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站突发事件下负重人群安全疏散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铁站突发事件下负重人群安全疏散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铁站 疏散实验 突发事件 负重人群 安全疏散
【摘要】:随着我国高速铁路日益发展,高铁已初步连接成网,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高速铁路出行。高铁枢纽作为高铁网上的线路支点,具有客流量大、人流密度高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等突发事件,很容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目前,关于这类大型公共场所的应急客流疏散问题的文献很多,大多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其突发事件下的人员疏散规律进行仿真模拟,但是,这些文献基本都未考虑人员疏散过程中携带行李的问题。基于此,为了研究高铁站突发事件下负重人群的应急安全疏散问题,本文首先对高铁站的特点及其客流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站内行人的交通行为。通过对各疏散软件模拟平台的对比分析,最终选取Anylogic行人疏散模拟软件来模拟突发事件下乘客的应急疏散,由于目前大多的疏散模拟模型均未考虑行人携带行李的情况,但在实际情况下,人员疏散的行进速度和空间占用率会因为疏散人员所携带的行李大小不一,重量不等而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本文先通过问卷调查,采用列联表分析方法,定性分析突发事件下行人的个体特征与疏散携带行李种类及疏散行为选择的相关性,然后,进行疏散实验,基于配对样本t检验,定量研究携带小件手提包、拉杆箱、背包、手提包(大)等行李对疏散行为的影响,并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定量研究了年龄、性别等对行人疏散行为的影响。同时,利用实验数据,考虑多种混合的行人行进速度以及行李的空间占用率,对现有的行人疏散模型参数进行修正,并以成都东站的站厅层为例来进行应急疏散仿真分析。根据仿真模拟的结果,得到了不同应急仿真预案下对应的客流疏散完成平均时间,并且实验过程清晰展现了成都东站站内人员流动的全过程及人群实时分布,识别出敏感区域及疏散瓶颈。该项研究成果可为成都东站应急疏散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高铁站 疏散实验 突发事件 负重人群 安全疏散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298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绪论12-19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6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2-15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5-16
-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16-17
- 1.3.1 研究方法16-17
- 1.3.2 研究内容17
- 1.4 技术路线17-19
- 第2章 高铁站特点及其客流疏散分析19-26
- 2.1 高铁站的功能及其客流特点19-21
- 2.1.1 高铁站的概念19
- 2.1.2 高铁站的功能分析19-21
- 2.1.3 高铁站的客流特点21
- 2.2 高铁站突发事件特征分析21-23
- 2.2.1 高铁突发事件概念21-22
- 2.2.2 高铁站突发事件类型22
- 2.2.3 高铁站突发事件特点22-23
- 2.3 高铁站客流疏散影响因素分析23-26
- 第3章 高铁客流疏散行为分析26-37
- 3.1 站内旅客集散行为规律26-27
- 3.1.1 站内行人时间分布规律26
- 3.1.2 站内行人空间分布规律26-27
- 3.2 行人疏散效率影响因素分析27-32
- 3.2.1 行人生理特征28-29
- 3.2.2 行人心理特征29-30
- 3.2.3 行程特征30-31
- 3.2.4 基础设施特征31
- 3.2.5 环境特征31-32
- 3.3 突发事件下行人的群体行为规律32-34
- 3.4 影响行人流动规律的因子34-37
- 3.4.1 人流量34
- 3.4.2 人流密度34-35
- 3.4.3 人流运动速度35
- 3.4.4 疏散通道截面宽度35-36
- 3.4.5 疏散通道长度36-37
- 第4章 负重人群疏散行为调查及实验研究37-62
- 4.1 人群携带行李意愿调查37-47
- 4.1.1 问卷调查的主要参数37
- 4.1.2 结果分析37-47
- 4.2 负重人群的速度影响分析47-59
- 4.2.1 负重人群运动总体分析47-48
- 4.2.2 实验设计48-49
- 4.2.3 样本t检验49-51
- 4.2.4 负重人群速度分析51-59
- 4.3 负重人群密度分析59-60
- 4.4 负重人群疏散综合分析60-62
- 第5章 突发事件下高铁站负重人群疏散能力仿真分析62-87
- 5.1 Anylogic仿真软件简介62-67
- 5.1.1 疏散环境模型的构建63-65
- 5.1.2 乘客行为模型的构建65-67
- 5.2 突发事件下人员疏散仿真环境分析67-68
- 5.2.1 成都东站基本概况及交通流线组织67
- 5.2.2 站厅层应急疏散环境分析67-68
- 5.3 成都东站站站厅层应急疏散仿真系统的建立68-78
- 5.3.1 应急疏散仿真物理环境构建68-70
- 5.3.2 应急疏散仿真流程设计70-72
- 5.3.3 应急疏散仿真系统参数设计72-74
- 5.3.4 应急疏散仿真预案的设定74-75
- 5.3.5 应急预案仿真实验75-78
- 5.4 应急疏散模拟结果分析及评价78-87
- 5.4.1 应急疏散成功率分析78
- 5.4.2 应急疏散敏感区域分析78-79
- 5.4.3 应急疏散瓶颈识别分析79-83
- 5.4.4 未携带行李与负重人群的疏散对比分析83-85
- 5.4.5 应急疏散仿真预案结果评价85-87
- 结论与展望87-89
- 致谢89-90
- 参考文献90-94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9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克强;;铁路安全管理条例[J];济南市人民政府公报;2013年18期
2 金光浩;刘小明;边扬;;行人体力消耗量化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3年03期
3 冯士雍;倪加勋;邹国华;;抽样调查理论与方法(第二版)[J];中国统计;2012年09期
4 汪其昌;;高铁经济价值论[J];金融管理与研究;2010年10期
5 郑亮;;浅谈高层建筑安全疏散的影响因素及逃生方法[J];安防科技;2010年03期
6 陆运清;;用Pearson’s卡方统计量进行统计检验时应注意的问题[J];统计与决策;2009年15期
7 田玉敏;地铁火灾中安全疏散技术与方法的研究[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5年07期
8 韩利民,李兴高,杨永平;地铁运营安全及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年10期
9 谢灼利,张建文,魏利军,刘骥;地铁车站站台火灾中人员的安全疏散[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年07期
10 李嘉华,王月明,雷劲松;火灾时人的避难心理行为及建筑疏散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骏驰;火灾中人群疏散的仿真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秀丹;基于行人运动特性分析的地铁站紧急疏散仿真[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2 杨立兵;公共场所应急疏散系统及模拟仿真[D];中南大学;2009年
3 丁良平;高速铁路长大隧道列车火灾安全疏散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4 刘文婷;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乘客紧急疏散能力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5 胡清梅;大型公共建筑环境中人群拥挤机理及群集行为特性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6 王理达;地铁车站人群疏散行为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425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042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