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联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6 11:45
本文关键词: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联动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安全生产监管 案例研究 委托行政执法 信任 博弈
【摘要】:安全才能生产,生产依赖安全,事故的发生将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严重影响生产经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联合协同生产经营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把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各个员工。为了探明企业与监管部门之间就安全生产工作可行的联动机制,本文采用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尝试构建出生产经营单位、行业监管、综合监管间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联动机制。 首先,通过多案例研究发现,安全生产的行业监管、综合监管与企业主体责任之间是相互带动的关系,就像磨合在一起的“齿轮”,企业主体责任是主齿轮,它是推动安全生产的关键,行业监管和综合监管是助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推进器和补缺者,三者一环扣一环,必须协力配合,才能保证安全生产工作地有效开展。然而现实中,企业不舍得在安全生产上投入资金和精力,行业监管的触角未能深入和覆盖,三者之间的互动与配合经常缺位。 进而,笔者提出通过委托行政执法的模式,调动属地参与到安全生产监管过程中,由三方变为四方,解决执法人员紧张的问题,落实属地责任,做到执法力量下沉,执法关口前移。本文对安全生产监管委托行政执法的背景、前期准备、预期效果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完善这项举措提出对策建议。 采用委托行政执法,需要充分调动属地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本文就街镇安办与上级安监部门信任关系进行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构建了跨层次的中介模型,研究发现,安监局工作人员对街镇安办工作人员的信任水平与街镇安办工作人员对其信任水平呈现显著正相关;安监局工作人员对街镇安办工作人员的信任水平与街镇安办工作人员感知的与上级间的上下级关系呈现显著正相关;街镇安办工作人员感知的与上级间的上下级关系部分中介了安监局工作人员对街镇安办工作人员的信任水平与街镇安办工作人员对其信任水平间的关系。 最后,笔者分析了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博弈过程,初步构建起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将政府监管强度、企业投入与否、是否发生事故作为博弈过程的三个阶段,验证了安全生产中企业主体责任的重要性。
【关键词】:安全生产监管 案例研究 委托行政执法 信任 博弈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92;F27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4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意义12-13
- 1.2.1 理论意义12
- 1.2.2 现实意义12-13
- 1.3 本文的结构安排13-14
- 第2章 文献综述14-21
- 2.1 我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情况14-15
- 2.2 我国安全生产行业监管现状15-16
- 2.3 我国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的建立、发展与现状16-17
- 2.4 属地政府与安全生产监管17
- 2.5 国外安全生产监管现状及发展趋势17-19
- 2.5.1 近邻日本开展安全生产监管的模式17
- 2.5.2 西方发达国家在安全生产监管方面的经验与教训17-19
- 2.6 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现状与发展态势19
- 2.7 文献评析19-21
- 第3章 研究设计21-24
- 3.1 二手资料研究法21
- 3.2 访谈法21
- 3.3 案例研究法21
- 3.4 问卷调查法21-22
- 3.4.1 样本和程序21-22
- 3.4.2 测量22
- 3.5 参与观察法22
- 3.6 博弈分析法22-24
- 第4章 综合治理联动机制的案例研究24-32
- 4.1 典型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经验24-27
- 4.1.1 “以真心换真心”24-25
- 4.1.2 “骨干员工铸成安全铁门”25-26
- 4.1.3 “领导重视决定一切”26
- 4.1.4 “经营服从于安全”26-27
- 4.2 典型街镇开展安全生产监管的经验及模式探究27-29
- 4.2.1 安全生产合作组织成员单位的互查机制27-28
- 4.2.2 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能监管模式28
- 4.2.3 “以评促建”的国际安全社区28-29
- 4.3 行业监管中的典型经验29-30
- 4.3.1 “分级管理”29
- 4.3.2 “盯住重点”29-30
- 4.4 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联动模式构建30
- 4.5 阻碍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联动的因素分析30-32
- 第5章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委托行政执法的“来龙去脉”32-38
- 5.1 背景分析32
- 5.2 前期准备32-33
- 5.2.1 与街镇签订《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委托书》32-33
- 5.2.2 机构和人员配备到位33
- 5.2.3 培训工作扎实有效33
- 5.3 预期效果33-34
- 5.3.1 加大安全监察的执法力度33
- 5.3.2 提高街镇执法的威信33-34
- 5.3.3 培养和锻炼了一批队伍34
- 5.3.4 有效地维护了区域的安全与稳定34
- 5.4 面临的问题34-36
- 5.4.1 一套人马,多块牌子34
- 5.4.2 执法人员流动性大,积极性不高34-35
- 5.4.3 基层执法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35
- 5.4.4 街镇执法设备配备不足35
- 5.4.5 属地监管和行业监管间有空白地带35
- 5.4.6 委托执法的效果与目的有一定的差距35-36
- 5.5 可能的办法36-38
- 5.5.1 将委托执法纳入到责任人考核体系中36
- 5.5.2 设立岗位专项津贴,减少岗位流动性36-37
- 5.5.3 加大业务培训和指导37-38
- 第6章 委托-代理关系下的信任机制研究38-43
- 6.1 研究假设及模型38-39
- 6.2 数据分析39-43
- 6.2.1 相关分析39-40
- 6.2.2 跨层次中介效应检验40-43
- 第7章 安全生产监管博弈模型的构建43-47
- 7.1 博弈过程分析43
- 7.2 以往模型述评43-44
- 7.3 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模型44-46
- 7.4 政策启示46-47
- 结论47-49
- 参考文献49-5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52-53
- 致谢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伯
本文编号:10425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042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