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速率对不同变质程度煤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
本文选题:加压速率 切入点:变质程度 出处:《煤矿开采》2015年01期
【摘要】:为研究不同加压速率对吸附性能的影响,采用美国康塔仪器公司研制的i Sorb HP2高压气体吸附分析仪对门克庆矿、沙曲二矿、阳泉五矿3种不同煤阶煤样,进行了不同加压速率下的瓦斯吸附常数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加压速率对瓦斯吸附常数影响非常明显;对特定煤阶煤样,随着加压速率增大,吸附常数a有减小趋势,吸附常数b有增大趋势,煤阶越高,瓦斯吸附常数受加压速率的影响程度越大。因此,对于不同煤阶煤样,加压速率应适当调整,以提高其指导现场应用的作用。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pressure rates on adsorption performance, I Sorb HP2 High pressure Gas adsorption Analyzer developed by Conta instrument Company of USA was used to analyze three kinds of coal rank coal samples from Menkeqing Mine, Shaqu No.2 Mine and Yangquan Minerals Min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sure rate has an obvious effect on the gas adsorption constant, and the adsorption constant a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ressure rate for specific coal rank coal samples. The adsorption constant b has an increasing tendency, and the higher the coal rank is, the greater the gas adsorption constant is affected by the pressure rate. Therefore, for different coal rank coal samples, the pressure rate should be adjusted appropriately in order to improve its function of guiding the field application.
【作者单位】: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全分院;煤炭资源高效开采与洁净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1ZX05040-001-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12CB201206)
【分类号】:TD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庆玲,崔永君,曹利戈;煤的等温吸附实验中各因素影响分析[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4年02期
2 钟玲文,郑玉柱,员争荣,雷崇利,张慧;煤在温度和压力综合影响下的吸附性能及气含量预测[J];煤炭学报;2002年06期
3 张庆玲,曹利戈;煤的等温吸附测试中数据处理问题研究[J];煤炭学报;2003年02期
4 张群;崔永君;钟玲文;张庆玲;降文萍;李育辉;;煤吸附甲烷的温度-压力综合吸附模型[J];煤炭学报;2008年11期
5 张天军;许鸿杰;李树刚;任树鑫;;温度对煤吸附性能的影响[J];煤炭学报;2009年06期
6 陈青;杨宏民;王兆丰;陈向军;夏会辉;;高压容量法测定吸附常数-低压点对甲烷吸附常数测定结果的影响[J];煤矿安全;2012年09期
7 陈向军;刘军;王林;戚灵灵;;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孔径分布及其对吸附常数的影响[J];煤炭学报;2013年02期
8 王文林;谭蓉晖;王兆丰;;吸附平衡时间对瓦斯吸附常数测值的影响[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9 李树刚;赵鹏翔;潘宏宇;肖鹏;;不同含水量对煤吸附甲烷的影响[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张晓东,桑树勋,秦勇,张井,唐家祥;不同粒度的煤样等温吸附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振华;陈绍杰;;水分及温度对煤吸附甲烷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S2期
2 马德文;邱楠生;谢增业;许威;;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田异常高压演化研究[J];沉积学报;2011年05期
3 张小东;秦勇;桑树勋;;不同煤级煤及其萃余物吸附性能的研究[J];地球化学;2006年05期
4 张小东;刘浩;刘炎昊;苏现波;;煤体结构差异的吸附响应及其控制机理[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5 王志文;潘保芝;李舟波;夏志林;龚劲松;徐卫良;;基于等温吸附线的煤层气储层的测井评价技术[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0年04期
6 马行陟;宋岩;柳少波;姜林;洪峰;;构造抬升过程中煤储层吸附能力的耦合效应及控制因素[J];地学前缘;2012年04期
7 傅雪海;秦勇;权彪;范炳恒;王可新;;中煤级煤吸附甲烷的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研究[J];地质学报;2008年10期
8 苏现波;陈润;林晓英;宋岩;;吸附势理论在煤层气吸附/解吸中的应用[J];地质学报;2008年10期
9 郝富昌;刘明举;孙丽娟;;基于瓦斯地质图的工作面突出区域预测技术[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李树刚;赵鹏翔;林海飞;潘宏宇;成连华;魏宗勇;;混煤质量比对吸附常数及放散初速度的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丽萍;;考虑吸附变形的煤层气流固热耦合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程根银;陈绍杰;;温度对平衡水分煤样吸附常数影响的实验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贾军萍;;水份对煤瓦斯吸附特性的影响[A];2006年全国瓦斯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钟玲文;李彬刚;降文萍;晋香兰;;腐泥煤、烛煤和树皮煤的吸附性能及机理解释[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5 张庆玲;;二元气体在等温吸附过程中组分气体浓度的变化规律[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6 赵兴龙;汤达祯;许浩;陶树;陈贞龙;;煤变质作用对煤吸附能力的控制作用机理[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余维初;胡琼;赖晓芹;肖想松;刘万琴;;多功能煤层气等温吸附与钻井液污染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应用[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宏民;井下注气驱替煤层甲烷机理及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肖知国;煤层注水抑制瓦斯解吸效应实验研究与应用[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松航;煤储层气体运移特征和CO_2-ECBM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李建楼;声波作用下煤体瓦斯解吸与放散特征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丽萍;低渗透煤层气开采的热—流—固耦合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6 孙维吉;煤渗透和吸附变形规律实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7 崔永君;煤对CH_4、N_2、CO_2及多组分气体吸附的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3年
