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海洋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
本文选题:海洋灾害 + 间接经济损失 ; 参考:《统计与信息论坛》2015年12期
【摘要】:在清晰界定海洋灾害间接经济损失基础上,应用投入产出模型,以2010年浙江省海洋灾害为例,对其间接经济损失进行评估。结果显示:2010年浙江省海洋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达706万元,约占总损失的25%,其中制造业的间接经济损失在总损失中占比是最高的。最后,从海洋灾害预警体系建立、防灾减损措施制定等方面,提出了对提升中国海洋防灾减灾能力的相关启示。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clearly defining the indirect economic losses of marine disasters, the input-output model is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indirect economic losses of marine disasters in Zhejiang Province in 2010.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direct economic loss of marine disaster in Zhejiang Province reached 7.06 million yuan in 2010, accounting for 25% of the total loss, among which the indirect economic loss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the highest.Finally,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marine disaster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measur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enlightenment to enhance the capability of marin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in China.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对称PPP模式下风暴潮灾害保险合作机制研究》(71503238)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基于SSIO模型的风暴潮灾害综合损失评估及保险参与对策研究》(14YJCZH223)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项目《多元协同的海洋灾害保险参与机制研究》(BS2014HZ017)
【分类号】:P74;X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宝瑜;马克卫;;中国社会核算矩阵编制方法研究[J];统计研究;2011年09期
2 赵阿兴,马宗晋;自然灾害损失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1993年03期
3 曹玮;肖皓;;基于CGE模型的极端冰雪灾害经济损失评估[J];自然灾害学报;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兰芳;;区域农业水旱灾害风险评价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9期
2 杨仕贤;张好艳;张春红;胡容;杨丽琼;;气象灾害损失评估技术及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8期
3 高霞霞;苏伟;谢佰承;陆魁东;高曙;;基于GIS的湖南洪涝灾害农业风险评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4 刘高峰;李娜;;城市洪水灾害损失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22期
5 韩宝山;刘晓君;赵艳梅;;淇县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9期
6 韩平;程先富;;洪水灾害损失评估研究综述[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年04期
7 赵铁珍;高岚;柯水发;温亚利;;美国白蛾入侵损失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8 赵阿兴;叶楠;;我国农村小额保险经营模式的利弊分析[J];保险研究;2008年08期
9 沈瑜,徐婷婷,李祚泳;基于GA优化的灾情评估普适公式[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李祚泳,,邓新民;灾情的B-P网络评估新模型[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洪举;寇纲;孙巧利;石勇;;一种新的基于Simos过程和K均值聚类算法的自然灾害综合评估模型及实例分析[A];经济全球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解伟;李宁;吴吉东;张鹏;刘雪琴;温玉婷;;巨灾风险分担模式概念模型的定量化实现[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蔡立梅;周永章;石丙飞;窦磊;付伟;付善明;;地质灾害对广州城市建设发展的影响[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马清云;李佳英;王秀荣;王维国;高兰英;;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登陆台风灾害影响评估[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天气预报预警和影响评估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5 杨林;周信禹;薛建军;林炳干;官秀珠;高建芸;;2008年“凤凰”台风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综合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天气预报准确率与公共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王伟;尹哲;;九江市洪涝灾害评估方法极其防御系统的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天气预报准确率与公共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张方;;河南洪涝灾害灾后损失评估方法的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象灾害与社会和谐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李岚;齐昕;徐薇;张丽颖;吴晓宁;施亮;;灰色关联度在辽宁高速公路雾灾评估中的应用[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0公共气象服务政策体制机制和学科建设[C];2011年
