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构造对岩溶陷落柱发育的控制分析
本文关键词: 构造 岩溶陷落柱 含水层 地质 出处:《煤炭技术》2015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潞安矿区陷落柱为例,从矿区区域构造格局、性质及其对地下含水层水力联系的影响等相关分析入手,根据野外断层、构造节理调查统计,绘制出断层走向、倾向玫瑰花图,结合矿区地层和含水层补、径、排条件,分析矿区构造格局及性质对陷落柱发育的影响;揭示构造对岩溶陷落柱的控制作用,推测矿区未揭露岩溶陷落柱的分布,估算岩溶陷落柱压占的煤炭资源量。
[Abstract]:Taking the collapse column of Lu'an mining area as an example, starting with the related analysis of the regional tectonic pattern, nature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hydraulic connection of the underground aquifer, the strike of the fault is plotted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atistics of the structural joints in the field. The influence of tectonic pattern and properties of mining area on the development of subsidence column is analyzed by combining strata and aquifer filling, diameter and discharge conditions of mining area. This paper reveals the controlling effect of structure on karst collapse column, inferr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karst collapse pillar was not exposed in mining area, and estimated the amount of coal resources occupied by karst collapse column.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河南省产学研项目(132107000030) 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B2010-75)
【分类号】:TD745
【正文快照】: 0引言目前岩溶陷落柱的圈定主要是钻探手段、物探手段、结合岩溶学的构造分析及生产揭露。而不同矿区的勘探程度、勘探手段不尽相同,各矿区的可溶性岩层发育、分布、稳定性及区域构造格局、构造性质千差万别,尚未有通用的矿区岩溶陷落柱研究方法,必须结合矿区的实际情况来圈定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首同;白玉;王恒;陆鹿;;华北煤田陷落柱区域成因探讨[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2 张书林;张子敏;王运革;卢志刚;;潞安常村井田陷落柱分布规律与成因初探[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樊振丽;;煤矿陷落柱水害特征与防治技术研究[J];煤炭工程;2011年08期
4 张同俊;;葛亭煤矿陷落柱发育规律及富水性特征[J];煤炭科学技术;2010年02期
5 程广琪;刘登宪;傅先杰;王峻莺;;淮南煤田北西向断裂与岩溶陷落柱关系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3年10期
6 郑琳;赵修军;姜敏德;高勇;秦旭龙;;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矿井涌水量预测研究[J];煤炭工程;2014年04期
7 余丽;;山西地区陷落柱发育规律研究[J];煤炭技术;2011年10期
8 梁杏;韩冬梅;靳孟贵;武建中;杨继荣;;忻州盆地边山岩溶水系统与盆地孔隙水补给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春阳;孙超;;广西黑水河流域岩溶水系统结构及其概念模型[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15期
2 沙国聪;;浅析矿区地质环境评价与治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05期
3 伍威;牛志强;江斌伟;何伟;;广西环江岩溶地区水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33期
4 连天俊;樊振丽;武利;;串联埋管疏排采空区积水技术在李家塔煤矿的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5年03期
5 樊振丽;胡炳南;申宝宏;;煤层底板采动导水破坏带深度主控因素探究[J];煤矿开采;2012年01期
6 杨武洋;;煤矿陷落柱赋水特征的综合物探探查原理与方法[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7 邓建民;;金庄煤矿岩溶陷落柱发育特征及成因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07期
8 王永建;李小明;连会青;李永军;;影响煤矿瓦斯突出的地质因素分析[J];煤炭工程;2013年06期
9 程广琪;刘登宪;傅先杰;王峻莺;;淮南煤田北西向断裂与岩溶陷落柱关系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3年10期
