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全缠绕复合气瓶缠绕方式的设计与选择
本文关键词:碳纤维全缠绕复合气瓶缠绕方式的设计与选择
【摘要】:作为复合材料的新兴使用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气瓶主要由铝内胆和复合层构成,内胆只起密封作用,而复合层则由碳纤维、树脂等材料固化而成,作为气瓶的承压主体。碳纤维复合材料气瓶的设计各国标准都没有一个确定的方式方法,所以要对内胆设计方法和纤维缠绕的理论计算没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计算方法。由于设计无明确的方法,故要求有一个方法来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即通过一系列破坏性试验来验证设计的合理性。经过验证可以把钢瓶的设计公式借鉴到铝内胆的计算上。纤维缠绕的理论计算则根据实际实验数据,修订复合材料网格理论公式,加入相应的经验系数。并通过CAE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受力计算,从而验证计算公式的正确性。该产品设计的合理性不光是通过理论设计与计算、软件校核来证明,还需通过不同的纤维缠绕方式对产品设计结果的影响来研究缠绕方式对产品性能的影响。不同的缠绕分布方式也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在不增加厚度的情况下,经过试验发现最好的方式是环向缠绕和纵向缠绕均匀分布,即内胆/环向/纵向/环向/纵向,此种缠绕方式较好的满足了爆破和有限寿命试验的要求,在缠绕较小的厚度情况下,达到较好的性能,同时也节省了原材料的消耗。这在实际的生产制造过程中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关键词】:气瓶 设计 缠绕 方式 计算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B33;TH4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21
- 1.1 纤维缠绕复合气瓶概况9-16
- 1.1.1 纤维缠绕概况9-13
- 1.1.2 纤维缠绕复合气瓶标准概况13-15
- 1.1.3 纤维缠绕复合气瓶结构概况15-16
- 1.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背景和内容及现状16-19
- 1.2.1 研究的意义16-17
- 1.2.2 研究的背景和内容17-19
- 1.2.3 研究的现状19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9
- 1.4 本文结构19-21
- 第2章 碳纤维全缠绕复合气瓶的设计21-31
- 2.1 设计参数21
- 2.2 主要原材料的选择21-23
- 2.3 内胆设计23
- 2.4 缠绕厚度的设计23-26
- 2.4.1 筒体缠绕角 α 计算24-25
- 2.4.2 复合材料层厚度计算25-26
- 2.5 有限元验证26-30
- 2.5.1 内胆和纤维的应力分布26-29
- 2.5.2 标准中对应力的要求29-30
- 2.6 本章小结30-31
- 第3章 缠绕方式的选择31-45
- 3.1 设计合格的主要要求31-32
- 3.1.1 爆破试验31
- 3.1.2 有限寿命试验31-32
- 3.2 缠绕方式的选择32-40
- 3.3 设计合格的其它要求40-44
- 3.3.1 复合材料试验40
- 3.3.2 内胆材料的试验40
- 3.3.3 内胆爆破试验40
- 3.3.4 成品瓶水压试验40
- 3.3.5 高温时效40-41
- 3.3.6 跌落试验41
- 3.3.7 裂纹试验41-42
- 3.3.8 极限温度试验42
- 3.3.9 火烧试验42-43
- 3.3.10 高速冲击(枪击)试验43-44
- 3.3.11 扭矩试验44
- 3.3.12 瓶颈强度44
- 3.4 本章小结44-45
- 结论45-47
- 参考文献47-49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49-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逸;宋鹏涛;王永宁;孔晶;刘海华;;碳纤维材料的性能及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18期
2 严彬涛;;碳纤维材料在石油行业中的应用[J];金属世界;2013年05期
3 郑宁来;;晓星公司的碳纤维项目建成投产[J];合成纤维;2013年11期
4 陈爱菊;;廉价的碳纤维材料[J];今日科技;1984年09期
5 大谷杉郎;吕剑;;日本的碳纤维工业[J];炭素技术;1984年06期
6 钱毅;碳纤维材料发展趋势探讨[J];产业用纺织品;1987年06期
7 新型;;中国碳纤维材料技术获突破,可用于先进战机[J];化工新型材料;2014年01期
8 赵宗桂;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发展与应用[J];甘肃科技;2002年05期
9 赵宗桂;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发展与应用[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2年04期
10 张家杰;国内外碳纤维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化工技术经济;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世平;滕年保;周海涛;;建筑加固新材料-碳纤维[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2 陈养厚;陈国明;;碳纤维材料在海洋结构修复工程中的应用[A];2007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金泉;刘晨;;碳纤维在工程加固中的应用[A];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涂晓佩;张保敏;李重情;;碳纤维材料在桥梁加固中应用的探索研究[A];第十七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袁正如;鲍育明;李志成;;碳纤维布静力及动力性能试验研究[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7年
6 周建军;张红岩;;碳纤维产业标准现状分析和研究[A];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4年
7 王洪涛;金毅;刘铭开;;浅谈碳纤维材料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应用[A];第二届全国土木工程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李书乡;景朝俊;王宝铭;;碳纤维产业发展状况[A];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2006)——航空航天材料专辑[C];2006年
9 崔士起;张田德;成勃;裴兆贞;;碳纤维在建筑结构加固改造工程中的应用研究[A];山东建筑学会成立50周年优秀论文集[C];2003年
10 付国顺;;碳纤维材料在梁板加固中的应用[A];首届全国既有结构加固改造设计与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荃;我国大飞机将披碳纤维“外衣”[N];中国石化报;2007年
2 张家洲;“碳纤维热”源于军工还是民用?[N];中国纺织报;2007年
3 翁国娟;碳纤维技术创新需再加力[N];中国化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梁枫;碳纤维 走出低端的突围之路[N];中国纺织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李银莲 鞠金华;大连发力“碳纤维”[N];中国经营报;2011年
6 实习生 柏林 本报记者 陈鹏;“黑色黄金”在大连闪光[N];大连日报;2011年
7 记者 张迈建;碳纤维材料助波音787轻盈飞天[N];中国纺织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张家洲;中国勇登世界碳纤维神坛[N];中国纺织报;2011年
9 记者 李雁争;国家将实施示范工程 大幅提升碳纤维产能[N];上海证券报;2012年
10 李惠钰;把握发展契机 碳纤维产业亟待技术升级[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吕泳;碳纤维智能束的功能特性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代晓东;碳纤维布约束下锈蚀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力的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李松辉;碳纤维布加固桥梁的设计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欢;咖啡碳纤维长丝浆丝工艺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5年
2 滑威;粘碳纤维布法加固钢筋混凝土偏压构件的受力性能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3 米德龙;碳纤维单丝拉伸测试装置设计与相关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4 张佳南;碳纤维织造经纱损伤状态的图像检测研究[D];东华大学;2016年
5 孔德玉;碳纤维承载应力分布的结构依赖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6 马拓;水泥基碳纤维地暖电热技术的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7 龚成明;杆状碳纤维零件缠绕成型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8 永兴;碳纤维全缠绕复合气瓶缠绕方式的设计与选择[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9 刘武华;水泥基碳纤维地暖的电热性能仿真模拟分析及耐久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10 邱小锋;以碳纤维为发热体的新型烤炉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062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706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