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雾荷电振弦纤维栅除尘器除尘性能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本文选题:水雾荷电 切入点:除尘效率 出处:《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年03期
【摘要】:为研究除尘系统结构最优配置,实验采用新型高效水雾荷电振弦栅除尘方法,以除尘效率及阻力损失为参照结果,选定纤维栅板数量、纤维栅与喷嘴间距、纤维栅材料和间隙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针对各因素对纤维栅除尘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块纤维栅除尘效果明显优于单块纤维栅,正常处理风速时3块纤维栅的除尘效率最高,纤维栅阻力与其数量呈正比;纤维栅除尘效率随间距增大而先增后减,间距为230 mm时除尘效率最高;塑胶纤维栅除尘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材料,各阻力值排序为:塑胶涤纶不锈钢尼龙;纤维栅除尘效率随纤维间隙增大而降低,其阻力随间隙增大而减小;利用SPSS软件进行4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分析,在特定条件下除尘效率显著性排序为:纤维栅数=纤维栅间隙纤维材料纤维栅与喷嘴间距;阻力损失显著性排序为:纤维栅数=纤维栅间隙=纤维材料=纤维栅与喷嘴间距;试验最佳配置为3块间隙0.6 mm尼龙纤维栅板,且纤维栅板距喷嘴最小间距为185 mm。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the dust collection system, a new high efficiency water mist charged vibrating chord griddle was used in the experiment. The number of fiber grid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fiber grid and nozzle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dust removal efficiency and resistance loss. Four factors of fiber gate material and clearance were tested by single factor test. The effect of each factor on the efficiency of fiber grid dust removal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ust removal effect of multiple fiber gate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of single fiber gate. When the wind speed is normal, the dust removal efficiency of the three fiber gratings is the highest, and the resistance of the fiber grating is proportional to the number of the fibers, and the dust removal efficiency of the fiber grating increases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pacing, and the highest is when the spacing is 230 mm. The dust removal effect of plastic fiber grating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of other materials. The order of resistance value is as follows: plastic polyester stainless steel nylon, fiber grid dust removal efficienc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fiber gap, and the resistance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gap. SPSS softwar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four factors and three levels of orthogonal test.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he order of dust removal efficiency was as follows: fiber grating number = fiber gap fiber gap fiber grating and nozzle spacing; The significant order of resistance loss is as follows: fiber grating number = fiber gate gap = fiber material = fiber gate and nozzle spacing, and the optimum configuration of the test is 0.6 mm nylon fiber grid with 3 gaps, and the minimum distance between the fiber grid and the nozzle is 185 mm.
【作者单位】: 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西省矿冶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51464016)
【分类号】:X9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肇富;高性能新型纤维材料[J];福建轻纺;2000年01期
2 ;方兴未艾的玻璃纤维材料[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1年01期
3 高建军,狄西岩;俄罗斯增强纤维材料[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3年01期
4 ;俄罗斯发明新型床垫填充纤维材料[J];江西棉花;2010年01期
5 郭春花;;攻关推广60项目 向纤维材料世界先进行列迈进[J];纺织服装周刊;2010年46期
6 王德诚;;汽车纺织品用纤维材料的开发[J];纺织导报;2011年05期
7 周开宇;;纤维储存箱[J];国外纺织技术(纺织分册);1985年10期
8 黄丹香;医用纤维材料[J];纤维标准与检验;1996年04期
9 ;我国将进一步开发高质量新纤维材料[J];应用科技;1998年06期
10 ;日本拟对纤维制成品进口采取对策[J];福建轻纺;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国j;;新型纤维材料及其应用[A];高技术纤维及其面料开发应用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F.先进纤维材料与技术[A];2008中国材料研讨会暨庆祝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会议程序和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崔福斋;张敏;;生物纤维材料[A];第三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江苏恒神纤维材料有限公司[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吴学东;何汉宏;夏郁葱;刘建国;易洪雷;陈隆棣;;Crabtex~(TM)纤维的结构性能及其在服装上的应用[A];2005现代服装纺织高科技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戎希杰;;纤维材料在结构加固中的综合应用[A];第五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顾利霞;;生物大分子复合纤维[A];200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张小转;沙保峰;陈继红;黄做华;王静;赵东;赵亮;;酸化处理对弱碱性功能纤维材料砷酸根吸附性能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9 李玲;孟家光;;保暖纤维和发热纤维的开发与应用[A];第十六届全国花式纱线及其织物技术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朴东旭;毛立江;;纤维形貌仿生思考及其再生医学应用[A];第三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刘平昌;连云港拟建高新纤维材料产业园[N];中国化工报;2011年
2 记者 李茗芳 通讯员 王颖;新型纤维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备受关注[N];中国纺织报;2009年
3 常丽君;美开发可自愈强化纤维材料[N];中国化工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李娟;纤维材料突破还须产学研深度融合[N];中国纺织报;2011年
5 赵敏 方方 记者 余向华;特种纤维材料产业化项目在乐山奠基[N];四川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李娟;解决“卖出去”问题[N];中国纺织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张家洲;国产高新技术纤维誓与世界争锋[N];中国纺织报;2011年
8 常丽君;美开发出可自愈的强化纤维材料[N];科技日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张家洲;全面突破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瓶颈[N];中国纺织报;2009年
10 本报首席记者 张迈建;建筑与纺织的“姻亲”[N];中国纺织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彭浩凯;芳砜纶纤维表面修饰与界面改性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2 左磊;纤维材料热物理性能非稳态测试方法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3 田明伟;非稳态条件下多相多孔纤维材料热传递性能分析[D];东华大学;2012年
4 徐合;具有可控微图案结构的电纺纤维生物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5 赵纯;尺寸效应对PAN纤维热反应进程影响规律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6 简贤;微纳尺度螺旋纤维的制备及其生长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7 张华鹏;防弹材料冲击破坏机理及其纤维的衰减规律[D];东华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勇;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复合纤维材料的制备及表征[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2 陈文君;假发用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6年
3 倪可;三聚氰胺纤维鉴别及定量分析方法研究[D];五邑大学;2016年
4 黄承恩;仪纶纤维的性质及鉴别研究[D];东华大学;2016年
5 赵晓敏;凉感聚酰胺6纤维的制备及性能评价[D];东华大学;2016年
6 朱毅;纤维布加固巴掌榫墩接木柱轴心受压试验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7 黄胜兵;PAN纤维在热氧稳定化阶段结构变化及其与碳纤维结构性能关联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8 王方圆;纤维材料在装饰艺术中的运用再认识[D];沈阳理工大学;2014年
9 乔宇靖;纤维材料在装饰艺术中的应用[D];青岛大学;2014年
10 胡艳丽;二十一世纪新型纺织纤维及其应用实践[D];天津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530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653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