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的灾异考略
本文关键词: 秦 灾异 灾异观 减灾措施 影响 出处:《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劣程度加剧,自然灾害的日益频发,人们的生产生活受到越来越大的影响,引起了人们对自然灾害变迁的关注,人们急于从过往的历史中查找经验与教训,寻找未来的出路,使得灾害史的研究成为当下学术界的热点。本文选择了秦国及秦王朝的灾害(异)进行研究,以为突破。 秦国及秦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研究秦史,对整个古代史的研究都有着其重要的意义。从灾荒史研究的角度而言,秦国及秦代,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从秦人的传说时代到秦代的灭亡,其时间跨度十分久远,对秦国及秦朝的灾害的研究无疑是中国灾害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就目前的研究状态来看,在整个灾害史的研究中,相较于其他时代,对秦的灾害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秦史资料的短缺,另一方面是因为学者对秦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政治与经济等传统领域的研究。本文力图就此问题展开论述。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秦最初是一个落后的封建诸侯国,所处地域地理环境复杂,面临着多种自然灾害的侵袭。针对这些自然灾害,秦人对其的态度,随着时代的变迁,各有不同,其应对的策略也不尽相同。本文对有秦一代灾异进行了考察,并探讨秦的减灾战略与措施,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灾害对秦人社会及历史进程的影响。 由于,在古代,人们对星变、日月变异、昼晦以及陨石等自然现象没有科学的认识,尽管这些异象不会引起大的灾荒,但这些异象无疑会引起人们的恐惧和社会的骚动,往往与政治危机相应。因此,有关星变、日月变异、昼晦以及陨石等的记载占有很大的比例,在探讨秦国及秦王朝灾害史的问题时,亦将这些问题加入其中进行探讨。 具体到文章论述中,首先,就史籍中有关秦的灾异记录进行了梳理,,并列出了详细的表格,同时对其特点作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概括。接着,从自然和人文两个大的方面讨论了秦的灾异的成因。同时,又探讨了秦的灾异观的变迁及在不同的赈灾思想的指导下所实施的减灾战略与其具体措施。最后,在结语中,总结了秦的灾异对有秦一代历史进程的影响,并论及了秦人在面对灾荒时的得与失,以为当代人所借鉴。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worsening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 increasing frequency of natural disasters,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have been more and more affected, which has aroused people's concern about the changes of natural disasters. People are eager to look for experience and lessons from the past and find a way out for the future, which makes the research of disaster history become a hot spot in the academic field. This paper chooses the Qin and Qin Dynasty disasters (different) to study. Think of a breakthrough. Qin and Qin dynasties are an important period in Chinese history. The study of Qin histo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tudy of the whole ancient hist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famine, Qin and Qin dynasties. A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period in Chinese history, its time span is very long from the legendary period of Qin people to the extinction of Qin Dynasty. The study of the disasters in Qin and Qin dynasties is undoubtedly an important part of disaster research in China. As far as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is concerned, in the study of the whole history of disasters, compared with other times, the research on the disasters of Qin Dynasty is far from enough, which is certainly due to the shortage of information on the history of Qin Dynasty. On the other hand, scholars' research on Qin history is mainly focused on traditional fields such as politics and economy. As we know, Qin was at first a backward feudal state with a complex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a variety of natural disasters. In view of these natural disasters, Qin people's attitude towards them. With the change of the times, there are different strategies to deal with the disaster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ifferent disasters of the Qin generation, and discusses the disaster reduction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of the Qin Dynasty. From another angle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disasters on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process of Qin people. Because, in ancient times, there was no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natural phenomena such as star changes, sun and moon variations, dark days, and meteorites, although these visions did not cause major famine. But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se visions cause fear and social unrest, often corresponding to political crises. Therefore, there is a large proportion of records of star-changing, sun-moon variations, diurnal obscurity and meteorites. When discussing the disaster history of Qin Dynasty and Qin Dynasty, these problems were also discussed. Specific to the discussion of the article, first of all, on the historical records of the disaster records of Qin were combed, and listed a detailed table, at the same tim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 and space for a summary. The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auses of different disasters in Qin Dynasty from two aspects of nature and humanity.