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电脉冲致裂试验及其在煤层气开采中的应用分析
本文选题:高压电脉冲 切入点:致裂作用 出处:《煤矿安全》2017年10期
【摘要】:为了分析高压电脉冲致裂作用特征及其对煤层气开发作用,以混凝土试样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无应力状态下试样裂隙分布特点及其扩展特征。结果表明,高压电脉冲对试样具有明显的致裂作用;经过高压电脉冲作用后,试样表面出现裂隙网络,其中主裂隙数目为2~4条,长度为25~32cm;试样裂隙从钻孔周围开始,其扩展过程可分为应力积累、缓慢发展、快速发展及破坏4个阶段。高压电脉冲通过液电效应产生的冲击波对试样进行破裂作用,同时冲击波引起的水楔效应等对煤体裂隙的生成也有促进作用。高压电脉冲能够改善瓦斯流动情况,从而提高煤层气产量。
[Abstract]:In order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racture induced by high pressure electric pulse and its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albed methane, the crack distribution and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ncrete samples under stress free state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 voltage electric pulse has obvious effect on the fracture of the sample, and after the high voltage electric pulse, the fracture network appears on the surface of the sample, in which the number of the main cracks is 24, the length is 2532 cm, and the crack of the sample begins around the borehole.The process of expansion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stress accumulation, slow development, rapid development and failure.The high voltage electric pulse can break the sample through the shock wave produced by the hydro-electric effect, and the water wedge effect caused by the shock wave can als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coal fracture.High voltage electric pulse can improve gas flow and thus increase coal bed methane production.
【作者单位】: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4216) 陕西省工业科技攻关资助项目(2016GY-176)
【分类号】:TD71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宇靖;国家“九五”科技攻关煤层气项目五个专题通过验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1年01期
2 梅文;云南省稳步推进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工作[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01年02期
3 隋玉林;抚顺煤层气项目规划与发展[J];中国煤层气;2004年01期
4 谢然浩;;首个煤层气产业化示范项目投入商业运营[J];安全与健康;2006年01期
5 林宗虎;;煤层气——一种亟待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J];工业锅炉;2006年03期
6 朱志敏;沈冰;谢晓东;;四川省煤层气开发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年03期
7 范章群;;煤层气解吸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煤层气;2008年04期
8 杜丽娟;;浅谈煤层气的开发与利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11期
9 ;煤层气开发系列技术获重大技术创新[J];地质装备;2010年06期
10 杨靖毅;龙祖根;杨秀美;;中美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对比分析及展望[J];煤;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左景栾;孙晗森;;国内外煤层气开发技术综述[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房超;陈贵峰;孙铭伟;;中国煤层气开发模式对比及开发技术研究[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吴立群;焦养泉;李绍虎;潘思东;王小明;;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科学设置[A];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中国科协第224次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白建梅;秦义;石惠宁;王胜利;段宝玉;;煤层气低成本排采技术探讨[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实践[C];2007年
5 王红霞;王遇冬;薛岗;刘yN;王登海;;山西沁水煤层气地面集输工艺的实践与认识[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秦万成;陈仕林;;沁南煤层气田地面工程建设[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周丽霞;李震;;煤层气综合利用的发展方向和环境效益[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论坛专辑[C];2007年
8 吴翔;徐晓燕;;煤层气有利区评价方法研究[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孙景来;;煤矿区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模式的研究[A];探索建立煤矿区煤层气立体抽采与经济利用产业化体系,推动煤矿瓦斯治理、立体抽采技术示范与煤层气资源综合利用——全国煤矿瓦斯抽采利用与通风安全技术现场会煤矿瓦斯抽采与通风安全论文集[C];2013年
10 孟召平;田永东;李国富;;煤层气开发地质学及其研究的内容与方法[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易茗忻;企业直接排放煤层气将受限[N];中国工业报;2006年
2 特约记者 陈继军 武保洲;煤层气:产业化开发指日可待[N];中国化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徐建军;四大煤炭集团投身煤层气[N];中国证券报;2006年
4 记者 常曙瑜;河南局煤层气钻井技术享誉全国[N];中煤地质报;2006年
5 记者 涂露芳;煤层气明年起大规模商业开发[N];北京日报;2007年
6 侯利红;煤层气开发“声大钱少” 业界呼吁政策配套[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7 沙玛建峰;中联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揭牌[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8 王佑;壳牌首次进入中国煤层气市场控股山西项目55%[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9 李志军;煤层气的“亮点”效应[N];山西日报;2008年
10 郭爱鱼;泽州县近万户农民用上煤层气[N];太行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蕾;煤层气解析—扩散—渗流问题的数值模拟方法及理论[D];山东大学;2015年
2 吴世跃;煤层气与煤层耦合运动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袁松;煤层气水平井随钻岩性判识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2 安东杰;余吾煤业煤层气开发地质条件评价与区块划分[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3 刘路明;用于煤层气抽放实验的超声波发生器设计与实现[D];重庆大学;2008年
4 李沛;煤层气田手机终端智能巡检系统研究与开发[D];江南大学;2014年
5 韩保山;废弃矿井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方法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3年
6 刘泽江;煤层气开发项目的经济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7 荣蕾;液化煤层气装置除氧氮精馏塔稳态动态模拟及智能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8 昝明军;煤层气开采后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D];河南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115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711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