流计算公式的适用性。
【关键词】:混合式永磁联轴器 数学模型 传递转矩 正交试验 优化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H133.4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6
  • 符号说明16-17
  • 第一章 绪论17-24
  • 1.1 引言17
  • 1.2 磁力联轴器的分类17-19
  • 1.3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9-20
  • 1.4 国内、外永磁联轴器研究现状与发展状况20-22
  • 1.4.1 国外关于永磁联轴器传动特性的研究20-21
  • 1.4.2 国内关于永磁联轴器传动特性的研究21-22
  •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22-24
  • 第二章 混合式永磁联轴器转矩特性分析24-61
  • 2.1 混合式永磁联轴器材料选择24-26
  • 2.1.1 永磁材料的选择24-25
  • 2.1.2 软磁材料的选取25-26
  • 2.2 二维磁场分析26-31
  • 2.2.1 Maxwell Ansoft二维静磁场分析原理26-27
  • 2.2.2 二维静磁场的分析27-31
  • 2.3 三维磁场的仿真分析31-36
  • 2.3.1 Ansoft Maxwell三维维静磁场分析原理31
  • 2.3.2 Ansoft Maxwell三维瞬态场分析原理31-33
  • 2.3.3 三维磁场分布33-36
  • 2.4 混合式永磁联轴器的转矩计算36-46
  • 2.4.1 转矩计算方法36-40
  • 2.4.2 磁荷库伦定理下的转矩计算公式修正40-44
  • 2.4.3 改进转矩公式的验证44-46
  • 2.5 混合式永磁联轴器各参数对传递转矩的影响46-58
  • 2.5.1 内、外转子永磁体角度差与传递转矩的关系46-48
  • 2.5.2 磁极对数与传递转矩的关系48-50
  • 2.5.3 永磁体非磁化方向厚度与传递转矩的关系50-52
  • 2.5.4 空气气隙与传递转矩的关系52-54
  • 2.5.5 外转子、端盖的材料对磁力联轴器的传递转矩的影响54-55
  • 2.5.6 内、外转子安装误差对传递转矩的影响55-58
  • 2.6 外永磁体轴向力分析58-59
  • 2.7 本章小结59-61
  • 第三章 各因素对传递转矩影响的正交试验分析61-67
  • 3.1 实验方案设计61-62
  • 3.2 实验结果分析62-65
  • 3.2.1 各因素对传递转矩的影响分析62-64
  • 3.2.2 改进的转矩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分析64-65
  • 3.3 本章小结65-67
  • 第四章 混合式永磁联轴器设计67-77
  • 4.1 混合式永磁联轴器的参数化设计67-68
  • 4.2 永磁体安装方式的选择和安全校核68-72
  • 4.2.1 永磁体安装方式为胶粘时的安全校核68-71
  • 4.2.2 永磁体安装方式为螺钉时的安全校核71-72
  • 4.3 混合式磁力联轴器结构设计72-74
  • 4.4 主轴的形变及强度校核74-76
  • 4.5 本章小结76-77
  • 第五章 实验验证77-83
  • 5.1 实验样机的设计77-78
  • 5.2 混合式永磁联轴器静态性能测试78-80
  • 5.2.1 静态测试实验装置78-79
  • 5.2.2 实验测试及结果分析79-80
  • 5.3 混合式永磁联轴器动态性能测试80-81
  • 5.3.1 动态测试实验装置80-81
  • 5.3.2 实验测试及结果分析81
  • 5.4 本章小结81-83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83-86
  • 6.1 全文总结83-84
  • 6.2 本文创新点84
  • 6.3 展望84-86
  • 参考文献86-9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彩絮;联轴器孔与轴配合的选择[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1年09期

2 王玉良;永磁联轴器的系列化[J];磁性材料及器件;2002年06期

3 靳光法;几种新型联轴器[J];机械工程师;2002年01期

4 舒家骏;陈永昌;;国内市场上常见的联轴器[J];装备机械;2003年01期

5 刘利东;几种新型联轴器简介[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3年03期

6 吴晓红;新型高弹联轴器[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3年03期

7 陈松,徐文峰;浅谈泵用联轴器的选型[J];水泵技术;2003年05期

8 骆红 ,阮忠唐;联轴器相关标准中几个问题的商榷[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04年10期

9 ;便捷可靠的飞轮联轴器[J];现代制造;2005年09期

10 开天;正确选用联轴器[J];现代制造;200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继乾;贾胜磊;;联轴器的选型及其维护[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健康;;大型轧钢电机大轴轴端配装客户联轴器的方法(摘要)[A];2010全国机电企业工艺年会《上海电气杯》征文论文集[C];2010年

3 王琢贵;;浅谈大型设备联轴器的拆装方法[A];第3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08年

4 赵广;刘占生;王永亮;陈锋;;不同类型联轴器对转子系统临界转速影响理论与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转子动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5 匡俊;马峥;马玉顺;李启飞;余天乐;朱兵;;永磁联轴器的散热及噪声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并周培源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文集(下册)[C];2012年

6 马晓军;;联轴器找正时的测量方法[A];2009年河北省轧钢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7 郭建文;;联轴器综合故障检测装置[A];2010全国机械装备先进制造技术(广州)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8 郭建文;;联轴器综合故障检测装置[A];节能减排 绿色制造 智能制造——低碳经济下高技术制造产业与智能制造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吴华模;程东;赵玉东;纪建国;宋瑞;曹志栋;;鼓形滚珠联轴器在轧机上的应用[A];2012年河北省轧钢技术暨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10 申屠留芳;张相炎;;新型关节轴承式叠片联轴器[A];第十四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机构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双林;冀联精心打造联轴器基地[N];中国化工报;2004年

2 魏双林;河北冀州联轴器占据国内四成市场[N];中国工业报;2011年

3 魏双林;冀州联轴器厂产品创新添活力[N];经理日报;2003年

4 科文;加速技术创新 提升产品档次[N];中国冶金报;2009年

5 魏双林;冀州市联轴器厂产品创新添活力[N];中国冶金报;2003年

6 林林;河北冀州市联轴器厂新品开发“因市而动”[N];现代物流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魏双林;“冀联”创新利器辟出新天地[N];现代物流报;2011年

8 记者 魏双林 通讯员 刘桂春;冀联加速新品研发开拓市场[N];中国冶金报;2006年

9 高广洲;利用定位环解决联轴器互换难题[N];世界金属导报;2014年

10 ;“首钢长白”推出三项新产品[N];中国冶金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学锋;滑移型三叉式联轴器的抗磨损结构及其润滑特性[D];青岛科技大学;2010年

2 赵广;转子—联轴器—轴承—隔振器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3 申屠留芳;关节轴承式叠片联轴器的设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新星;液体粘性联轴器的特性及内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2 朱华卫;液体粘性联轴器特性及其检测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刘景明;高速柴油发电机组轴系联轴器参数匹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刘文俊;MW级风电联轴器装配工艺及仿真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宋健;机车牵引齿轮用端齿联轴器的参数计算与强度分析[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6 郑成龙;考虑声—固—热耦合影响的盘式可调速永磁联轴器降噪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欧国威;联轴器的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5年

8 张秀秀;基于粘性联轴器的新型电驱动防滑系统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9 邰志恒;新型可调速永磁联轴器的设计与优化[D];郑州大学;2016年

10 尤文;基于计算机模拟仿真的联轴器—转子系统力学特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856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6856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9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