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discusses the changes of different views on disasters in Qin Dynasty and the strategies and concrete measures of disaster reduction implement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different ideas of disaster relief. In the conclusion, it sums up the influence of the disaster difference of Qin Dynasty o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Qin generation, and discusses the gains and losses of Qin people in the face of famine, which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by contemporary people.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233;X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编辑说明[J];灾害学;1986年01期
2 熊清华;邓德仁;李常林;;改善云南农业环境及抑制自然灾害之对策探讨[J];生态经济;1989年05期
3 张兰生;史培军;方修琦;;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灾情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3期
4 沣镐;;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1991年度陕西省主要自然灾害趋势预测与对策”的研究报告[J];灾害学;1991年03期
5 把志平;;巨灾风险危害与保险经济保障对策[J];灾害学;1991年04期
6 周养才;简仕明;;关于保护自然生态与减灾战略思考[J];中国减灾;1991年02期
7 周翠兰;;国际“应用空间技术对抗自然灾害研讨会”在北京召开[J];中国减灾;1991年03期
8 毕顺;;全国自然灾害成因与对策科学研讨会在南京召开[J];中国减灾;1991年03期
9 杜兴信,王锋,鲁秀玲,张惠玲,姬建中;自然灾害综合预报和年度会商[J];自然灾害学报;1992年04期
10 ;丹东市气象科技人员与农口科技人员协同作战 完成“丹东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研究任务[J];气象与环境学报;199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能;;气象信息应用于广西财产保险经营中的初步探讨[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公共气象服务与灾害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张国培;庄天慧;张海霞;;自然灾害对农户贫困脆弱性影响实证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3 陈家其;;公元2010年前我国重大自然灾害宏观预测[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4 杨玉荣;沈照理;;地球流体的循环与自然灾害[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5 陈殿友;杨学祥;;气候变冷导致的自然灾害及其周期[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徐国利;;清朝中期安徽淮河流域的自然灾害、成因及其危害[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J.P.Bruce;;自然灾害与全球变化[A];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论文精选本论文集[C];2004年
8 李铁鹰;;城市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应用研究[A];第三届湖北省科技论坛气象分论坛暨2005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5年
9 钟华荪;;灾害护理的现状与对策的研究——参加日本灾害护理学术会议的启示[A];河南省护理学会产科护理新进展培训班暨儿科护理风险管理学术交流会议资料汇编[C];2007年
10 黄蕙;温家洪;司瑞洁;尹占娥;;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国际计划述评[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怡平;救灾应急预案1级响应启动[N];安庆日报;2005年
2 记者 祁文运 通讯员 任智卿;山西电力公司四条措施防灾害[N];中国电力报;2005年
3 林 言;我国将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N];中国海洋报;2005年
4 记者 庄俊康 全旦交 王海春;上半年自然灾害频发危害严重[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5 见习记者 甘顺德;多种自然灾害频袭陇原因灾造成经济损失11亿[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6 记者 王琦;切实提高防御突发性灾害的能力[N];杭州日报;2005年
7 何晓晴;华龙集团疑团丛生[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8 记者 夏庆军;应对自然灾害:商业保险还欠缺什么?[N];金融时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邹明;汛期,自然灾害警钟骤然响起[N];乐山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梅云雄;情暖雪融[N];宜昌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栋梁;《春秋纬》与汉代春秋学[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崇旺;明清时期自然灾害与江淮地区社会经济的互动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3 李辉;北朝时期的自然灾害及国家与民间救灾措施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任德胜;论自然灾害对中东文明发展的影响[D];西北大学;2007年
5 张祥稳;清代乾隆时期自然灾害与荒政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6 贾铁飞;近千年以来巢湖环境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程琦;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构建[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陈珊;我国自然灾害受灾人口社会救助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齐洪亮;公路自然灾害评价系统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张敏;自然环境变迁与北魏的兴衰[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楠;秦的灾异考略[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2 刁俊;西汉五星灾异思想探析[D];鲁东大学;2012年
3 马悦;两汉灾异奏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芳芳;明朝官方禳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红英;晚清直隶灾荒及减灾措施的探讨[D];河北大学;2000年
6 于志勇;清代内蒙古西部地区自然灾害与荒政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7 赵军;辽宁省自然灾害时空分布及预测[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8 杨代娟;元代三种自然灾害及灾伤申检制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钟启顺;民国时期湖南自然灾害及社会变迁(1912-1949)[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美莉;魏晋时期自然灾害初步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766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476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