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模式与评价方法
本文选题:煤矿区煤层气 切入点:协调开发 出处:《煤炭学报》2017年05期
【摘要】:为了提高我国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产业化水平与应用效果,基于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时空机制的分析,采用层级划分法,以地面井开发和煤层群开发为分类条件,将全国13个煤炭基地的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模式归为3类,总结并完善了以晋城、两淮和松藻矿区为代表的3种典型煤矿区协调开发模式与配套技术体系。基于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方案的确定与模糊数学评价方法,提出用于评价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效果的协调度概念,建立了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和指标体系,并以山西晋城无烟煤集团寺河煤矿等矿井为例进行了3种典型协调开发模式下的协调开发效果的初步评价与分析,得出了协调开发状态并指出"十三五"研究方向。为促进我国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并为协调开发模式在全国煤矿区的优选决策应用奠定基础。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dustrialization level and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albed methane and co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coal mine area in 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pace-time mechanism of coalbed methane and co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coal mine area, the hierarchical partition method is adopted. 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condition of ground well development and coal seam group development, the coalbed methane and co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models of 13 coal bases in China are classified into 3 categories, and the author summarizes and perfects Jinche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mode and supporting technology system of three typical coal mine areas represented by Lianghuai and Songzao mining areas a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determination and fuzzy mathematics evaluation method of coalbed methane and co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chem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coordination degree for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coalbed methane and co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establishes a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and index system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oalbed methane and coal. Taking the coal mines such as Sihe Coal Mine of Shanxi Jincheng anthracite Group as an example, the preliminary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under three typic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models are carried out. The state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s obtained and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the 13th Five-Year Plan" is pointed out, which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promo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oalbed methane and coal in coal mining areas in China, and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application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mode in the optimal selec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of coal mining areas in China.
【作者单位】: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全分院;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6ZX05045-007,2016ZX05045-007-004)
【分类号】:TD712.6;TD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梅文;云南省稳步推进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工作[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01年02期
2 隋玉林;抚顺煤层气项目规划与发展[J];中国煤层气;2004年01期
3 谢然浩;;首个煤层气产业化示范项目投入商业运营[J];安全与健康;2006年01期
4 林宗虎;;煤层气——一种亟待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J];工业锅炉;2006年03期
5 朱志敏;沈冰;谢晓东;;四川省煤层气开发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年03期
6 范章群;;煤层气解吸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煤层气;2008年04期
7 杜丽娟;;浅谈煤层气的开发与利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11期
8 ;煤层气开发系列技术获重大技术创新[J];地质装备;2010年06期
9 杨靖毅;龙祖根;杨秀美;;中美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对比分析及展望[J];煤;2011年06期
10 黄培;;贵州省煤层气地质条件及开发利用现状[J];洁净煤技术;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左景栾;孙晗森;;国内外煤层气开发技术综述[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房超;陈贵峰;孙铭伟;;中国煤层气开发模式对比及开发技术研究[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吴立群;焦养泉;李绍虎;潘思东;王小明;;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科学设置[A];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中国科协第224次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白建梅;秦义;石惠宁;王胜利;段宝玉;;煤层气低成本排采技术探讨[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实践[C];2007年
5 王红霞;王遇冬;薛岗;刘yN;王登海;;山西沁水煤层气地面集输工艺的实践与认识[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秦万成;陈仕林;;沁南煤层气田地面工程建设[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周丽霞;李震;;煤层气综合利用的发展方向和环境效益[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论坛专辑[C];2007年
8 吴翔;徐晓燕;;煤层气有利区评价方法研究[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孙景来;;煤矿区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模式的研究[A];探索建立煤矿区煤层气立体抽采与经济利用产业化体系,推动煤矿瓦斯治理、立体抽采技术示范与煤层气资源综合利用——全国煤矿瓦斯抽采利用与通风安全技术现场会煤矿瓦斯抽采与通风安全论文集[C];2013年
10 孟召平;田永东;李国富;;煤层气开发地质学及其研究的内容与方法[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易茗忻;企业直接排放煤层气将受限[N];中国工业报;2006年
2 特约记者 陈继军 武保洲;煤层气:产业化开发指日可待[N];中国化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徐建军;四大煤炭集团投身煤层气[N];中国证券报;2006年
4 记者 常曙瑜;河南局煤层气钻井技术享誉全国[N];中煤地质报;2006年
5 记者 涂露芳;煤层气明年起大规模商业开发[N];北京日报;2007年
6 侯利红;煤层气开发“声大钱少” 业界呼吁政策配套[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7 沙玛建峰;中联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揭牌[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8 王佑;壳牌首次进入中国煤层气市场控股山西项目55%[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9 李志军;煤层气的“亮点”效应[N];山西日报;2008年
10 郭爱鱼;泽州县近万户农民用上煤层气[N];太行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蕾;煤层气解析—扩散—渗流问题的数值模拟方法及理论[D];山东大学;2015年
2 吴世跃;煤层气与煤层耦合运动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袁松;煤层气水平井随钻岩性判识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2 刘路明;用于煤层气抽放实验的超声波发生器设计与实现[D];重庆大学;2008年
3 安东杰;余吾煤业煤层气开发地质条件评价与区块划分[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4 李沛;煤层气田手机终端智能巡检系统研究与开发[D];江南大学;2014年
5 韩保山;废弃矿井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方法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3年
6 刘泽江;煤层气开发项目的经济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7 荣蕾;液化煤层气装置除氧氮精馏塔稳态动态模拟及智能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628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662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