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动裂隙带卸压瓦斯运移的数值模拟分析
本文关键词:采动裂隙带卸压瓦斯运移的数值模拟分析 出处:《煤炭技术》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根据贵州某煤矿11223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预测数据,运用fluent软件建立采动裂隙带工程简化三维模型,对U形通风、U形通风+埋管+高抽巷条件下采动裂隙带中瓦斯运移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U形通风+埋管+高抽巷进行瓦斯治理效果较好,可以降低瓦斯在采动裂隙带中的含量。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prediction data of gas emission in 11223 working face of a coal mine in Guizhou province, a simplified 3D model of mining fissures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fluent software, and the U-shape ventilation is carried out.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gas migration in mining fissure zon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gh drainage with U-shaped ventilation pipe i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as treatment effect is better by using U-type ventilation buried pipe high drainage roadway. The content of gas in mining fracture zone can be reduced.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矿业学院;贵州省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
【分类号】:TD712.6
【正文快照】: 1工程概况该井田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含可采煤层15层,可采煤层平均总厚21.86 m。22#煤层11223工作面的运输巷标高+1 765~+1 778 m,回风巷标高+1 820~+1 829 m,工作面实际揭露煤层平均厚度1.26 m,工作面走向长845 m,倾向长150 m,实际揭露的煤层倾角20°;22#煤层顶板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科;谢广祥;;采动裂隙分布及其演化特征的采厚效应[J];煤炭学报;2008年10期
2 彭永伟;齐庆新;汪有刚;邓志刚;李宏艳;李春睿;;煤体采动裂隙现场实测及其应用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3 许家林,钱鸣高,高红新;采动裂隙实验结果的量化方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6期
4 许家林,钱鸣高,高红新;采动裂隙实验结果的量化方法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5期
5 彭永伟;齐庆新;李宏艳;邓志刚;;煤体采动裂隙场演化与瓦斯渗流耦合数值模拟[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6 许家林,钱鸣高;岩层采动裂隙分布在绿色开采中的应用[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7 王联;文良兵;芦程;;煤岩采动裂隙场的成因及其特征分析[J];煤矿现代化;2013年03期
8 张勇;张保;张春雷;赵健健;刘金凯;张世青;;厚煤层采动裂隙发育演化规律及分布形态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9 尚权玺;曹佩昌;张红涛;;复杂地形和采动裂隙矿区的水井施工方法[J];中州煤炭;2008年03期
10 王春晓;陈开岩;郭一鹏;;采动裂隙椭抛带内瓦斯运移理论基础[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杨科;谢广祥;;应力壳与采动裂隙演化特征及其动态效应[A];煤炭科学与技术研究论文集[C];2010年
2 刘胜恩;;煤矿采动裂隙带探测技术及应用[A];煤矿瓦斯地质与抽采利用研究——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C];2012年
3 李树刚;林海飞;成连华;;基于采动裂隙椭抛带的煤与瓦斯共采机理[A];安全高效矿井安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2011年
4 李树刚;林海飞;成连华;;采动裂隙椭抛带中瓦斯浓度分布规律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树刚;林海飞;成连华;;基于顶板巷道的采动裂隙椭抛带内瓦斯排放方法[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侯吉祥;;永定庄矿11号煤层下分层5803巷底板出水的形成机制[A];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地质分会/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施伟;《唐山南湖蓄水安全评估报告》通过专家鉴定[N];唐山劳动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科;围岩宏观应力壳和采动裂隙演化特征及其动态效应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7年
2 彭永伟;高强度开采煤体采动裂隙场演化及其与瓦斯流动场耦合作用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8年
3 华明国;采动裂隙场演化与瓦斯运移规律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焕;综放面采动裂隙椭抛带中瓦斯运移规律应用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2 林海飞;采动裂隙椭抛带中瓦斯运移规律及其应用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04年
3 姬俊燕;近距离煤层群采动裂隙发育演化规律及其瓦斯抽采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4 袁本庆;近距离厚煤层采场底板岩体应力分布及采动裂隙演化规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5 崔光磊;特厚煤层采动裂隙场演化与地面钻井产气规律[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597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359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