10 张书林;孙喜贵;陈杰;;常村井田构造成因及对瓦斯赋存的影响[J];煤炭科学技术;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樊振丽;;兖州矿区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研究[A];全国“三下”采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贺志宏;双柳煤矿陷落柱发育特征及突水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2 黄岑丽;潞安矿区煤炭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3 樊振丽;纳林河复合水体下厚煤层安全可采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闫珍;顾桂矿区地质异常体(岩溶陷落柱)分布及其水质特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2 卫红学;陷落柱柱体结构的地震波场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3 杨海星;沁水盆地煤系地层游离气输导体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4 孟新富;影响陷落柱地震解释的波场现象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5 李成;阳泉矿区陷落柱分布特征与褶皱、断层及地震的关系探讨[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文金;;岩溶陷落柱充填特征与堵导水分析[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曹代勇,关英斌;晋-获断裂带分段模式研究[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7年04期
3 吴智平;侯旭波;李伟;;华北东部地区中生代盆地格局及演化过程探讨[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7年04期
4 桂和荣,宋晓梅,彭子成;淮南煤田阜凤推覆构造带水文地质特征研究[J];地球学报;2005年02期
5 刘芳珍;潞安矿区奥陶系岩溶发育规律及成因探讨[J];地下水;1998年02期
6 张人权,梁杏;构造定量分析在岩溶水研究中的应用[J];地质科技情报;1998年S2期
7 徐卫国;赵桂荣;;试论岩溶矿区地面塌陷的真空吸蚀作用[J];地质论评;1981年02期
8 毕雅静;王国艳;陈珊珊;;滕北矿区岩溶陷落柱发育规律探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8年04期
9 李凯;茅献彪;李明;张春;倪海敏;彭岩;马超;;含水层水压对底板断层突水危险性的影响[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1年03期
10 白海波;缪协兴;;王庄-常村断裂带新生性及其控水作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S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尹尚先;煤矿区突(涌)水系统分析模拟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2年
2 许进鹏;陷落柱活化导水机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永清;北徐楼煤矿陷落柱充水、导水性分析及防治[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庆贵;;岩溶陷落柱对煤矿的影响与处理措施[J];科技风;2008年01期
2 杨淼;陈锁忠;黄鑫磊;刘埔;孙亚军;;温度对梧桐庄矿岩溶陷落柱发育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J];煤矿安全;2010年10期
3 张瑜;;论岩溶陷落柱对官地矿安全生产的影响[J];山西焦煤科技;2013年05期
4 董其成,陆宝琛,王建新;岩溶陷落柱对综采经济效益的影响[J];煤炭科学技术;1989年08期
5 赵同谦;峰峰矿区西北部岩溶陷落柱的成因及其发育规律探讨[J];焦作矿业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6 苏昶元,韩朴;岩溶陷落柱的形成机理[J];山西煤炭;1997年05期
7 洪雷;大同四台井田岩溶陷落柱发育规律的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3年S1期
8 童世杰,段中稳,张乃宏;任楼井田岩溶陷落柱成因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司海宝,杨为民,吴文金;岩溶陷落柱发育的地质环境及导水类型分析[J];煤炭工程;2004年10期
10 李满花;山西省阳泉固庄井田岩溶陷落柱展布分析[J];山西焦煤科技;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永华;史利民;;五阳矿区岩溶陷落柱特点及地质模型分析[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2 汪敏华;程志忠;;谢桥井田岩溶陷落柱探测浅析[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3 黄大兴;;刘桥一矿岩溶陷落柱的发育规律分析[A];中国煤炭学会第六届青年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李建民;;特大导水岩溶隐落柱的治理技术[A];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地质分会/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范庆荣;李丽萍;葛英豪;;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岩溶陷落柱[A];煤矿物探学术论文集(2007)[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陈星亮 灵石夏门煤业有限公司;浅析岩溶陷落柱的形成机理、形态特征[N];晋中日报;2011年
2 山西省孝义市煤管局 郭永龙;岩溶陷落柱的形态特征及对煤矿生产的影响[N];西部时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敬凯;山西曹村井田岩溶陷落柱发育规律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09年
2 赵金贵;西山煤田岩溶陷落柱形态学特征及构造水文演化[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3 毕雅静;滕北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岩溶陷落柱发育规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4 郭红玉;太原西山岩溶陷落柱发育时间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5 闫珍;顾桂矿区地质异常体(岩溶陷落柱)分布及其水质特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6 司海宝;岩溶陷落柱岩体结构力学特征及其突水风险预测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703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470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