9 王琛;何琬;程六满;;基于AHP/DEA的自然灾害损失评估模型初探[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向飞;;洪水灾害损失与保险补偿问题研究[A];中国保险学会学术年会入选文集2011(理论卷)[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彤;我国突发自然灾害应急救灾物资配送系统优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殷杰;中国沿海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春兴;森林生物灾害管理与法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朱新球;应对突发事件的弹性供应链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姜宁;基于风险耦合的交通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刘少军;基于多信息源的台风灾害实时评估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7 李宏;基于国民财富损失控制的自然灾害防灾减灾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李琼;洪水灾害风险分析与评价方法的研究及改进[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赵领娣;中国灾害综合管理机制构建研究——以风暴潮灾害为例[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10 王顺久;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伊吉美;大连市农业旱灾风险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秀峰;河北省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的气候评估技术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朱芳;新疆自然灾害的社会易损性评价[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傅春梅;基于GIS的城镇洪水灾害风险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刘亚敏;大型工程建设突发事故形成机理及其应急管理组织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钟颖颖;洋口港区雷击风险及预警方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7 俞布;杭州市台风灾害风险区划与评价[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8 王美双;浙江省台风灾害分析与风险评估[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9 毕俊擘;灌溉渗透诱发黄土滑坡风险分析与控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马景灏;中国海典型区域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预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赖明勇;吴义虎;肖皓;;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两型社会”建设——基于湖南省CGE模型的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李泽椿;;重视气象灾害的研究及预防[J];科技导报;2008年08期
3 叶成志;吴贤云;黄小玉;;湖南省历史罕见的一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分析[J];气象学报;2009年03期
4 中国经济的社会核算矩阵研究小组;中国经济的社会核算矩阵[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6年01期
5 秦昌才;;社会核算矩阵及其平衡方法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6 段志刚 ,冯珊,岳超源;北京市社会核算矩阵的编制[J];统计研究;2003年12期
7 万兴;范金;胡汉辉;;社会核算矩阵不同更新方法的比较研究[J];统计研究;2010年02期
8 张显东,梅广清;二要素多部门CGE模型的灾害经济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1999年01期
9 徐嵩龄;灾害经济损失概念及产业关联型间接经济损失计量[J];自然灾害学报;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均岐,钟江荣;地震间接经济损失研究综述[J];世界地震工程;2003年03期
2 吴吉东;李宁;温玉婷;胡爱军;崔维佳;张鹏;;自然灾害的影响及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6期
3 钟江荣,林均岐;地震间接经济损失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3年04期
4 黄渝祥,杨宗跃,邵颖红;灾害间接经济损失的计量[J];灾害学;1994年03期
5 卢永坤;周光全;安小伟;都吉夔;;汶川8.0级地震四川灾区间接经济损失评估初探[J];地震研究;2008年S1期
6 李春华;李宁;李建;吴吉东;;洪水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研究进展[J];自然灾害学报;2012年02期
7 都吉夔;张勤;宋立军;侯建盛;丁香;袁志祥;黄敏;卢永坤;;四川汶川8.0级地震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方法[J];灾害学;2008年04期
8 武靖源,韩文秀,徐杨,周年生;洪灾经济损失评估模型研究(Ⅱ)——间接经济损失评估[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年12期
9 胡爱军;李宁;史培军;郭海峰;赵晗萍;尹新怀;;极端天气事件导致基础设施破坏间接经济损失评估[J];经济地理;2009年04期
10 陈前;彭元琪;;冰雪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价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吴先华;郭际;;以间接经济损失评估为基础构建新型自然灾害救助体系的思考[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4分会场:极端天气事件与公共气象服务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张鹏;李宁;吴吉东;;灾害经济影响评估方法及恢复重建模拟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3 萧栋梁;;抗战时期湖南经济损失研究[A];中华民族的抗争与复兴——第一、二届海峡两岸抗日战争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7年
4 王新荣;曾一兵;门蒙;;吸取丢源教训,加强法律监管[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核科技、核应用、核经济论坛[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河南省巩义市人民检察院 赵玮 赵卫东;灭火材料费应认定为间接经济损失[N];检察日报;2010年
2 梁建国邋通讯员 滕理忠;直接损失20万就要立案[N];温州日报;2007年
3 实习记者 朱志升 通讯员 吾甫力喀斯木;前三季度农业受灾损失同比减少[N];阿克苏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邹红辉;冰灾夺走衡阳200亿[N];衡阳日报;2008年
5 张纪;贵航应对暴雨袭击 抓紧恢复科研生产[N];中国航空报;2008年
6 白云区委宣传部;众志成城 谱写白云壮歌[N];贵阳日报;2008年
7 郭文军 王显东 赵树权 刘小强;昊融集团: 齐心协力缚蛟龙[N];吉林日报;2010年
8 ;火灾特点和危害[N];黄南报;2007年
9 郑吉平;不信东风唤不回[N];毕节日报;2008年
10 ;安全问答[N];江苏经济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史岩;震损公路交通系统间接经济损失评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霞;气象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方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杜兴;地震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孙慧娜;重大自然灾害统计及间接经济损失评估[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杨灵娟;基于SAM乘数模型的暴雨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41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741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