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湖南省山丘区小流域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

发布时间:2018-03-25 16:18

  本文选题:山洪灾害 切入点:小流域 出处:《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7年12期


【摘要】:本文采用信息量模型法研究湖南省山丘区小流域山洪灾害的危险性程度。信息量模型的最大意义是能从影响山洪灾害发生的众多因素中找到"最佳因素组合"。基于湖南省1955-2015年近60年的历史山洪灾害数据,结合地形、下垫面以及降雨条件,利用信息量模型按危险性程度高低划分出湖南省山丘区山洪灾害危险性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山丘区山洪灾害容易发生在坡度小于10°,高程小于100 m,起伏度小于30 m,土地覆被为人工表面,土壤类型为粘土以及降雨量在1584.3~1662.0 mm之间的区域。湖南省山丘区危险等级较高的地级市有永州市、郴州市、株洲市、岳阳市、娄底市以及长沙东部山区,经过混淆矩阵验证后,通过信息量方法建立的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准确率为75.36%,基本可信。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method of information quantity model is used to study the dangerous degree of mountain flood disaster in small watershed in hilly region of Hunan Province. The greatest significance of the information quantity model is to find out the "best combination of factors" from man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occurrence of mountain flood disaster. The historical mountain torrents disaster data from 1955-2015 in Hunan Province, Combined with terrain, underlying surface and rainfall condi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mountain flood hazard in hilly area of Hunan Province is divided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danger by using the information quantity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untain torrents in hilly areas of Hunan Province are prone to occur at slope less than 10 掳, elevation less than 100 m, fluctuation less than 30 m, and land cover is artificial surface. The soil type is clay and the area with rainfall between 1584.3n and 1662.0 mm. The prefectural cities with high risk grade in hilly area of Hunan Province are Yongzhou City, Chenzhou City, Zhuzhou City, Yueyang City, Loudi City and the Eastern mountainous area of Changsha. The accuracy rate of mountain flood hazard assessment model established by information quantity method is 75.36, which is basically credible.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基金】:水科院全国山洪灾害调查评价项目(SHZH-IWHR-57) 特色研究所培育建设服务项目(Y55R0904YZ)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项目(088RAA04YA)
【分类号】:TV87;X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顺泉,魏军才;湖南省山洪灾害高发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湖南地质;2001年01期

2 韩乃义;科学规划 综合防治 有效减少山洪灾害[J];河北水利;2003年09期

3 ;山洪灾害小常识[J];中国减灾;2005年07期

4 袁本华;颜小红;周春苗;;新邵县“5.31”特大山洪灾害成因及其防治对策[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6年02期

5 张硕辅;;湖南省“7·15”山洪灾害防御的思考[J];中国水利;2006年23期

6 李兴华;李彰俊;韩芳;曹艳芳;;近50年内蒙古山洪灾害的规律及成因[J];自然灾害学报;2006年S1期

7 方云祥;关伟;王晓辉;;安徽省山洪灾害成因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年01期

8 胡桂林;丘汀萌;;福建省长庆溪流域山洪灾害防御实践[J];中国水利;2007年14期

9 沈斌;;小城镇山洪灾害的防治对策探析——以云南省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7年08期

10 任洪玉;邹翔;张平仓;;我国山洪灾害成因分析[J];中国水利;2007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苏峡;夏军;蔡强国;王随继;舒畅;郑超磊;;汶川特大地震灾后山洪灾害预估与应对措施[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孙厚才;;中国山洪灾害研究现状综述[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3 张晓宏;刘敏;;内蒙古自治区山洪灾害防御初探[A];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科技创新、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1年

4 李学辉;赵启明;陈爽;;大连市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研究与应用[A];水与水技术(第3辑)[C];2013年

5 李民菊;;对晋南中条山区“7.29”山洪灾害防御的思考[A];山西省第十一届青年优秀水利科技论文选集[C];2012年

6 王树峰;米玉华;;河北省山洪灾害特点及防治[A];中国首届城市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王树峰;米玉华;;河北省山洪灾害特点及防治[A];中国水利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S3防汛抗旱减灾[C];2013年

8 吴学生;;山洪灾害防御系统预警指标的确立方法探讨[A];水与水技术(第3辑)[C];2013年

9 张平仓;;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划[A];第八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姬威;;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在爱辉区防汛体系中应用[A];中国水利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S3防汛抗旱减灾[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聂建春;加强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宣传[N];安徽日报;2007年

2 记者 王鑫;国家防总召开部分省(市、区)防御山洪灾害座谈会[N];中国水利报;2002年

3 通讯员 闫靖靖;陕西全力提升山洪灾害防御能力[N];中国气象报;2010年

4 王剑;陕西全力提升山洪灾害防御能力[N];黄河报;2010年

5 通讯员 吴泽坤;宁强山洪灾害防御试点建设通过国家验收[N];汉中日报;2010年

6 宗禾;河南下达山洪灾害补助资金1.3亿元[N];中国财经报;2011年

7 本报通讯员 邹开国 尹小东;让群众远离山洪灾害[N];中国水利报;2012年

8 董英 记者 贾红路;我省加快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N];黑龙江日报;2012年

9 记者 宋振峰;全省80个县完成山洪灾害预警工程建设[N];甘肃日报;2013年

10 记者 何静;年内我区将基本建成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防治体系[N];西藏日报(汉);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效雨;重庆市山洪灾害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刘鑫W,

本文编号:16639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6639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a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