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工作面停采期间瓦斯与煤自燃融合治理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1 17:06

  本文选题:过断层 切入点:停采 出处:《煤炭技术》2015年07期


【摘要】:针对梁宝寺煤矿3308工作面过断层停采期间存在的瓦斯与煤自燃复合灾害,分析了导致工作面瓦斯浓度升高及煤自燃征兆的原因。建立了高位钻孔抽放瓦斯及防灭火一体化技术、隅角堵漏控氧技术、采空区注氮防灭火技术为基础的融合治理技术体系,结合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分别确定了相应的技术参数。通过现场应用,消除了工作面瓦斯与火复合灾害隐患,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对类似矿井和工作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Abstract]:In view of the combined disaster of gas and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n 3308 face of Liangbaosi Coal Mine during the period of stopping mining through fault, the causes of gas concentration increase and the signs of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are analyzed, and the integrated technology of gas drainage and fire prevention and extinguishing by high drilling hole is establishe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working face, the relevant technical parameters are determined by the fusion treat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of plugging and controlling oxygen in corner corner and the technology of nitrogen injection and fire extinguishing in goaf. The hidden danger of gas and fire in working face is eliminated, and good control effect is obtained,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uiding similar mines and working faces.
【作者单位】: 山东煤监局鲁西监察分局;肥城矿业集团梁宝寺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科技大学;
【分类号】:TD752.2;TD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刚;程卫民;周刚;;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规律的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年01期

2 杨志功;穆守丽;;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采空区注氮防灭火工艺的实践[J];煤矿安全;2008年05期

3 马伟;杨胜强;郑万成;徐全;张园园;;采空区高位钻孔瓦斯抽放与防灭火的一体化应用[J];煤炭技术;2009年10期

4 李金亮;陆伟;徐俊;;化学阻化剂防治煤自燃及其阻化机理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12年01期

5 张海权;王惠风;王向东;;大直径高位钻孔代替高抽巷抽采瓦斯的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2年06期

6 王刚;程卫民;谢军;周刚;;瓦斯含量在突出过程中的作用分析[J];煤炭学报;2011年03期

7 秦波涛;鲁义;殷少举;曹凯;王美光;;近距离煤层综放面瓦斯与煤自燃复合灾害防治技术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3年02期

8 刘云峰;张巨峰;谢亚东;赵之铭;冯青琦;党军;杨维泰;;高位钻孔采空区瓦斯抽采与洒浆防灭火技术实践[J];煤炭科学技术;2013年04期

9 阚占和;佟军;魏保民;刘智双;李杰林;;采空区高位钻孔瓦斯抽放技术应用与分析[J];中国矿业;2009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申;陈军权;张典;;基于神经网络的采空区自燃预测[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2年05期

2 姜弘军;张彦吉;褚强;;高位钻孔抽放采空区瓦斯在金能煤业分公司的设计与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年S1期

3 闫洁伦;刘毅;吕国臣;;瓦斯抽放参数的优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4 秦跃平;刘伟;郝永江;孙全;王亚茹;;采空区内埋“花管”注氮及效果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2年04期

5 程卫民;孙路路;张孝强;;基于氧气浓度分布规律的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的特征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2年05期

6 王刚;程卫民;潘刚;;温度对煤体吸附瓦斯性能影响的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年05期

7 邢真强;何启林;彭伟;;正行煤矿综放工作面采空区“三带”分布规律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3年02期

8 王少锋;王德明;曹凯;王帅领;;综放工作面不同回采时期采空区防灭火技术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3年04期

9 黄森林;;覆岩垮落带高度对高位钻孔瓦斯抽放效果影响的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3年06期

10 仇模伟;李希建;于宝宽;王冠;刘钰;;高位钻孔采空区瓦斯抽采技术应用效果分析[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何俊忠;杨宏伟;;SF_6示踪气体在采空区漏风量测定及注氮优化中的应用[A];2012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孙永亮;王军;;朱家店二坑采空区注氮前后CH_4分布规律分析[A];2012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王刚;程卫民;张睿;王海洋;;瓦斯含量法预测煤与瓦斯突出的应用与实践[A];第九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杰;矿业生态化开发的哲学研究及模式探索[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2 李峰;非间隔式注氮防灭火理论及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3 曹凯;综放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规律及高效防治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4 余陶;采空区瓦斯与煤自燃复合灾害防治机理与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5 高洋;煤矿开采引起的采空区瓦斯与煤自燃共生灾害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6 吕秀江;煤巷掘进影响区动态应力响应及对动力灾害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7 高魁;石门揭构造软煤诱发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8 李尧斌;瓦斯含量法预测煤与瓦斯突出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9 刘杰;煤与瓦斯压出动力演化过程及机理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10 唐一博;基于模型化合物的煤表面活性基团低温氧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家彪;新安矿采空区高位钻孔瓦斯抽采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周伟;水帘煤矿高位钻孔瓦斯抽采试验及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政伟;采空区瓦斯抽放技术在黄白茨矿的研究与应用[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政伟;采空区瓦斯抽放技术在黄白茨矿的研究与应用[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1年

5 李锋;鹤壁六矿顶分层开采工作面高位抽放技术优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6 刘松叶;邻近层钻孔瓦斯抽采效果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7 马骏驰;顶板高位斜交钻孔治理采空区瓦斯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8 刘昭;风水沟煤矿特厚煤层采空区防灭火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9 张龙;五沟矿俯采综采面采空区煤炭自燃危险性模糊综合评价[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10 贺帅帅;潘一矿1551(1)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抽采系统优化[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贵和;;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瓦斯与煤自燃综合治理技术[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2 肖辉;杜翠凤;;新型高聚物煤自燃阻化剂的试验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1期

