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2年
本文关键词:IPMC电致动器的制备技术及其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2年
二氧化硅/全氟磺酸杂化膜基离子交换电致动器
程瑜 位自英 郭东杰 方少明
【摘要】:IPMC致动器是由离子交换膜(离子交换当量:~0.95mmolH+/g)与嵌在膜两侧的惰性金属(Pt、Au等)纳米电极组成。用于离子交换的聚合物膜有全氟磺酸(PFSA,商业名为Nafion)或者全氟碳酸(PFCA,商业名为Flemion),这类薄膜内部存在着固有的纳米级微管道,电场下薄膜内部水合阳离子的定向迁移宏观上表现为IPMC的形变。目前,IPMC致动器有两个缺点:力输出较低和非水工作时间较短。依据致动原理,力和位移输出源于水合阳离子的迁移,故增加膜内水的迁移密度可望解决上述难题。在实际试验中,IPMC置于空气气氛下工作,由于蒸发、电解(水的电解电压为1.23V),水含量逐渐降低,以至于致动器不能工作。因此,提高水的含量和微管道密度对于提高其电致动性能非常重要。另外,全氟磺酸聚合物膜的机械性能较低,很难提供大的力输出,故需增加膜的机械性能。本文目的是制备机械性能理想、保水能力强、成本低廉的离子交换膜,进而制备力输出大和非水工作时间长的离子交换电致动器。在本文中,研制了一种高多孔度、高模量的离子交换聚合物薄膜,并将之用于离子交换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致动器。利用全氟磺酸的酸性(PH=2.0),二氧化硅前体(四乙氧基硅)缓慢发生溶胶-凝胶反应,产生的无定形二氧化硅颗粒与强极性的全氟磺酸大分子共结晶,形成了一种有机-无机杂化膜。ATR-FTIR测试表明掺杂SiO2后薄膜的保水性能明显提高。机械性能测试表明杂化膜的弹性模量和硬度约为商业膜的2倍。FESEM图片显示杂化膜有高度的多孔度,杂化膜的内部存在着大量的直径为100~300nm的微管道,多孔度增加了26.9%。在薄膜内部,存在着大量的直径为100~300nm的微管道。制成IPMC致动器后,较杂化前的致动器,其电致动性能增加了6~8倍;非水工作时间延长了6~7倍。
【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分类号】:TP273
【正文快照】:
01002003004005006007000.000.050.100.150.200.25Test1Test2Test3Froce/mNDisplacement/nma:PFSA01002003004005006007000.000.050.100.150.200.25Test1Test2Test3Froce/mNDisplacement/nmb:Si-PFSA图1薄膜的力-位移曲线。(a)PFSA膜;(b)Si-PFSA膜二氧化硅/全氟磺酸杂化膜基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宏,王三红,张良莹,姚熹;分割电极片状压电致动器——(一)端部位移和电场诱导应力的理论研究[J];压电与声光;1998年05期
2 ;文摘选辑[J];压电与声光;1993年04期
3 ;压电及其它功能器件[J];压电与声光;1994年02期
4 杨生元,黄文浩;关于压电致动器的动力学和致动作用力[J];压电与声光;1997年06期
5 齐涤非;行走驱动式超高精度位置控制器的研究[J];光机电信息;1999年03期
6 王志宏,王三红,张良莹,姚熹;分割电极片状压电致动器——(二)位移特性及狭缝宽度对其影响的实验研究[J];压电与声光;1998年06期
7 李晏,邱海;一种大功率压电陶瓷致动器的驱动电路[J];机电一体化;2001年05期
8 张学成;压电致动器双向电源研究[J];压电与声光;1998年01期
9 杨妹清;步行和飞行式微致动器[J];光机电信息;1996年03期
10 司洪伟,李东旭;智能结构中致动器数目与位置的优化[J];宇航学报;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云华;王永飞;肖国勇;胡知之;陈兴;;聚酰亚胺无机杂化膜材料的透明性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2分册)[C];2010年
2 沈惠玲;肖长发;安树林;;聚氨酯杂化膜微孔结构形态的研究[A];第二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晓娟;彭跃莲;;混合溶剂制备增强型PVDF小孔杂化膜[A];第三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4 吴慧青;汤蓓蓓;武培怡;;高性能多壁碳纳米管/聚合物杂化膜的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5 裴永茂;高旭;方岱宁;;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力-磁-热本构实验[A];第十二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高海南;张俊虎;杨柏;;仿生智能聚苯胺/聚乙烯醇纳米复合致动器[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冯少广;尚玉明;王迎姿;刘国舜;谢晓峰;徐景明;;溶胶-凝胶法制备磺化聚醚醚酮/二氧化硅杂化质子交换膜[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8 陈赞;殷德宏;王金渠;;功能化PVI/MOR杂化膜的制备及乙酸脱水分离性能[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上)[C];2009年
9 周浩然;林飞;刘新刚;赵德明;范勇;;Al_2O_3杂化聚酰亚胺薄膜Al含量测试方法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10 李国平;杨东利;魏燕定;陈子辰;;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的应用与研究[A];华东五省振动工程学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习;[N];国际经贸消息报;2002年
2 记者杨金瑞;[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赵三明;[N];中国工业报;2007年
4 ;[N];国际商报;2008年
5 罗伯特·伍德;[N];计算机世界;2008年
6 深商;[N];中国贸易报;2007年
7 ;[N];计算机世界;2004年
8 毛黎;[N];科技日报;2004年
9 记者 陈晓军 实习生 尚代军;[N];甘肃日报;2004年
10 ;[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志平;硅橡胶类渗透蒸发膜及其扩散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天津大学;2009年
2 曹淑瑛;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磁滞非线性动态模型与控制技术[D];河北工业大学;2004年
3 李香莉;PVDF/Al_2O_3杂化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许晓慧;基于PZT厚膜的MEMS微变形镜[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5 章坚;聚酰亚胺/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与介电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吴永会;有机—无机杂化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表征和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7 周严;Fe-Ga-Al磁致伸缩材料及其在致动器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8 王茂功;二氧化碳部分氧化异丁烷耦合“催化—分离”反应催化剂和膜反应器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龚亚琦;IPMC电致动特性分析及其相关结构数值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吕永桂;基于压电致动器的柔性构件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月玲;小尺寸功能化的掺锆二氧化硅/聚砜杂化膜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王辉;有机—无机多硅杂化膜的制备及表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王俊平;IPMC电致动器的制备技术及其性能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2年
4 林玉;层合状压电致动器的可靠性分析与几何优化[D];天津大学;2004年
5 翁玲;磁致伸缩致动器控制系统的研制[D];河北工业大学;2003年
6 王昌;Tb-Dy-Fe单晶的磁致伸缩效应及其在微位移致动器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7 傅龙珠;稀土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设计及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刘楚辉;基于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微位移致动器设计与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林春回;PAAS/Silicalite-1杂化膜的二甲苯异构体渗透汽化分离性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江增;微乳液中AgCl纳米粒子合成与有机/无机杂化膜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IPMC电致动器的制备技术及其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46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94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