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城教学建筑自然通风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8 17:03
本文关键词:深圳大学城教学建筑自然通风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日益庞大,各个城市的高校建设规模日渐增加。国内众多学者都对高等学校规划与建筑设计方面有所研究,例如:高校绿色校园规划、高校建筑开放空间设计、高校建筑热环境评价等,但关于高校教学建筑风环境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目前深圳市高校教学建筑大多都采用中央空调、机械通风的方式。但是由于高校教学建筑内部具有人员密集、新风需求量大的特点,所以最大限度的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并且还能降低建筑能耗。目前在深圳大学城内有三所高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当每年的4、5月份和10、11月份,深圳市室外热舒适性较好的情况下,三所高校的教学建筑室内任然需要使用空调降温。因此基于对此问题的发现,本文以深圳大学城中的哈尔滨工业大学A栋教学楼和北京大学A栋教学楼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现场调研发现深圳大学城教学建筑通风方面在总平面布局、建筑平面、建筑剖面、开窗设计等方面的问题。在分析了深圳市以及相似气候区的高校建筑特点和现有自然通风方面的建筑设计规范之后,总结出评价室内外通风的标准。针对深圳大学城两栋教学建筑的风环境,使用仪器实际测量和软件模拟两种方法,利用实测数据校对模拟数据,得出更接近实际风环境情况的模拟结果。参照评价标准,研究建筑通风问题的具体情况,分四方面总结形成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上述四方面的问题及原因,分别提出相对应的优化策略,并应用软件模拟分析优化策略的有效性,得出各部分的最优策略。再整合上述四部分的最优策略后,提出优化方案,并且对比优化前后的方案的模拟结果。总结出针对深圳大学城教学建筑的有效自然通风策略,为以后深圳大学城的建设提供设计依据。
【关键词】:深圳大学城 教学建筑 风环境 自然通风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244.3;TU83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7
- 1.1 研究的背景9-10
- 1.1.1 深圳市绿色校园的发展9
- 1.1.2 高校教学建筑自然通风的必要性9
- 1.1.3 未来深圳市高校建设项目9-10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10-13
- 1.2.1 国内相关研究10-11
- 1.2.2 国外相关研究11-12
- 1.2.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2-13
- 1.3 研究意义和目的13
- 1.3.1 研究目的13
- 1.3.2 研究意义13
- 1.4 研究对象13-14
- 1.4.1 深圳市气候特点13-14
- 1.4.2 高校教学建筑的概念与研究对象选择14
- 1.5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14-17
- 1.5.1 研究内容14-15
- 1.5.2 研究方法15-16
- 1.5.3 研究框架16-17
- 第2章 基础研究17-42
- 2.1 深圳地区气候与相似气候区高校建筑特点17-26
- 2.1.1 深圳市的气候特点17-18
- 2.1.2 相似气候区高校建筑特点18-26
- 2.2 建筑自然通风相关设计规范与评价指标26-28
- 2.2.1 现有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26-27
- 2.2.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27
- 2.2.3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的要求27-28
- 2.2.4 高校教学建筑自然通风评价指标28
- 2.3 深圳大学城教学建筑现状与通风问题28-37
- 2.3.1 总平面局部围合空间较多29-31
- 2.3.2 建筑平面缺少通风路径31-32
- 2.3.3 建筑剖面缺少竖向通风32-33
- 2.3.4 建筑外窗可开启扇面积过小33-37
- 2.4 整体实验方案37-41
- 2.4.1 实验目的37
- 2.4.2 实验对象37-38
- 2.4.3 实验设备38-39
- 2.4.4 实验步骤39-41
- 2.5 本章小结41-42
- 第3章 深圳大学城教学建筑自然通风现状分析42-58
- 3.1 实测结果分析42-45
- 3.1.1 行列式哈尔滨工业大学A栋42-43
- 3.1.2 围合式北京大学A栋43-45
- 3.1.3 分析总结45
- 3.2 风环境模拟45-47
- 3.2.1 基础资料准备与实验对象选择45-46
- 3.2.2 模拟实验建模与确定计算区域46-47
- 3.2.3 模拟实验边界条件与网格划分47
- 3.3 模拟结果分析47-57
- 3.3.1 建筑总平面47-49
- 3.3.2 建筑平面49-54
- 3.3.3 建筑剖面54-56
- 3.3.4 建筑开窗56-57
- 3.4 本章小结57-58
- 第4章 深圳大学城教学建筑自然通风优化策略58-84
- 4.1 建筑总平面58-67
- 4.1.1 选择开敞的布局形式58-61
- 4.1.2 规划校园通风廊道61-63
- 4.1.3 使建筑布局与主导风向产生夹角63-66
- 4.1.4 利用景观树木导风66-67
- 4.2 建筑平面67-71
- 4.2.1 减小平面进深尺寸67-68
- 4.2.2 疏导平面通风路径68-70
- 4.2.3 增加平面导风措施70-71
- 4.3 建筑剖面71-74
- 4.3.1 增加底层架空71-72
- 4.3.2 利用竖向空间热压通风72-73
- 4.3.3 设置建筑外廊73-74
- 4.4 建筑开窗74-78
- 4.4.1 外窗开口居中设置74-76
- 4.4.2 调整外窗开口大小76-77
- 4.4.3 选择平开外窗形式77-78
- 4.5 优化方案模拟对比78-83
- 4.5.1 优化方案78-81
- 4.5.2 模拟结果81-83
- 4.6 本章小节83-84
- 结论84-85
- 参考文献85-8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88-90
- 致谢9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达明;;福建省夏热冬暖地区建筑夏季自然通风的分析及探讨[J];福建建设科技;2008年03期
2 郝瑞珍;籍存德;;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的通风除湿设计探讨[J];建筑技术;2006年07期
,本文编号:11091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109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