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挖掘机驾驶室内部噪声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0 22:23

  本文关键词:挖掘机驾驶室内部噪声分析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挖掘机驾驶室 噪声控制 声学灵敏度分析 板块声学贡献度分析


【摘要】:挖掘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对人的心理和生理造成很大的影响。随着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人们对工程机械舒适性的要求与日俱增,挖掘机驾驶室的声振性能已经成为评价整车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本文以某型挖掘机驾驶室为研究对象,围绕着声振舒适性对驾驶室进行分析和改进设计方法进行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 1.分析国内外工程车辆驾驶室舒适性研究现状、驾驶室噪声产生的机理、传播途径、我国在工程车辆噪音方面的国家标准和相关的噪声评价指标。同时根据噪声的控制途径来介绍驾驶室噪声控制技术和声学方面的相关基础理论。 2.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和声贝仪对挖掘机驾驶室振动和驾驶室内声压进行测试,得到各转速下不同位置处地板的振动加速度频谱、各转速下驾驶室内声压频谱和隔振器的振动传递率。通过对测试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获取驾驶室的声振状况、悬置系统隔振性能,初步判断挖掘机在怠速时声振异常的原因。 3.以建立的驾驶室三维模型为基础,进行几何清理、网格划分,用刚性单元连接各个部件,并采用Lanczos法进行结构模态分析,分析驾驶室在各个频率下模态振型。在Virtual. Lab中建立声腔有限元模型,计算其声学模态,分析模态振型,判断驾驶室内声腔形状设计的合理性。 4.对驾驶室进行声学灵敏度分析,通过驾驶室的谐响应分析结果和声压曲线来分析驾驶室本身结构的合理性,获得驾驶室的结构振动特性和内部声场特性。在Virtual. Lab中定义场点、板块和速度边界条件,对驾驶室进行板块声学贡献度分析,找出所关注频率附近贡献度较高的板件。 5.针对驾驶室振动噪声测试和有限元分析所揭示的问题,通过对驾驶室结构改进和吸声处理来控制驾驶室内噪声,并对改进后的驾驶室进行仿真,验证其改进效果。
【关键词】:挖掘机驾驶室 噪声控制 声学灵敏度分析 板块声学贡献度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621;TB53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4
  • 1.1 驾驶室舒适性问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2
  • 1.2.1 模态分析9-10
  • 1.2.2 声学响应分析10
  • 1.2.3 板块声学贡献度分析10-11
  • 1.2.4 数值分析工具11-12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2
  • 1.4 本文技术路线12-13
  • 1.5 本章小结13-14
  • 第二章 驾驶室噪声产生机理与声学基础14-23
  • 2.1 驾驶室噪声产生机理14-15
  • 2.2 噪声评价指标15-16
  • 2.3 驾驶室噪声的控制16-18
  • 2.3.1 减弱声源强度16
  • 2.3.2 隔离传播途径16-17
  • 2.3.3 吸声处理17
  • 2.3.4 防止或消除车室共鸣17-18
  • 2.4 声学基础18-22
  • 2.4.1 声学基本量18-19
  • 2.4.2 声学Helmholtz波动方程19-22
  • 2.5 本章小结22-23
  • 第三章 驾驶室内噪声测试与分析23-33
  • 3.1 测试方案23-26
  • 3.2 数据处理与分析26-32
  • 3.2.1 各转速下驾驶室地板的振动加速度和驾驶室内声压26-30
  • 3.2.2 驾驶室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30-31
  • 3.2.3 测试初步诊断结论31-32
  • 3.3 本章小结32-33
  • 第四章 驾驶室模型的建立与模态分析33-46
  • 4.1 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模态分析33-41
  • 4.1.1 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33-37
  • 4.1.2 结构模态分析37-41
  • 4.2 声腔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模态分析41-45
  • 4.2.1 声腔有限元模型的建立41-42
  • 4.2.2 声腔模态分析42-45
  • 4.3 本章小结45-46
  • 第五章 驾驶室声学灵敏度分析与板块声学贡献度分析46-55
  • 5.1 驾驶室声学灵敏度分析46-49
  • 5.1.1 驾驶室声学灵敏度分析基本理论46
  • 5.1.2 谐响应分析46-49
  • 5.1.3 驾驶室声学灵敏度分析49
  • 5.2 板块声学贡献度分析49-54
  • 5.2.1 板块声学贡献度分析基本理论49-50
  • 5.2.2 板块声学贡献度分析流程50-52
  • 5.2.3 板块声学贡献度分析52-54
  • 5.3 本章小结54-55
  • 第六章 驾驶室噪声的控制55-61
  • 6.1 对驾驶室进行结构改进55-58
  • 6.2 对驾驶室进行吸声处理58-59
  • 6.3 驾驶室综合改进59-60
  • 6.4 本章小结60-61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61-63
  • 7.1 本文总结61-62
  • 7.2 研究展望62-63
  • 参考文献63-67
  • 致谢67-6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69-7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71-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牟向东;噪声源分析方法及其应用[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2 郭建新,左言言,宫镇,曾发林;厢式汽车车内噪声的试验研究[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3 赵静;周捫;梁映珍;麻海舰;;车身板件振动声学贡献分析与优化[J];机械工程学报;2010年24期

4 邓宏光,孙大刚,迟永滨,唐耀平,马卫东;工程机械振动与噪声的阻尼控制[J];建筑机械;2001年11期

5 吕彭民,汪红兵,张大庆;混凝土泵车结构模态分析与试验[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6 梁君;赵登峰;;模态分析方法综述[J];现代制造工程;2006年08期

7 惠巍;刘更;吴立言;;车内噪声预测与面板声学贡献度分析[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6年05期

8 刘建伟;刘二宝;王志亮;贾艳宾;;轿车驾驶室声学响应仿真分析[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2年04期



本文编号:10089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0089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8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