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体灰分与挥发分对煤吸附甲烷性能的影响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 煤 灰分 挥发分 吸附常数 等温吸附曲线 甲烷 出处:《矿业安全与环保》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研究煤体灰分、挥发分对煤吸附甲烷性能的影响,运用高容量吸附装置测定同一煤矿不同灰分、挥发分煤样的等温吸附曲线和吸附常数a、b值,并运用SPSS多元线性回归软件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灰分、挥发分煤样的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方程,且二者对于煤吸附甲烷性能均有一定的影响。煤灰分不变时,吸附常数a值随挥发分的增大而线性递增,吸附常数b值随挥发分的增大而线性递减;煤挥发分不变时,a值随灰分的增大而线性递增,b值随灰分的增大而线性递减。研究结果为准确测定煤层瓦斯含量、瓦斯压力等参数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coal ash and volatilization on methane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coal, the isothermal adsorption curve and adsorption constant (Ab) of different ash and volatile coal samples in the same coal mine were measured by high capacity adsorption devic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isothermal adsorption curve of volatile coal samples accords with the Langmuir equation, and both of them have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methane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coal. The adsorption constant a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increase of volatile matter, and the adsorption constant b de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increase of volatile matter. When the volatile matter of coal is not changed, a value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increase of ash content and the value of b de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increase of ash content.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a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coal seam gas content and gas pressure and other parameters.
【作者单位】: 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
【分类号】:TD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玲文;煤的吸附性能及影响因素[J];地球科学;2004年03期
2 张力,何学秋,聂百胜;煤吸附瓦斯过程的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0年06期
3 陈绍杰;金龙哲;陈学习;孙成坤;;添加表面活性剂注水对煤体解吸瓦斯的影响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3年06期
4 王启宝,任瑜霞,解强,钱积才,袁国君;超低灰煤制备优质活性炭的研究[J];黑龙江矿业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5 曹其华;冯安祖;;煤中灰成分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J];煤化工;1991年01期
6 张天军;许鸿杰;李树刚;任树鑫;;温度对煤吸附性能的影响[J];煤炭学报;2009年06期
7 韩露;李开喜;高峰;;工艺参数及灰分对煤基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J];煤炭转化;2008年03期
8 李树刚;赵鹏翔;潘宏宇;肖鹏;;不同含水量对煤吸附甲烷的影响[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9 张天军;许鸿杰;李树刚;任树鑫;;粒径大小对煤吸附甲烷的影响[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王大春,童仕唐,张海禄,胡新亮;高质量煤基活性炭炭化料的制备研究进展[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利军;;深部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及钻孔抽采有效半径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2 蔡如法;童校长;;穿层钻孔掏穴增透强化抽采瓦斯技术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3 李效军;王立功;;刘桥一矿瓦斯地质规律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4 禹业挺;余陶;邓中;肖峻峰;;突出煤层穿层钻孔增透强化抽采瓦斯消突效果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5 郭宏栋;杨一青;周敏;张媛;童丹;陈慧;;黄河兰州段沉积物对DAP吸附特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6 潘守奇;朱莉萍;孙军;董静;刘孟孝;;气相色谱法测定水果和蔬菜中嘧霉胺·氟硅唑·抑霉唑残留量[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7期
7 吴志斌;李媚;廖安平;;颗粒活性炭对4-氯酚模拟废水吸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4期
8 陈丽萍;段毅文;陈艺红;;向日葵秸杆对铜离子的吸附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9 关炜;王园园;;水处理中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吸附性能与二者结构和性质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7期
10 张淑琴;童仕唐;;活性炭对重金属离子铅镉铜的吸附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新良;罗文柯;刘寿兰;陈小辉;;顺层长钻孔抽采瓦斯抽采半径数值法与钻孔负压法的对比分析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丽萍;;考虑吸附变形的煤层气流固热耦合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梁冰;陈天宇;孙维吉;;复杂地质条件煤层气藏井间干扰对井网布置的影响[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常先隐;;远距离下保护层开采瓦斯治理效果分析[A];2010年安徽省科协年会——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单如月;李昂;任苏迪;肖汉;;峰峰矿区煤样的等温吸附实验[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程根银;陈绍杰;;温度对平衡水分煤样吸附常数影响的实验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孙长顺;奇庭;秦莉红;郭新超;刘新宇;;EDTA络合铜在天然膨润土上的吸附研究[A];第二届重金属污染监测风险评价及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高帅;李晓泉;蔡波;;突出煤样与非突出煤样三轴压缩试验研究[A];重庆力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许志刚;陈代钊;曾荣树;;CO_2的地质埋存与资源化利用进展[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六卷)[C];2008年
