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运动副磨损间隙的柔性机构动力学与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考虑运动副磨损间隙的柔性机构动力学与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运动副间隙 柔性构件 磨损特性 非规则 动态响应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机构正向着高精度、高速化、长寿命、轻质化方向发展。运动副间隙和构件柔性将极大的影响机构的动态性能,使机构精度和可靠性降低。机构运行时间隙运动副中存在磨损行为,磨损是个极其复杂的现象,受很多因素影响;磨损逐渐积累使运动副间隙不断增大,导致机构动力学响应偏离理想运动状态,精度和可靠性降低甚至引起失效。含间隙柔性多体机构运动副磨损已成为多体机构动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将考虑运动副间隙、构件柔性以及各种影响因素,对含间隙柔性多体机构运动副磨损特性进行深入研究,为后续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首先建立运动副间隙矢量模型、数学模型和间隙副接触力模型;采用浮动坐标系法描述柔性构件位形;基于浮动坐标系法和Lagrange乘子法建立柔性多体动力学方程;将运动副间隙模型嵌入到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中,建立含间隙的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经典的Archard磨损模型方法,建立间隙副磨损动态计算模型,提出一种含间隙柔性多体机构间隙铰磨损动态计算方法,为磨损计算提供理论基础。然后,基于建立的磨损动态计算模型,研究运动副间隙、驱动速度、构件柔性、接触刚度、摩擦系数等对间隙运动副磨损特性的影响。根据建立的磨损动态计算模型,将磨损划分为多个磨损计算周期,对于每个周期基于有限元思想求解。将模型应用到曲柄滑块机构中,求解含间隙和柔性连杆的机构动力学方程,得到接触应力和相对滑移速度作为动态磨损计算的输入参数,嵌入间隙副磨损动态计算流程,对机构间隙旋转铰进行磨损计算。将磨损后的非规则间隙嵌入到计算模型中,首先进行运动副元素轮廓重构,将重构的轮廓嵌入到机构模型中,研究分析机构位移响应、速度响应、加速度响应以及间隙副接触力的变化;然后分析磨损周期性,研究前后周期之间的相互影响;最后研究磨损间隙对机构响应误差和可靠性的影响。搭建曲柄滑块实验平台,采用实验方法研究含间隙柔性多体机构动力学特性和磨损特性,验证前文研究结论的正确性。通过该实验平台研究间隙大小和驱动速度变化对机构动态响应和间隙副磨损量的影响,得到磨损间隙对机构动态响应的影响规律。
【关键词】:运动副间隙 柔性构件 磨损特性 非规则 动态响应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H1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8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与意义10-11
- 1.1.1 课题来源10
- 1.1.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6
- 1.2.1 柔性多体动力学研究现状11-12
- 1.2.2 含间隙机构动力学研究现状12-14
- 1.2.3 间隙运动副磨损国内外研究现状14-16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6-18
- 第2章 考虑间隙的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18-32
- 2.1 旋转运动副间隙模型18-21
- 2.1.1 旋转运动副间隙矢量模型19
- 2.1.2 旋转运动副间隙数学模型19-21
- 2.2 间隙运动副接触碰撞力模型21-24
- 2.2.1 间隙运动副法向碰撞力模型22-23
- 2.2.2 间隙运动副切向摩擦力模型23-24
- 2.3 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24-29
- 2.3.1 柔性构件位形描述24-26
- 2.3.2 考虑间隙的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26-29
- 2.4 磨损计算数学模型29-31
- 2.4.1 Archard磨损模型29
- 2.4.2 磨损动态计算数学模型29-31
- 2.5 本章小结31-32
- 第3章 含间隙多体机构运动副磨损特性研究32-50
- 3.1 间隙运动副摩擦磨损概述32-35
- 3.1.1 磨损过程概述32-33
- 3.1.2 磨损计算参数的确定33-35
- 3.2 柔性动力学和磨损的耦合计算35-36
- 3.3 间隙对旋转副磨损特性的影响36-40
- 3.3.1 间隙个数对间隙旋转铰磨损特性的影响37-38
- 3.3.2 间隙大小对间隙旋转铰磨损特性的影响38-40
- 3.4 柔性和接触刚度对间隙旋转铰磨损特性的影响40-45
- 3.4.1 构件柔性对间隙旋转铰磨损特性的影响40-42
- 3.4.2 接触刚度对间隙旋转铰磨损特性的影响42-45
- 3.5 驱动和摩擦对间隙旋转铰磨损特性的影响45-49
- 3.5.1 驱动速度对间隙旋转铰磨损特性的影响45-46
- 3.5.2 摩擦系数对间隙旋转铰磨损特性的影响46-49
- 3.6 本章小结49-50
- 第4章 含磨损间隙的机构动力学特性研究50-62
- 4.1 磨损后副元素表面轮廓重构50-53
- 4.2 磨损间隙对机构动态响应的影响53-56
- 4.2.1 磨损间隙对机构位移响应的影响53-54
- 4.2.2 磨损间隙对机构速度响应的影响54-55
- 4.2.3 磨损间隙对机构加速度响应的影响55-56
- 4.3 磨损行为周期性分析56-59
- 4.3.1 磨损间隙对接触力的影响56-57
- 4.3.2 第二周期磨损特性分析57-59
- 4.4 磨损间隙对机构可靠性影响59-61
- 4.4.1 含磨损间隙的机构响应误差分析59-60
