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煤矿高温危害风险规模评价模型

发布时间:2018-01-24 10:37

  本文关键词: 高温危害 风险规模 动态描述 风险值 出处:《中国煤炭》2015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煤矿高温危害是普遍存在并且危害程度动态变化的。为有效评价煤矿高温危害风险规模,描述不同温度下危害程度变化,建立了高温危害评价的量化模型。在建立评价模型基础上,利用调研数据计算了某煤矿典型岗位人员的高温危害风险值,为警示高温危害风险和如何在动态数据下选择节点进行降温操作提供了有力的方法支撑。
[Abstract]: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risk scale of high temperature hazard of coal mine effectively, the change of hazard degree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is described. The quantitative model of high temperature hazard assessment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model, the high temperature hazard risk value of typical post personnel in a coal mine i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investigation data. It provides a powerful method for warning the risk of high temperature hazard and how to select nodes for cooling operation under dynamic data.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阜阳师范学院经济学院;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宣教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473248,71303233,71173217) 江苏省青蓝工程(2012)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能源资源管理创新团队) 神华集团科技创新项目(2013)
【分类号】:TD727.2
【正文快照】: 1引言随着煤矿开采日益加深,煤矿高温危害逐渐受到重视。孙艳玲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后,指出矿井高温不仅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健康及安全造成巨大影响,还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张景钢等通过试验研究了高温高湿环境对煤矿一线职工生理及心理的影响,指出在温度高于37℃时矿工的注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艳玲,桂祥友;煤矿热害及其治理[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年S1期

2 金双林,杨思光;三河尖煤矿高温高湿环境的治理技术[J];煤矿安全;2005年02期

3 周西华,王继仁,卢国斌,单亚飞,梁栋;回采工作面温度场分布规律的数值模拟[J];煤炭学报;2002年01期

4 苗素军;辛嵩;彭蓬;褚召祥;;矿井降温系统优选决策理论研究与应用[J];煤炭学报;2010年04期

5 杨子祥;刘玉斌;;季节性矿井热害的预冷空气治理技术[J];煤矿现代化;2015年01期

6 何满潮;郭平业;陈学谦;孟丽;朱艳艳;;三河尖矿深井高温体特征及其热害控制方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7 陈安国;矿井热害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年08期

8 王希然;李夕兵;董陇军;;矿井高温高湿职业危害及其临界预防点确定[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年02期

9 李德忠;李冰冰;;两淮矿区深井高温热害防治技术初探[J];中国煤炭;2008年04期

10 郭念波;;矿井高温热害综合治理技术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煤炭;201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姬社英;严玉彬;常保强;扈英磊;;平顶山煤矿高温热害形成因素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1期

2 张春;题正义;李宗翔;;采空区孔隙率的空间立体分析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2年06期

3 赵运超;梁栋;孙京凯;丁云飞;;回采工作面空调降温效果的数值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7年06期

4 周西华,王继仁,梁栋;采煤机对回采工作面风流温度场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李晓豁;;采煤机参数与工作面温升关系的数学模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6 吴继忠;刘祥来;姚向东;王建军;;孔庄煤矿集中降温方案的选择与优化[J];中国工程科学;2011年11期

7 刘德成;;矿井通风系统环境温度计算与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8 张洋;孙学峰;朱国敏;褚召祥;;局部降温技术在高温回采工作面的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4年04期

9 马恒;王唯一;;矿井热源分析及井巷风流温度计算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11期

10 徐子芳;葛雪祥;陈娟;;矿井固壁材料的保温性能研究[J];非金属矿;201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何灿;何文丽;;矿井热害及防治[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2 乾增珍;何满潮;贺利民;;深井降温系统中的冬冷储能原理研究[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3 张二军;张树光;贾宝新;;渗流作用下深埋巷道围岩热交换过程的数值模拟[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刘衍杰;;鹤岗矿区深部灾害防治技术概述[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何满潮;徐敏;;HEMS深井降温系统研发及热害控制对策[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李全根;王和平;陈平生;;局部降温制冷设备在平煤十矿三水平己四回风下山的研究与应用[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何满潮;郭平业;陈学谦;孟丽;朱艳艳;;三河尖矿深井高温体特征及其热害控制方法[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刘业献;王海宾;;高温热害矿井热害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A];全国煤矿千米深井开采技术[C];2013年