8 于洪观;煤对CH_4、CO_2、N_2及其二元混合气体吸附特性、预测和CO_2驱替CH_4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9 文国军;煤层气近水平孔钻进原位探测与水力纠偏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10 李志强;重庆沥鼻峡背斜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及有利区带预测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锐;泥浆介质非等压条件下煤芯瓦斯解吸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何志刚;温度对构造煤瓦斯解吸规律的影响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任子阳;阳泉无烟煤对CH_4、CO_2吸附特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攀;水分对构造煤瓦斯解吸规律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郑艳敏;煤氧化的反应机理函数和热效应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于宝种;阳泉无烟煤对N_2-CH_4二元气体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崔鹏飞;鲁班山井田瓦斯地质规律与瓦斯预测[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晓华;水分对阳泉3号煤层瓦斯解吸规律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魏惠;钢渣对磷的吸附与解吸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年军;深部煤体瓦斯吸附规律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振华;陈绍杰;;水分及温度对煤吸附甲烷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S2期
2 钟玲文;煤的吸附性能及影响因素[J];地球科学;2004年03期
3 秦勇;国外煤层气成因与储层物性研究进展与分析[J];地学前缘;2005年03期
4 唐书恒,杨起,汤达祯;二元混合气体等温吸附实验结果与扩展Langmuir方程预测值的比较[J];地质科技情报;2003年02期
5 张力,何学秋,聂百胜;煤吸附瓦斯过程的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0年06期
6 鲜学福;辜敏;;有关间接法预测煤层气含量的讨论[J];中国工程科学;2006年08期
7 张国华;韩永辉;侯凤才;张锦鹏;;含瓦斯煤带压解吸规律的实验研究[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赵志根,唐修义;对煤吸附甲烷的Lang muir方程的讨论[J];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9 王恩元,何学秋;煤岩等多孔介质的分形结构[J];焦作工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10 张庆玲,崔永君,曹利戈;煤的等温吸附实验中各因素影响分析[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肖知国;煤层注水抑制瓦斯解吸效应实验研究与应用[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时音;煤储层固—液—气相间作用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继峰,赵吉寿,颜莉;磷酸铝类材料对铬(Ⅵ)吸附性能的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3年02期
2 邓迟;翁杰;周绍兵;卢雄;汪建新;冯波;屈树新;李孝红;;羟基磷灰石表面吸附性能的研究综述[J];材料导报;2007年09期
3 梁秦秦;邵敏;宋兆伟;刘今强;;微量有机硅的分析及其在不同基质上的吸附性能[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4 周惠南;李贵云;游贤贵;;叔胺浸渍树脂对金属的吸附性能[J];成都科技大学学报;1986年04期
5 陈林;盐泽螺旋藻对印染废水吸附性能的研究[J];四川丝绸;2003年02期
6 赵春禄,刘娟,刘振儒;壳聚糖衍生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J];环境科学;2004年S1期
7 黄美荣;李振宇;谢芸;李新贵;;三聚氰胺对银离子的吸附性能[J];工业水处理;2006年01期
8 周惜时;秦普丰;;粉煤灰吸附性能的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6年06期
9 丁纯梅;宋庆平;王崇侠;叶根银;戚艳;;壳聚糖对印染废水吸附性能的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8年08期
10 李帅兵;张新;殷国华;;影响粉煤灰吸附性能的试验研究[J];粉煤灰;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振华;王鑫;贾亚可;;碱对粉煤灰的活化及吸附性能的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6分册)[C];2010年
2 徐文青;朱廷钰;匡俊艳;荆鹏飞;;粉煤灰物化性质对汞吸附性能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3 邓思维;康学军;;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在几种微纳材料上吸附性能比较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王丰;黄龙;徐贤伦;;凹凸棒粘土对汞的吸附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方齐乐;陈宝梁;;碳纳米管对水中高氯酸根的吸附性能及作用机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6 邱会东;唐黎琼;;棕榈树皮对废水中铅吸附性能的研究[A];2007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暨《材料导报》编委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孙剑平;崔淑霞;胡俊生;班福忱;李慧星;;分子筛对甲醛分子吸附性能的研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8 王琴会;王超展;卫引茂;;基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新型螯合树脂制备及其吸附性能[A];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2012)会议手册[C];2012年
9 易发成;;沸石的活化处理及其对铅、钴的吸附性研究[A];2005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郑怀礼;孙秀萍;陈春艳;刘宏;王白雪;廖华;;二乙烯三胺乙基聚合物的合成及对重金属离子的捕集吸附性能[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期嘉宾 海澜集团科研部工程师 杨自治;谱写羊毛与其他纤维的和谐乐章[N];中国纺织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罗凡;低温等离子体改性碳材料吸附性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尹先升;锆酸锂材料的设计、合成及高温CO_2吸附性能[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李爽;锶、铯、铀在绵阳某地紫色土中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4 郑红;新型吸附材料的合成及其对痕量元素和有机染料吸附性能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5 马非;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6 韩彩芸;铝基介孔吸附材料的合成与As(Ⅴ)吸附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7 钱晓荣;阳离子木屑纤维素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与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际童;固态胺吸附剂的制备及二氧化碳捕集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9 陈绍云;脱除二氧化碳中微量一氧化氮的吸附剂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陈;蛭石对钙镁阳离子的吸附性能探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2 张丽丽;硅镁胶的合成与吸附性能[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刘超;多孔炭材料的制备及其二氧化碳吸附性能的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
4 钟隆春;燃煤电厂飞灰汞吸附性能评价及其机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5 何国利;氙气的吸附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6 唐文清;碳羟基磷灰石的合成及吸附性能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7 蔺华林;A型分子筛的离子交换及吸附性能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8 林雅洁;层状双氢氧化物对含氧阴离子污染物的吸附性能与作用机制[D];浙江大学;2014年
9 杨婧;固定床反应器中复合脱氟剂吸附性能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刘琳;海藻酸盐/埃洛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697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669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