3 文光才;煤与瓦斯突出能量的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3年06期

4 贾学军,张满圈,苏现保,张永明;矿井防灭火注浆系统的改造[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5年01期

5 刘朝文;张青松;陆伟;;防灭火阻化剂的载体——高性能泡沫的实验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年05期

6 姜弘军;张彦吉;褚强;;高位钻孔抽放采空区瓦斯在金能煤业分公司的设计与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年S1期

7 单亚飞;王继仁;邓存宝;洪林;王晓峰;;不同阻化剂对煤自燃影响的实验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8 卢国斌;耿铭;;采空区煤自燃机理及其防治技术研究现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2期

9 李同意;彭担任;张仁贵;;高位钻孔瓦斯抽放在回采工作面的应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8年04期

10 余熠;;综采面采空区遗煤氧化“三带”宽度的测定[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邵昊;高瓦斯易自燃采空区双层遗煤均压通风系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2 李宗翔;高瓦斯易自燃采空区瓦斯与自燃耦合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志勇;熊飞;丁文彦;;瓦斯狂魔几时休[J];民防苑;2005年02期

2 马增旭,赵凯;双石墙预留排瓦斯巷在新立矿的应用[J];煤炭技术;2005年05期

3 程建军;;专用排瓦斯巷应用问题的探讨[J];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2008年03期

4 杨洋;郭佳;郭力;;基于极值统计理论的瓦斯浓度预测模型研究[J];中国煤炭;2009年06期

5 郭美玲;;瓦斯形成的地质因素及其防治对策[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鹿瑾;张剑英;牛光东;王青青;赵艳萍;;煤矿瓦斯浓度时间序列的分形特性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10年07期

7 王栓林;樊少武;马超;;突出危险性预测中的瓦斯浓度实时指标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0年05期

8 董丁稳;李树刚;常心坦;林海飞;;瓦斯浓度区间预测的灰色聚类与高斯过程模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年05期

9 童碧;黄伟;沈力军;沈颂策;;瓦斯浓度异常预警系统及应用[J];测控技术;2012年04期

10 芦军民;;井下快速排放瓦斯的方法[J];西部探矿工程;201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玉麟;王君杰;;低浓瓦斯综合利用新技术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吴强;张保勇;;瓦斯水合化技术研究进展[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下册)[C];2011年

3 王红卫;费奇;;智能瓦斯预报系统[A];企业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92年

4 李瑞敬;;瓦斯逆流现象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A];河北省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工作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杨双安;宁书年;张会星;姜铁明;;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预测瓦斯的研究成果[A];第六次全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大会文集[C];2005年

6 李长庚;;淮南矿区瓦斯浓缩技术应用及市场前景分析[A];2010年安徽省科协年会——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郭江涛;;风电瓦斯闭锁功能设计与现场实现[A];第五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0年

8 禄利刚;郭畅;程龙彪;;节能减排视角下我国瓦斯的抽采和综合利用[A];全国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及瓦斯治理技术理论与实践[C];2011年

9 彭苏萍;;瓦斯富集部位高分辨地震探测技术及其应用[A];中国煤炭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姜文忠;;采空冒落区瓦斯扩散-通风对流模拟研究[A];2007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经;把瓦斯变成拳头产品[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7年

2 罗虎昌;大湾矿瓦斯月发电量创纪录[N];中国煤炭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陈晓军;“西北第一瓦斯站”的尴尬[N];甘肃日报;2006年

4 白增安邋郭东;救援围绕降低瓦斯浓度展开[N];河北日报;2007年

5 张沉;山西的新瓦斯时代[N];经济观察报;2006年

6 胡明军;打通一矿治理岩溶瓦斯有新招[N];经理日报;2008年

7 张延颖;河北金牛葛泉矿新装备筑牢瓦斯防线[N];中国矿业报;2008年

8 记者 王新生邋通讯员 张延颖;葛泉矿新装备筑牢瓦斯防线[N];中国矿业报;2008年

9 解张伟;将“第一杀手”变成能源新宠[N];中国矿业报;2005年

10 记者 钱海山 通讯员 袁宏伟;河南最大瓦斯电厂年底投产[N];中国煤炭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丁稳;基于安全监控系统实测数据的瓦斯浓度预测预警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2 李刚;瓦斯浓度的分形分析与混沌预测模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3 刘彦伟;煤粒瓦斯放散规律、机理与动力学模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刘纪坤;煤体瓦斯吸附解吸过程热效应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5 陈向军;外加水分对煤的瓦斯解吸动力学特性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6 魏明尧;含瓦斯煤体气固耦合渗流机理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7 罗维;双重孔隙结构煤体瓦斯解吸流动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8 刘延保;基于细观力学试验的含瓦斯煤体变形破坏规律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9 程庆迎;低透煤层水力致裂增透与驱赶瓦斯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10 李建楼;声波作用下煤体瓦斯解吸与放散特征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时天;基于混沌时间序列的瓦斯浓度预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2 孙锐;泥浆介质非等压条件下煤芯瓦斯解吸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孙维吉;不同孔径下瓦斯流动机理及模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4 管玲玲;基于蓝光平台的瓦斯浓度分析的研究与实现[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5 阎东慧;高瓦斯矿井掘进通风瓦斯浓度预测神经网络模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6 杨静;矿用瓦斯浓度检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工业大学;2014年

7 赵勇;煤吸附/解吸瓦斯的低频振动特性试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8 李铭辉;采动条件下煤岩力学特性及瓦斯运移时空演化规律[D];重庆大学;2013年

9 丁润东;瓦斯粉尘协同检测与预警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3年

10 周翔;瓦斯监测数据及瓦斯流分析与程序设计[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964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6964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9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