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瓦斯、煤尘共存条件下爆炸极限变化规律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2 01:37

  本文关键词: 瓦斯爆炸 煤尘爆炸 共存条件 爆炸极限 出处:《中国矿业》2016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采用20L近球形爆炸特性测试系统对瓦斯、煤尘共存条件下爆炸极限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在本实验条件下,煤尘的爆炸下限浓度随瓦斯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纯煤尘时的爆炸下限浓度是28.4g/m3,当加入1.70%浓度瓦斯时,煤尘爆炸下限浓度下降到7.8g/m3,且煤尘爆炸下限与瓦斯浓度呈指数函数关系变化;瓦斯的爆炸极限随煤尘浓度的增加发生改变,且与煤尘浓度呈不同的指数函数关系;纯瓦斯的爆炸上限为15.8%,而加入100g/m3的煤尘后瓦斯的爆炸上限下降到了12.8%;瓦斯的爆炸下限随煤尘浓度的增加逐渐下降,纯瓦斯的爆炸下限为5.10%,而加入100g/m3的煤尘后瓦斯的爆炸下限下降到了3.1%。研究结果为煤矿井下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Abstract]:A 20L near-spherical explosion test system was used to study the rule of explosion limit variation under the coexistence of gas and coal dust. The lower limit concentration of coal dust de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gas concentration. The lower explosion limit concentration of pure coal dust is 28.4g / m ~ 3, when 1.70% concentration of gas is added. The lower limit of coal dust explosion decreases to 7.8 g / m ~ 3,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lower limit of coal dust explosion and gas concentration is exponential function. The explosion limit of gas varies with the increase of coal dust concentration and has a different exponential function relationship with coal dust concentration. The explosion upper limit of pure gas is 15.8g / m ~ 3, but the upper limit of gas explosion drops to 12.8g / m ~ 3 after adding 100 g / m ~ 3 coal dust. The explosion lower limit of gas de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coal dust concentration, and the explosion lower limit of pure gas is 5.10%. After adding 100 g / m ~ 3 of coal dust, the lower limit of gas explosion dropped to 3.1. The results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gas and coal dust explosion accident in coal mine.
【作者单位】: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编号:51374235,51274238)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自立科研开发项目资助(编号:2013YBXM14)
【分类号】:TD714.5;TD712.7
【正文快照】: 瓦斯爆炸事故造成的破坏巨大,并且可能引起煤矿井下沉积煤尘参与爆炸,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瓦斯、煤尘共存条件下的反应过程非常复杂,二者单独反应,同时又相互影响[1-3]。爆炸极限是爆炸的重要特征参数,处于极限浓度范围内的瓦斯、煤尘才能够发生爆炸。国内外学者通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志勇;熊飞;丁文彦;;瓦斯狂魔几时休[J];民防苑;2005年02期

2 马增旭,赵凯;双石墙预留排瓦斯巷在新立矿的应用[J];煤炭技术;2005年05期

3 程建军;;专用排瓦斯巷应用问题的探讨[J];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2008年03期

4 杨洋;郭佳;郭力;;基于极值统计理论的瓦斯浓度预测模型研究[J];中国煤炭;2009年06期

5 郭美玲;;瓦斯形成的地质因素及其防治对策[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鹿瑾;张剑英;牛光东;王青青;赵艳萍;;煤矿瓦斯浓度时间序列的分形特性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10年07期

7 王栓林;樊少武;马超;;突出危险性预测中的瓦斯浓度实时指标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0年05期

8 董丁稳;李树刚;常心坦;林海飞;;瓦斯浓度区间预测的灰色聚类与高斯过程模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年05期

9 童碧;黄伟;沈力军;沈颂策;;瓦斯浓度异常预警系统及应用[J];测控技术;2012年04期

10 芦军民;;井下快速排放瓦斯的方法[J];西部探矿工程;201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玉麟;王君杰;;低浓瓦斯综合利用新技术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吴强;张保勇;;瓦斯水合化技术研究进展[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下册)[C];2011年

3 王红卫;费奇;;智能瓦斯预报系统[A];企业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92年

4 李瑞敬;;瓦斯逆流现象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A];河北省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工作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杨双安;宁书年;张会星;姜铁明;;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预测瓦斯的研究成果[A];第六次全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大会文集[C];2005年

6 李长庚;;淮南矿区瓦斯浓缩技术应用及市场前景分析[A];2010年安徽省科协年会——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郭江涛;;风电瓦斯闭锁功能设计与现场实现[A];第五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0年

8 禄利刚;郭畅;程龙彪;;节能减排视角下我国瓦斯的抽采和综合利用[A];全国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及瓦斯治理技术理论与实践[C];2011年

9 彭苏萍;;瓦斯富集部位高分辨地震探测技术及其应用[A];中国煤炭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姜文忠;;采空冒落区瓦斯扩散-通风对流模拟研究[A];2007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经;把瓦斯变成拳头产品[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7年

2 胡明军;打通一矿治理岩溶瓦斯有新招[N];经理日报;2008年

3 张延颖;河北金牛葛泉矿新装备筑牢瓦斯防线[N];中国矿业报;2008年

4 记者 王新生邋通讯员 张延颖;葛泉矿新装备筑牢瓦斯防线[N];中国矿业报;2008年

5 记者吴向勇 通讯员詹光明;神华宁煤快速推进瓦斯综合利用[N];中国煤炭报;2009年

6 通讯员 袁金生;云驾岭矿连续16年瓦斯“零”超限[N];河北经济日报;2009年

7 孙佰忠;鹤岗分公司 加强“体检” 对症下药治瓦斯[N];黑龙江日报;2010年

8 田泽鹏;上社瓦斯由废变宝[N];中国能源报;2013年

9 晓雯;皖北煤电祁东矿缚住瓦斯“猛虎”[N];经理日报;2007年

10 赵凯;瓦斯接力抽采技术在打通一矿获成功[N];经理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丁稳;基于安全监控系统实测数据的瓦斯浓度预测预警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2 徐乐华;钻孔初始瓦斯流量法预测石门揭煤突出危险性的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陈文胜;瓦斯水合固化过程热效应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薛飞;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中抽采钻孔采动破坏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倪冠华;脉动压裂过程中瓦斯微观动力学特性及液相滞留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6 李刚;瓦斯浓度的分形分析与混沌预测模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7 刘彦伟;煤粒瓦斯放散规律、机理与动力学模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刘纪坤;煤体瓦斯吸附解吸过程热效应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9 陈向军;外加水分对煤的瓦斯解吸动力学特性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10 魏明尧;含瓦斯煤体气固耦合渗流机理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532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4532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b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