9 杨子祥;;ZLSOG-800型局部制冷机在星村矿热害防治中的应用[A];山东煤炭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煤矿地热防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富;高温岩层巷道主动降温支护结构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春光;温度—压力耦合作用下深井煤样中吸附气体运移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3 齐平;夹河矿HEMS深井降温系统热能交换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4 张丽萍;低渗透煤层气开采的热—流—固耦合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5 胡汉华;金属矿山热害控制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吴国珉;典型有色金属矿山矿井通风系统优化与防尘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王红刚;采空区漏风流场与瓦斯运移的叠加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8 郭平业;我国深井地温场特征及热害控制模式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9 刘何清;高温矿井井巷热质交换理论及降温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曹秀玲;三河尖矿深井高温热害资源化利用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权富;矿井热参数测算方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春霞;倾斜巷道中风流方向对瓦斯分布与瓦斯积聚的影响[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徐文;巷道水分蒸发处理及风流温度湿度计算[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侯建军;高温矿井热环境数值模拟及热害控制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亓晓;矿井热环境预测方法研究及数值模拟系统开发[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宋佰超;金川二矿井下热力状况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7 徐义洪;渗流作用下深部矿场采动围岩的传热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8 纪志久;艾友矿热害治理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9 唐丽娟;深部巷道围岩的导热性试验与温度场分布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10 张学博;潮湿巷道围岩散热及风流温度、湿度计算[D];河南理工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春胜;高温矿井降温方案的选择与设计[J];煤炭工程师;1991年06期

2 彭担任,杨长海,隋金峰,马建升;高温矿井热害的防治[J];矿业安全与环保;1999年06期

3 王文,桂祥友,王国君;矿井热害的治理[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2年03期

4 王志亮,周心权,徐景德;多目标决策法在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中的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5年03期

5 孙艳玲,桂祥友;煤矿热害及其治理[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年S1期

6 王文,桂祥友,王国君;矿井热害的产生与治理[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3年04期

7 李海洪,刘学勇;黄沙坪铅锌矿采场顶板危险性分析及预防[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3年04期

8 季红光,王海明,陈尧忠,张麟,潘祥福;一种疲劳自评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初探[J];海军医学杂志;1999年01期

9 刘何清,吴超,王卫军,陈世强;矿井降温技术研究述评[J];金属矿山;2005年06期

10 朱能;赵靖;;高热害煤矿极端环境条件下人体耐受力研究[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6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崔文广;深井热害对矿工生理和生化指标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孙亚玲;白咏梅;;高温作业危害的审核关注[J];认证技术;2013年09期

2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庞文保;李建科;宋鸿;;陕西省高温危害及其防御[A];2010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2 庞文保;李建科;宋鸿;;陕西省高温危害及其防御[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3 庞文保;李建科;宋鸿;;陕西省高温危害及其防御[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重大天气气候事件与应急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行唐县农业局 孙淑敏;夏种蔬菜预防高温危害[N];河北科技报;2014年

2 祝嘉;果树及时防御高温危害[N];陕西科技报;2013年

3 肃宁县农业局 刘明;大棚蔬菜注意防范高温危害[N];河北科技报;2013年

4 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杜永林;高温危害与防御对策[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4年

5 薛玉华;如何规避作物高温危害[N];陕西科技报;2007年

6 刘国信;棚室蔬菜谨防高温危害[N];中国特产报;2001年

7 夏静邋通讯员 汤波;中日科学家联合攻关探明杂交稻高温不育机理[N];光明日报;2008年

8 李小宁;蔬菜高温危害的解决办法[N];陕西科技报;2006年

9 永年县农业局 韩红申;番茄高温季节管理三注意[N];河北科技报;2012年

10 记者  夏静 通讯员  汤波;杂交稻抗高温研究获重要成果[N];光明日报;2007年



本文编号:14598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4598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9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