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燃烧区瓦斯爆炸冲击波在单向分岔管道内传播规律的试验研究
本文选题:安全工程 切入点:瓦斯爆炸 出处:《安全与环境学报》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空间上瓦斯爆炸可以分为瓦斯燃烧区、非瓦斯燃烧区两个区域。在瓦斯燃烧区内冲击波和火焰是相互耦合的;当瓦斯燃烧完毕后燃烧波消失,只剩非瓦斯燃烧区冲击波,冲击波失去能量支持,最终恢复至正常大气参数。为了研究非燃烧区内瓦斯爆炸冲击波在分岔管道中的传播特性,搭建了截面为80 mm×80 mm的方形管道,分别由1 m、1.5 m、2.5 m、3 m、4 m等5种长度不等的管道组合而成。管道由3个部分组成,前端为直管道瓦斯填充区,中间管道为空气直管道和管道末端,末端设计了30°、45°、60°、90°四种单向分岔角度。通过瓦斯填充量和管道分岔角度两个变量,采用TST6300动态数据采集储存仪,对管道内瓦斯爆炸冲击波能量及冲击波在单向分岔情况下超压分流情况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管道单向分岔条件下,非燃烧区瓦斯爆炸冲击波分流系数与冲击波初始超压及管道分岔角度有关,分流系数随冲击波初始超压及分岔角度的增加而增加。
[Abstract]:In the space of gas explosion gas combustion zon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zones, non combustion gas. Gas combustion in shock wave and flame zone are coupled with each other; when the combustion wave disappeared gas combustion is completed, only the area of shock wave of gas combustion, the shock wave loses energy support, eventually returned to normal atmospheric parameters. In order to study the non combustion wav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bifurcation duct in the area of gas explosion shock, to build a cross section of 80 mm * 80 mm square tube, respectively by 1 m, 1.5 m, 2.5 m, 3 m, 4 m and 5 kinds of unequal length pipe combination. The pipeline consists of 3 parts composition, front tube gas filling zone, intermediate pipe for air pipe and straight pipe ends, at the end of the design 30 degrees, 45 degrees, 60 degrees, 90 degrees and four kinds of bifurcation angle. Through one-way volume and gas pipeline bifurcation angle of the two variables to fill, using TST6300 dynamic data acquisition and storage apparatus for pipelin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gas explosion shock wave and shock wave energy in the case of unidirectional bifurcation overpressure distribu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n pipeline one-way bifurcation, combustion wave shunt coefficient and the initial shock wave overpressure and bifurcation angle pipeline in gas explosion shock, shunt coefficient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initial pressure and shock wave bifurcation angle.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4080) 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项目(B2009-20)
【分类号】:TD7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大龙;周心权;张玉龙;曹洋;;煤矿瓦斯爆炸火焰波和冲击波传播规律的理论研究与实验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7年02期
2 贾智伟;李小军;杨书召;;煤矿瓦斯爆炸传播规律的研究进展[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8年06期
3 林柏泉;叶青;翟成;菅从光;;瓦斯爆炸在分岔管道中的传播规律及分析[J];煤炭学报;2008年02期
4 江丙友;林柏泉;朱传杰;翟成;李子文;;瓦斯爆炸冲击波在并联巷道中传播特性的数值模拟[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1年03期
5 景国勋;段振伟;程磊;杨书召;;瓦斯煤尘爆炸特性及传播规律研究进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宫广东;刘庆明;白春华;;管道中瓦斯爆炸特性的数值模拟[J];兵工学报;2010年S1期
2 左前明;程卫民;邹冠贵;汤家轩;;协同增效原理在煤尘抑爆剂中的应用实验[J];重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3 苏举端;高春艳;蔡香萍;谢殿荣;;煤矿巷道瓦斯爆炸传播规律及破坏效应分析[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0年02期
4 司荣军;;瓦斯浓度对爆炸传播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1年04期
5 赵军凯;王磊;滑帅;曹旭;;瓦斯浓度对瓦斯爆炸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2年04期
6 孙豫敏;林柏泉;朱传杰;刘谦;洪溢都;;受限空间内爆炸波的波形演化特征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3年05期