10 王贯春;邹从沛;;D301树脂吸附硼同位素的热力学研究[A];中国核学会核材料分会2007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风清;煤与瓦斯突出的物理爆炸模型及预测指标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宏民;井下注气驱替煤层甲烷机理及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袁东升;近距离保护层开采多场演化及安全岩柱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桂芳;铝柱撑蒙脱石的制备、结构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彭晓华;辽宁矿区煤层气开采渗流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6 肖知国;煤层注水抑制瓦斯解吸效应实验研究与应用[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许慎启;煤气化反应动力学及渣中残碳反应活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展秀丽;石油焦成浆特性及不同添加物对石油焦气化反应活性的影响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刘超;采动煤岩瓦斯动力灾害致灾机理及微震预警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李永涛;配位氢化物的储氢特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柯;陶二井田瓦斯地质规律研究与瓦斯预测[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曹卫斌;五阳矿井瓦斯地质规律与瓦斯预测[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赵萌;长虹井田瓦斯地质规律及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建伟;松软煤层回采工作面前方煤体应力分布及位移变化特征[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文伍;杉木树矿井瓦斯地质规律及瓦斯预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炎昊;高煤级煤储层条件下的气体运移机理[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任子阳;阳泉无烟煤对CH_4、CO_2吸附特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唐耀才;鹤壁矿区严重突出矿井始突瓦斯含量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晓彬;新安井田瓦斯赋存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柴磊;鹤煤四矿低透气性煤层瓦斯穿层钻孔抽放关键参数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振华;陈绍杰;;水分及温度对煤吸附甲烷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S2期
2 唐书恒,杨起,汤达祯;二元混合气体等温吸附实验结果与扩展Langmuir方程预测值的比较[J];地质科技情报;2003年02期
3 张力,何学秋,聂百胜;煤吸附瓦斯过程的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0年06期
4 郭晓华;蔡卫;马尚权;张茂增;;表面活性剂在煤矿防降尘中的应用实验[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年03期
5 喻晓峰;;松软突出煤层水力压裂试验与抽采效果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2年05期
6 吕健全,谢劲松,刘炎伟,李晓东;三软煤层沿底掘巷注水防瓦斯防煤尘技术探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5年03期
7 朱锴;谷梦平;张标;;表面活性剂溶液封堵瓦斯实验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王启宝,任瑜霞,解强,钱积才,袁国君;超低灰煤制备优质活性炭的研究[J];黑龙江矿业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9 李书荣,张文辉,王岭,闫文瑞;太西无烟煤制活性炭孔隙结构分析[J];洁净煤技术;2001年03期
10 钟玲文,张新民;煤的吸附能力与其煤化程度和煤岩组成间的关系[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卫中,程萍,范传亮;红外快速煤质分析仪对挥发分的测定[J];河南化工;2004年03期
2 赵彩颖;浅谈如何准确获取挥发分的测定结果[J];煤质技术;2004年05期
3 宋邦忠;努力提高挥发分测定结果准确度[J];煤质技术;2004年06期
4 王海霞;;煤的挥发分[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年04期
5 裴少瑞;;挥发分准确测定影响因素分析[J];煤质技术;2006年05期
6 于之英;娜仁;;浅谈如何准确获取挥发分的测定结果[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年08期
7 武晓娟;;影响挥发分重复性超差的因素浅析[J];山西煤炭;2009年04期
8 何德秀;;煤挥发分测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煤质技术;2010年02期
9 汤秋林;李英;;影响煤挥发分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分析[J];煤质技术;2010年05期
10 郝建伟;徐勇;崔丽丽;;浅析影响挥发分测定的几种因素[J];山东煤炭科技;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韵杰;祝明;石践;张建兴;罗小鹏;;贵州低挥发分无烟煤燃烧技术[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李霓;;岩浆熔体中挥发分氯、硫的地球化学[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尹学旺;高晓燕;;浅谈低含量石墨矿石中固定碳的测定方法[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下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山西省煤炭地质公司化验室 吴继红;煤炭挥发分测定中控制炉温的方法[N];山西科技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李兵 本报通讯员 刘晓霞;型煤标准为何“行路”难[N];山西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伊杰;快热中子感生瞬发γ射线法检测煤的挥发分(V_(daf))[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左元杰;铝电解阳极焙烧过程中挥发分释放行为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王定帮;Oxy-Coal条件下燃料氮的转化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190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519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