- 4.4.2 含磨损间隙的机构可靠度分析60-61
- 4.5 本章小结61-62
- 第5章 含间隙机构动力学和磨损特性实验研究62-75
- 5.1 曲柄滑块实验台设计62-67
- 5.1.1 实验系统性能分析62-63
- 5.1.2 实验系统总体结构设计63-64
- 5.1.3 驱动系统及调速系统设计64
- 5.1.4 实验台检测系统设计64-65
- 5.1.5 实验台机械结构设计65-67
- 5.2 间隙和驱动对机构动态响应的影响实验研究67-71
- 5.2.1 间隙大小对机构动态的影响67-69
- 5.2.2 驱动速度对机构动态响应的影响69-71
- 5.3 磨损特性实验研究71-72
- 5.3.1 间隙大小对磨损量的影响71-72
- 5.3.2 驱动速度对磨损量的影响72
- 5.4 磨损间隙对机构运动响应影响实验研究72-73
- 5.5 本章小结73-75
- 结论75-77
- 参考文献77-83
- 致谢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东超;宾洋;贾振中;赵旦谱;;消极运动副的产生原因及判定方法[J];中国机械工程;2008年07期
2 黄海洋;李艳;井超超;周娇;;运动副间隙振动状态实验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张建瓴,李哲,,李骊;对预测含间隙机构运动副元素分离方法的修正[J];机械科学与技术;1995年01期
4 俞武勇,季林红,阎绍泽,金德闻,贾晓红;含间隙机构运动副的动力学模型[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1年05期
5 曲继方;;运动副的滑滚转换方法及应用[J];佳木斯工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6 崔玉莲,刘櫇;关于运动副耐磨可靠性方程的几点讨论[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7 何成铭,刘櫇,梅国建;构件和运动副的工作能力的定量描述[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8 谢进,陈永;含间隙回转副的运动副元素分离准则中鈺/R的探讨[J];机械传动;1999年01期
9 秦伟,黄茂林;间隙和接触尺度对运动副自由度影响的研究[J];机械设计;2002年12期
10 周燕辉;易阳春;周小军;;典型运动副的等效结构研究[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昌登;;运动副磨损状态的监控[A];第五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2年
2 张伟;李春洋;;两种运动副间隙模型动力学特性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2013年
3 刘柏希;原大宁;刘宏昭;;考虑运动副阻尼的机构系统动力学响应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机构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黄茂林;安培文;秦伟;;平面闭链机构约束不确定性影响及自调结构的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机构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续冲;考虑运动副间隙的平面三自由度并联机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仁军;考虑运动副摩擦的混合输入机构理论与实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3 田为军;德国牧羊犬运动特性及其运动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肖英奎;运动同步记录与在线模拟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贺镇;多回路及自适应机构自调结构设计的研究与工程实践[D];重庆大学;2006年
6 刘江南;基于创新技法的机构拓扑结构若干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磊;可穿戴式气动手腕运动康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玉娟;考虑运动副间隙的平面函数机构概率分析与综合[D];西华大学;2015年
3 周军生;考虑运动副磨损间隙的柔性机构动力学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4 魏强;基于等效阻力梯度的约束变胞运动副结构综合[D];东北大学;2012年
5 刘柏希;考虑运动副阻尼的弹性机构系统动力学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6 熊敏;考虑运动副间隙商标模切机主切机构及控制系统分析、设计[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7 赵明成;考虑运动副间隙的翅翼机构混沌运动及其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8 王大燕;考虑弹簧和运动副间隙的微扑翼飞行器翅翼机构动力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9 王肖;考虑多运动副间隙的颚式破碎机动力学分析[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4年
10 许龙旭;含多运动副间隙的低噪音挖掘系统的非线性振动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947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894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