7 杨书召;景国勋;;半封闭受限空间瓦斯爆炸传播[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8 王海燕;余波;耿兰;崔小龙;陈美珍;;不同转弯角度巷道的瓦斯爆炸传播规律数值模拟[J];安全;2014年04期
9 杜扬;李国庆;吴松林;张培理;周毅;齐圣;王世茂;;T型分支管道对油气爆炸强度的影响[J];爆炸与冲击;2015年05期
10 杨春丽;杨春燕;刘琦;;瓦斯爆炸实验研究进展及展望[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华;邓军;葛岭梅;;矿井瓦斯爆炸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宫广东;刘庆明;白春华;;管道中瓦斯爆炸特性的数值模拟[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书召;受限空间煤尘爆炸传播及伤害模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程磊;受限空间煤尘爆炸冲击波传播衰减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杨春丽;突出诱发瓦斯爆炸数值模拟及实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4 尉存娟;水平管道内甲烷—空气预混气体爆炸过程研究[D];中北大学;2010年
5 黄为勇;基于支持向量机数据融合的矿井瓦斯预警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6 刘贞堂;瓦斯(煤尘)爆炸物证特性参数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7 董呈杰;甲烷—沉积煤尘爆炸实验与大涡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8 汪泉;有机玻璃方管内瓦斯爆燃火焰传播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9 魏春荣;多孔材料对瓦斯爆炸抑制作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10 许红利;超细水雾抑制瓦斯煤尘混合爆炸模拟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左前明;煤尘爆炸特性及抑爆技术实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宋广朋;瓦斯煤尘共存的爆炸特性与传播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3 秦涧;变直径管及弯管对瓦斯爆炸的影响研究[D];中北大学;2012年
4 吴月浩;墨粉爆炸危险性研究与安全措施[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5 许航;水平管道内甲烷—煤尘复合爆炸压力研究[D];中北大学;2013年
6 张鹏鹏;超细水雾增强与抑制瓦斯爆炸的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王天政;超细粉体抑制管道瓦斯爆炸实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8 王章化;瓦斯爆炸荷载作用下矿用救生舱动力响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9 蔺照东;井下巷道瓦斯爆炸冲击波传播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北大学;2014年
10 耿瑞雄;高瓦斯矿井瓦斯爆炸冲击波传播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小东;白春华;刘庆明;;Effects of Obstacles on Flame Propagation Behavior and Explosion Overpressure Development During Gas Explosions in a Large Closed Tube[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7年04期
2 司荣军;王春秋;张延松;李润之;;瓦斯煤尘爆炸传播研究综述及展望[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7年01期
3 杨源林;瓦斯煤尘爆炸的超压计算与预防[J];煤炭工程师;1996年02期
4 王克全;煤尘与矿井特大爆炸伤亡事故的关系[J];工业安全与防尘;1998年01期
5 翟成,菅从光,林柏泉;管道分叉对瓦斯爆炸火焰传播速度影响的研究[J];江苏煤炭;2004年01期
6 叶经方;范宝春;应展烽;陈志华;董刚;;甲烷-空气预混火焰越过不同形状障碍物的实验研究[J];实验流体力学;2006年04期
7 高建康,菅从光,林柏泉,李超;壁面粗糙度对瓦斯爆炸过程中火焰传播和爆炸波的作用[J];煤矿安全;2005年02期
8 曲志明,孙强,黎锦贤;掘进巷道瓦斯爆炸冲击波与巷道壁面作用研究[J];煤矿安全;2005年09期
9 林柏泉;瓦斯爆炸动力学特征参数的测定及其分析[J];煤炭学报;2002年02期
10 谢波,范宝春,王克全,夏自柱;挡板障碍物加速火焰传播及其超压变化的实验研究[J];煤炭学报;200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徐景德;矿井瓦斯爆炸冲击波传播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3年
2 刘义;甲烷、煤尘火焰结构及传播特性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3 陈东梁;甲烷/煤尘复合火焰传播特性及机理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许同乐;;分岔管流场的数值计算[J];煤矿机械;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军;吴应湘;王立洋;史仕荧;唐驰;;分岔管路内的油水相分布特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立洋;郭军;张军;唐驰;郑之初;;T型多分岔管路中的油水两相流动实验研究[A];第二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两岸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8年
3 高殿荣;王益群;刘春波;;分岔管道流场有限元模拟与能量损失机理分析[A];第二届全国流体传动及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2002年
4 王立洋;郭军;张军;唐驰;郑之初;;分岔管路内油水两相流动的研究[A];第二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7年
,本文编号:15654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565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