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声场作用下煤中甲烷解吸扩散的特性

发布时间:2018-03-24 04:25

  本文选题:声场 切入点:甲烷 出处:《煤炭学报》2015年03期


【摘要】:为了深入研究超声波的机械振动效应、热效应、空化效应提高煤层气抽采率的机理,研制了可控声场作用下甲烷吸附、解吸试验系统。实验研究了不同频率的超声波、不同声强的声波作用下煤中甲烷的解吸特性,得出:不加声场与声场作用下煤中甲烷的解吸动力学特性一致,甲烷解吸全过程中,初始解吸速度较快,随时间的增加,解吸速度越来越慢,最终趋于0;声场作用下甲烷的解吸量增加了20%~90%,且解吸量随声强的增大而增大;煤中甲烷的扩散规律可用单一扩散模型描述,声场作用下传质毕欧准数减小,扩散系数增大,表明声场作用使煤体内部扩散阻力减小,传质速度加快,扩散能力增强,有利于煤中甲烷的解吸、扩散。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mechanical vibration effect, thermal effect and cavitation effect of ultrasonic wave to improve the extraction rate of coalbed gas, a methane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test system was developed under the action of controllable sound field. The ultrasonic wave with different frequencies was experimentally studied. The de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ethane in coal under the action of acoustic waves with different sound intensities are consistent.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esorption ki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methane in coal under the action of sound field and sound field are the same, and the initial desorption rate of methane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desorption of methane is relatively fast and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ime. The desorption rate of methane increases by 2090 and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ound intensity, and the diffusion law of methane in coal can be described by a single diffusion model. The increase of diffusion coefficient indicates that the internal diffusion resistance of coal is reduced, the mass transfer speed is accelerated, and the diffusion ability is enhanced,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desorption and diffusion of methane in coal.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资助项目(2014CB239204)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项目(IRT13043) 重庆市前沿与应用基础研究计划资助项目(cstc2014jcyj A1189)
【分类号】:TD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保县,鲜学福,徐龙君,李秀清;地球物理场对煤吸附瓦斯特性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2 聂百胜,王恩元,郭勇义,吴世跃,卫建锋;煤粒瓦斯扩散的数学物理模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6期

3 于永江;张春会;王来贵;;超声波干扰提高煤层气抽放率的机理[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4 姜永东;鲜学福;易俊;刘占芳;郭臣业;;声震法促进煤中甲烷气解吸规律的实验及机理[J];煤炭学报;2008年06期

5 易俊;姜永东;鲜学福;;煤层微孔中甲烷的简化双扩散数学模型[J];煤炭学报;2009年03期

6 姜永东;阳兴洋;鲜学福;熊令;易俊;;应力场、温度场、声场作用下煤层气的渗流方程[J];煤炭学报;2010年03期

7 姜永东;熊令;阳兴洋;鲜学福;;声场促进煤中甲烷解吸的机理研究[J];煤炭学报;2010年10期

8 何学秋;交变电磁场对煤吸附瓦斯特性的影响[J];煤炭学报;1996年01期

9 徐龙君,鲜学福,刘成伦,张代钧,陈昌国;恒电场作用下煤吸附甲烷特征的研究[J];煤炭转化;1999年04期

10 刘保县,鲜学福,徐龙君,李秀清;交变电场作用下煤吸附甲烷特性的研究[J];煤炭转化;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小东;秦勇;桑树勋;;不同煤级煤及其萃余物吸附性能的研究[J];地球化学;2006年05期

2 冯宏;;我国防止矿井瓦斯事故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年04期

3 彭守建;许江;陶云奇;程明俊;;地球物理场中煤岩瓦斯渗流研究现状及展望[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9年02期

4 田智威;;煤层气渗流理论及其研究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2010年01期

5 易丽军;俞启香;;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增流技术[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5年06期

6 姜永东;阳兴洋;刘元雪;周维新;韩兴江;梅世兴;胡建;;不同温度条件下煤中甲烷解吸特性的实验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2年02期

7 刘保县,鲜学福,徐龙君,李秀清;地球物理场对煤吸附瓦斯特性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8 刘保县;熊德国;鲜学福;;电场对煤瓦斯吸附渗流特性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9 赵洪宝;尹光志;;煤样初始内部结构对瓦斯流动特性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10 李晓红;冯明涛;周东平;夏彬伟;;空化水射流声震效应强化煤层瓦斯解吸渗流的实验[J];重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毛飞;唐建新;赵宁德;李志强;陈久福;;重庆地区煤体孔和裂隙特征与特低渗透的关系[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梁汉东;;煤与瓦斯突出的化学本质:从原理和证据到现场预报途径[A];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地质分会/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何学秋;王恩元;;矿井瓦斯灾害研究新发展[A];世纪之交的煤炭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4 李辛子;郭全仕;;煤层气地球物理技术研究综述[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庆伟;陈春琳;张元元;姚征;;煤层气钻井过程中应力集中作用下煤粉产出力学机理分析[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红玉;基于水力压裂的煤矿井下瓦斯抽采理论与技术[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温军杰;重质油污染高含盐细粒土修复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李建楼;声波作用下煤体瓦斯解吸与放散特征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会虎;沁南地区煤层气排采井间干扰的地球化学约束机理[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5 张丽萍;低渗透煤层气开采的热—流—固耦合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6 黄伟;基于流固耦合动力学的矿压显现与瓦斯涌出相关性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7 周军平;CH_4、CO_2、N_2及其多元气体在煤层中的吸附-运移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黄启翔;卸围压条件下含瓦斯煤岩力学特性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吴世跃;煤层气与煤层耦合运动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10 易俊;声震法提高煤层气抽采率的机理及技术原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锐;泥浆介质非等压条件下煤芯瓦斯解吸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柴磊;鹤煤四矿低透气性煤层瓦斯穿层钻孔抽放关键参数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于宝种;阳泉无烟煤对N_2-CH_4二元气体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温志辉;构造煤瓦斯解吸规律的实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8年

