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残煤复采巷道布置及自然发火防治技术
本文关键词: 近距煤层 复采 错层位 自然发火 喷洒阻化剂 注氮防灭火 出处:《煤炭工程》2015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近距离残煤复采期间易产生自然发火等问题,采用综合机械化放顶煤一次采全高采煤法对上下煤层进行合采及错层位巷道布置系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工作面回采后易产生自然发火的区域,并采取了充填发泡材料、喷洒阻化剂及注氮等防灭火技术,研究可为类似条件的矿井自然发火防治技术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during the recovery of short distance residual coal, the combined mining and staggered roadway arrangement system of upper and lower coal seams is carried out by comprehensive mechanized top-coal caving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reas where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s easy to occur after mining, and adopts the technology of filling foaming material, spraying inhibitor and nitrogen injection to prevent and extinguish fire. The study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for mine spontaneous combustion prevention technology under similar conditions.
【作者单位】: 霍州煤电集团汾源煤业公司;太原理工大学;
【基金】:霍州煤电高层专业人才实践工程资助项目(HMGS2012XX)
【分类号】:TD752.2;TD822.2
【正文快照】: 试验矿区普遍赋存有上下两层近距煤层,在上层煤开采的早期,矿井储量较大,煤柱遗煤作为损失封闭在采空区。由于上层煤属易燃煤层,与下层煤层间距很近,在开采下层煤时,采空区易与上层残煤沟通,造成漏风而导致残煤自然发火,在同一矿区相邻矿井已有自然发火事故发生。因此,对近距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志强;厚煤层错层位相互搭接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2 曹凯;综放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规律及高效防治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3 张俊文;错层位沿空巷道卸压机理及空间适应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4 刘天野;矿用综合保护器在用测试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4年
5 姬建虎;掘进工作面传热特性及热害治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6 范新民;宫地矿近距煤层巷道布置及回采工艺技术措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7 杜毅博;电场激励法煤巷综掘超前探测机理研究及原理样机研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8 胡运兵;矿井远距离超前探测系统与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9 鲍庆国;滕南矿区高地温环境中煤自燃特性及防灭火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忠臻,赵俊卿;综采工作面撤面期间自然发火及其治理[J];煤炭科学技术;2000年05期
2 孙学会,吕国金,李国宏,孔宪德;中日合作自然发火防治技术研究[J];煤矿安全;2002年10期
3 陈子书;张国仁;;煤巷自然发火的原因及其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2年06期
4 胡传亭,禹申友,王和平,杨长海;新型聚合材料在防治自然发火中的应用[J];煤矿安全;2003年09期
5 罗海珠,钱国胤;各煤种自然发火标志气体指标研究[J];煤矿安全;2003年S1期
6 严涛,侯宜江,曹书亮;芦岭煤矿自然发火原因分析及防治[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3年S1期
7 杨国华;综采工作面自然发火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年15期
8 张国友,王维民;三台子煤矿自然发火的防治[J];煤矿安全;2005年08期
9 张明斌,滕敦元,赵庆华;鲁西矿预防煤炭自然发火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05年04期
10 王洪义,王许涛,刘广金;一起采煤工作面自然发火事故的处理与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磊;;采煤工作面回风巷自然发火的综合防治[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下册)[C];2011年
2 梁运涛;;煤炭自然发火标志气体指标体系研究[A];2007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7年
3 梁运涛;;煤炭自然发火标志气体指标体系研究[A];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07年
4 姚志勇;;综放工作面防治自然发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下册)[C];2011年
5 陈威;郭中安;李勇;;运河煤矿综放工作面自然发火防治技术与实践[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下册)[C];2011年
6 李方利;;矿井自然发火规律分析与防治对策[A];2005年度山东煤炭学会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年
7 张建营;刘子坤;;综采放顶煤工作面自然发火综合防治技术[A];安全高效矿井安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2011年
8 吕子清;;易燃厚煤层综放开采采空区自然发火原因分析及对策[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陶涛;吕玉国;;老虎台煤矿特厚煤层自然发火防治技术[A];2012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徐宏;魏国山;路鹏;;铁法矿区综放工作面自然发火防治技术[A];2012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宁建民;华丰矿连续15年无井下自然发火[N];经理日报;2008年
2 王玉清 樊会学;降低自然发火防治成本[N];中国煤炭报;2009年
3 宁建民;华丰煤矿:用科技缚住地下“火龙”[N];经理日报;2008年
4 徐洁净;我市今年重点监控高瓦斯、高水患、自然发火频繁煤矿[N];平顶山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整理;吸取事故教训 加强防灭火管理[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4年
6 记者 李仁堂;河北严格煤矿安全准入[N];中国煤炭报;2014年
7 袁媛 盛玉强;为安全生产再装一双“慧眼”[N];中国矿业报;2012年
8 记者 李仑;山西修订煤矿重大危险源评估规定[N];中国煤炭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长华;基于模糊渗流理论的采场自然发火位置预测模型及其相似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2 刘宏波;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3 王月红;移动坐标下采空区自然发火的有限体积法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4 耿晓伟;急倾斜高瓦斯综放开采采空区自然发火机理及防治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5 汪月伟;近距离煤层同采采空区自然发火防治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6 宋宜猛;采空区分区渗流与煤自燃耦合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7 刘星魁;沿空侧碎裂煤柱耗氧升温的特征研究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允相;海域开采自然发火规律及早期预防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贾宝山;煤矸石山自然发火数学模型及防治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3 杨旭;资源整合矿井封闭区域内自然发火危险区域探测与控制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4 徐仁亚;超长综放工作面煤炭自然发火的防治与控制体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5 王宏山;采空区自然发火位置预测模型的相似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年
6 刘艳;煤升温氧化过程中氡的析出与自然发火指标气体关系的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7 张志凯;崔家沟煤矿2207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8 高春学;张集北矿8煤氧化规律的研究及应用[D];安徽理工大学;2006年
9 鲁来祥;煤巷高冒区松散煤体自燃模拟分析及防治技术[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正辉;采煤工作面自燃危险性评价方法[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4年
,本文编号:14599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459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