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非均质孔隙率采空区氧化升温规律四维动态模拟

发布时间:2017-11-02 05:29

  本文关键词:非均质孔隙率采空区氧化升温规律四维动态模拟


  更多相关文章: 采空区 非均质孔隙率 煤燃烧 氧化升温 四维 动态模拟


【摘要】:运用Fluent动网格模型实现采空区的四维动态变化,并用用户自定义函数将煤低温氧化动力学机理及非均质孔隙率函数编入Fluent中,结合时间和空间,对U+L型通风系统采空区升温规律进行四维动态模拟研究.研究表明:非均质孔隙率四维动态模型能更真实地反应孔隙率的空间与时间变化,空间某一位置的孔隙率随时间呈负指数递减;工作面推进速度越大,采空区升温速率越小,推进速度为3.6 m·d-1时平均升温速率仅为推进速度为1.2 m·d-1时的1/5;然而,推进速度越大,高温点的深度越大,不利于自燃的预防;尾巷的存在使得温度场范围扩大,温度升高,CO主要从尾巷流出,尾巷释放的CO量是回风巷CO释放量的10倍.最后利用现场实测的数据对结果进行验证,表明模拟结果是正确可信的.
【作者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采空区 非均质孔隙率 煤燃烧 氧化升温 四维 动态模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74017)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基金资助项目(2014211B013)
【分类号】:TD752.2
【正文快照】: 3)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采空区遗煤自燃是煤矿灾害的主要来源之一,严重威胁煤矿安全生产[1-2].采空区遗煤的自燃是受漏风、氧化放热、瓦斯涌出、工作面推进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工作面的动态推进是影响采空区遗煤自燃的重要因素[3-5].目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关庭;罐藏用非均质食品的连续无菌设备[J];食品科学;1983年08期

2 Е.К.奥日依,王刚;曼格什拉克非均质多油层油田开采特点[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2年02期

3 刘智星;对非均质矿物实测主折光率的检验和改正[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6年11期

4 成绥民;均质、非均质地层伤害评价通式和现代试井分析模式[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5 张枝焕,王铁冠,常象春,李伯虎,周永炳,刘国志;松辽盆地新站油田碎屑岩油层原油非均质性特征与成因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02年04期

6 刘超;何江涛;沈杨;刘玉梅;陈鸿汉;;非均质包气带三氮累积转化模拟砂箱试验[J];地学前缘;2012年06期

7 梁焕文;关于非均质形核问题的探讨[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8 张春生,曹耀华,刘忠保,,赖志云;长江枝江段江口洲沙体的非均质性[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9 吴吉春;;开展含水层非均质性数据融合研究[J];高校地质学报;2006年02期

10 于生云;;保持油藏非均质性粗化方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磊;刘启元;陈九辉;李顺成;郭飚;;汶川地震前川西地区介质非均质性的时变特征[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五专题论文集[C];2013年

2 刘伯然;宋海斌;黄兴辉;拜阳;;利用地震海洋学资料对南海海水层非均质性的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钱昌吉;高国良;钟瑞;李洪;;非均质基底表面团簇生长的周期性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6)[C];2007年

4 孙伟家;符力耘;;高压带非均质分析与钻井对比研究-以北澳大利亚为例[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五专题论文集[C];2013年

5 刘可禹;黄秀;;沉积体系非均质性对致密油气成藏控制及其定量评价方法[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6 邢光龙;刘曼芬;杨善穗;;高频等参数感应(VIKIZ)测井资料的二维非均质及演[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高福平;;有限厚度非均质海床对非线性波浪响应的有限元模拟[A];2003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王芸;吴信宝;;微球聚焦测井仪非均质K值的研究[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9 薛齐文;;偶应力参数识别的正则化解[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杨小波;魏生祥;林承焰;;孤岛油田南区B19断块Ng3-6储层非均质定量表征[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涂兴万;辨析非均质 开发求高效[N];中国石化报;2010年

2 王鹏飞邋康红兵;措施提液增油效果好[N];中国石化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雷;非均质多孔介质多尺度模型及其在地下水模拟中的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洋;含油气泥页岩层非均质性评价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2 刘登峰;黄原胶强化传输多硫化钙修复铬(Ⅵ)污染非均质含水层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曹碧波;基于交叉小波分析的山西省娘子关泉域含水层非均质性识别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4 高晓红;多尺度有限元法在非均质多孔介质地下水流问题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5 张弛;结合升尺度方法的地下水污染物迁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6 许多;非均质气藏AVO反演及含气性判别方法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1302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1302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8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