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倾角易自燃工作面成功启封回撤技术分析
本文关键词:大倾角易自燃工作面成功启封回撤技术分析
【摘要】:通过分析自然发火原因,确定了以降温、惰化方法为主的治理煤自燃思路。在工作面封闭期间,应用长距离输送液态CO_2直注采空区技术,补充采空区注氮技术进行大面积的降温、惰化,使工作面快速地达到启封标准。有效地抑制了启封后煤体的复燃,安全、顺利地完成了工作面的启封和回撤。
【作者单位】: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
【关键词】: 自然发火 长距离输送 复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1404195)
【分类号】:TD752.2
【正文快照】: 1工作面火区概况清水营煤矿110205综采工作面位于矿井北翼,走向长2 360 m,倾斜长285 m,所采二号煤层为缓倾斜煤层,倾角为30°~37°,煤层厚度为3.5~6.2 m,平均4.8 m,为易自燃煤层,自然发火期42 d。110205工作面属大倾角工作面,沿煤层底板布置,留顶开采,采高为4.2 m,底板为软泥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忠臻,赵俊卿;综采工作面撤面期间自然发火及其治理[J];煤炭科学技术;2000年05期
2 孙学会,吕国金,李国宏,孔宪德;中日合作自然发火防治技术研究[J];煤矿安全;2002年10期
3 陈子书;张国仁;;煤巷自然发火的原因及其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2年06期
4 胡传亭,禹申友,王和平,杨长海;新型聚合材料在防治自然发火中的应用[J];煤矿安全;2003年09期
5 罗海珠,钱国胤;各煤种自然发火标志气体指标研究[J];煤矿安全;2003年S1期
6 严涛,侯宜江,曹书亮;芦岭煤矿自然发火原因分析及防治[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3年S1期
7 杨国华;综采工作面自然发火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年15期
8 张国友,王维民;三台子煤矿自然发火的防治[J];煤矿安全;2005年08期
9 张明斌,滕敦元,赵庆华;鲁西矿预防煤炭自然发火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05年04期
10 王洪义,王许涛,刘广金;一起采煤工作面自然发火事故的处理与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磊;;采煤工作面回风巷自然发火的综合防治[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下册)[C];2011年
2 梁运涛;;煤炭自然发火标志气体指标体系研究[A];2007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7年
3 梁运涛;;煤炭自然发火标志气体指标体系研究[A];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07年
4 姚志勇;;综放工作面防治自然发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下册)[C];2011年
5 陈威;郭中安;李勇;;运河煤矿综放工作面自然发火防治技术与实践[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下册)[C];2011年
6 李方利;;矿井自然发火规律分析与防治对策[A];2005年度山东煤炭学会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年
7 张建营;刘子坤;;综采放顶煤工作面自然发火综合防治技术[A];安全高效矿井安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2011年
8 吕子清;;易燃厚煤层综放开采采空区自然发火原因分析及对策[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陶涛;吕玉国;;老虎台煤矿特厚煤层自然发火防治技术[A];2012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徐宏;魏国山;路鹏;;铁法矿区综放工作面自然发火防治技术[A];2012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宁建民;华丰矿连续15年无井下自然发火[N];经理日报;2008年
2 王玉清 樊会学;降低自然发火防治成本[N];中国煤炭报;2009年
3 宁建民;华丰煤矿:用科技缚住地下“火龙”[N];经理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整理;吸取事故教训 加强防灭火管理[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4年
5 记者 李仁堂;河北严格煤矿安全准入[N];中国煤炭报;2014年
6 记者 李仑;山西修订煤矿重大危险源评估规定[N];中国煤炭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长华;基于模糊渗流理论的采场自然发火位置预测模型及其相似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2 孟倩;基于计算智能的煤矿自然发火预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刘宏波;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4 王月红;移动坐标下采空区自然发火的有限体积法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5 耿晓伟;急倾斜高瓦斯综放开采采空区自然发火机理及防治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6 汪月伟;近距离煤层同采采空区自然发火防治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7 宋宜猛;采空区分区渗流与煤自燃耦合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8 刘星魁;沿空侧碎裂煤柱耗氧升温的特征研究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允相;海域开采自然发火规律及早期预防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贾宝山;煤矸石山自然发火数学模型及防治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3 杨旭;资源整合矿井封闭区域内自然发火危险区域探测与控制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4 徐仁亚;超长综放工作面煤炭自然发火的防治与控制体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5 王宏山;采空区自然发火位置预测模型的相似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年
6 刘艳;煤升温氧化过程中氡的析出与自然发火指标气体关系的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7 张志凯;崔家沟煤矿2207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8 高春学;张集北矿8煤氧化规律的研究及应用[D];安徽理工大学;2006年
9 鲁来祥;煤巷高冒区松散煤体自燃模拟分析及防治技术[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正辉;采煤工作面自燃危险性评价方法[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4年
,本文编号:10637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063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