5 李云波;构造煤瓦斯解吸初期特征实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玉;钻屑瓦斯解吸指标△h_2测定影响因素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吉强;瓦斯抽排电磁激励装置研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瑞珍;淮南煤田谢一矿11煤瓦斯渗透特性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9 方小娥;电磁激励瓦斯抽放监控系统[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松;含瓦斯煤体振动增透技术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敏;刘万波;王德胜;伍厚荣;陈太明;邱德才;;提高煤矿瓦斯抽放效果的控制爆破技术[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 卢文波,陶振宇;爆生气体驱动的裂纹扩展速度研究[J];爆炸与冲击;1994年03期

3 郭自强,周大庄,施行觉,马福胜,席道瑛,程纯杰,周志文;岩石破裂中的电子发射[J];地球物理学报;1988年05期

4 喻高明;超声波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及其新发展[J];大自然探索;1998年02期

5 王明洋,王立云,戚承志,钱七虎;爆炸荷载作用下岩石的变形与破坏研究(Ⅱ)[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3年03期

6 王恩元,何学秋,,林海燕;瓦斯气体在煤中的赋存形态[J];煤炭工程师;1996年05期

7 程瑞端,陈海焱,鲜学福,王国超;温度对煤样渗透系数影响的实验研究[J];煤炭工程师;1998年01期

8 刘保县,鲜学福,徐龙君,李秀清;地球物理场对煤吸附瓦斯特性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9 刘保县,鲜学福,王宏图,徐龙君;交变电场对煤瓦斯渗流特性的影响实验[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S1期

10 刘保县;熊德国;鲜学福;;电场对煤瓦斯吸附渗流特性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易俊;声震法提高煤层气抽采率的机理及技术原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德臣;;关于乙二醇装置甲烷致稳技术改造的可行性探讨[J];燕山油化;1984年01期

2 胡新亚,刘立平;合成循环气中甲烷、氩气分析[J];中氮肥;2003年03期

3 孔淑琼;佘跃惠;易绍金;魏力;黄晓武;冯志云;;一株甲烷利用菌的分离、鉴定和性能研究[J];生物技术;2010年03期

4 王华,刘中民;甲烷直接转化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4年04期

5 谢茂松;甲烷的芳构化[J];石油化工;1996年08期

6 贾婧;;固态甲烷的调查和研究现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06期

7 任有良;刘萍;狄燕清;;甲烷的制取及性质实验的再改进[J];商洛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陶战;;稻田甲烷气排放与控制的研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1992年04期

9 张红;陈锐;;富甲烷气组分分析方法的改进[J];中氮肥;2008年03期

10 徐泽夕;吴晋沪;王洋;张东柯;;甲烷在褐煤煤焦上的裂解反应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增志;路锐;邢蕊峰;魏莉;王光;;低浓度甲烷吸收过程分析及装置的试验研究[A];探索建立煤矿区煤层气立体抽采与经济利用产业化体系,推动煤矿瓦斯治理、立体抽采技术示范与煤层气资源综合利用——全国煤矿瓦斯抽采利用与通风安全技术现场会煤矿瓦斯抽采与通风安全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顾钢;新型催化剂可高效转化甲烷为甲醇[N];科技日报;2009年

2 孝文;北极现15万甲烷泄漏点 将严重影响全球气候[N];科技日报;2012年

3 朱起煌;油田残余油生产甲烷潜力巨大[N];中国石化报;2006年

4 王俊鸣;美与七国达成开发甲烷气协议[N];科技日报;2004年

5 本报驻东京记者 吴仲国;日本看好海底冰状甲烷[N];科技日报;2001年

6 刘霞;甲烷存储运输有了新方法[N];上海科技报;2008年

7 韦林娜;美国纽约污水变废为宝 甲烷气成为城市新能源[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8 刘霞;甲烷也能“粉末”化[N];科技日报;2008年

9 记者 毛磊;海底甲烷气泡可能是神秘沉船祸首[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10 杨贵兰;把二氧化碳埋起来[N];科技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疆;甲烷可控转化新途径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华;组合多相催化技术及其在甲烷与小分子化合物耦合反应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4年

3 黄亮;非热等离子体促进甲烷活化转化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翠玲;南海冷泉区甲烷渗漏过程的原位观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 郭芬;甲烷浓度检测新方法的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3 龙海平;Cryptophane A,E合成与表征及其甲烷敏感特性[D];重庆大学;2009年

4 张苗;微细腔内甲烷自热重整催化产氢暂态特性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罗儒显;甲烷直接氧化制甲醇、甲醛的膜催化剂(ZrO_2-CaO)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91年

6 陈会英;甲烷芳构化:不同添加剂效应及特殊分子筛载体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4年

7 王培龙;零散气甲烷液化工艺及关键设备优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4年

8 张小平;甲烷部分催化氧化制甲醇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9 陈自力;甲烷液相催化氧化制甲醇的工艺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0 白海英;介质阻挡放电转化甲醇和甲烷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567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6567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e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