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热电冷联供降温系统经济效益分析
本文选题:矿井降温 + 热电冷联供 ; 参考:《煤炭工程》2015年08期
【摘要】:热电冷联供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热能利用效率最高的能量供给方式之一。论文以淮南矿区热电冷联供矿井降温工程为例,全面分析了全系统产生的经济效益,着重说明了将瓦斯综合利用发电、矿井供热、矿井降温系统融合形成热电冷联供系统产生的额外经济效果,为高瓦斯矿井设计矿井降温工程方案分析时提供参考。
[Abstract]:Cogeneration of heat, electricity and cooling is one of the most efficient energy supply methods in the world. Taking the coal mine cooling project of Huainan mining area as an example,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whole system a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and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gas to generate electricity and heating in the mine are emphasized. The combination of cooling system of coal mine and cooling system can produce additional economic effect, which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analysis of mine cooling project in high gas mine design.
【作者单位】: 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
【分类号】:TD72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吴文涛;热电厂采用热、电、冷三联供技术的节能分析[J];湖北电力;2004年01期
2 李红阳;;矿井降温系统技术经济分析[J];煤矿安全;2009年03期
3 任建广;王国保;李风军;;瓦斯发电站烟气余热利用技术[J];科技信息;2008年31期
4 张皖生;吴正欣;;发展热电冷联供,实现煤矿节能减排[J];中国煤层气;2009年02期
5 杨永强;刘士喜;聂海军;;瓦斯发电机组烟气余热利用实践[J];中州煤炭;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付斌;;热电冷联供技术在丁集煤矿的应用和研究[J];低碳世界;2013年09期
2 逄锦伦;;煤矿低浓度瓦斯直接焚烧余热制冷技术在煤矿热害治理领域的探索[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4年05期
3 葛莉瑶,胡三高,徐鸿;合理用能原则及两类应用的分析[J];华北电力技术;2005年06期
4 丁一慧;;煤炭企业节能环保有关问题探讨[J];煤炭工程;2011年08期
5 杨丁丁;王佰顺;周生国;;热电冷联产技术在深井热害治理中的应用[J];煤炭工程;2012年11期
6 徐福胜;;朱集东矿井下制冷方案优选及降温效果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23期
7 韩德明;王建鑫;;鄂尔多斯露天煤矿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J];露天采矿技术;2014年06期
8 李建广;应中宝;武逢平;洪丹丹;;国产瓦斯发电机组单位瓦斯发电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煤层气;2011年04期
9 韩国芳;;瓦斯发电机组余热利用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胡琳龙;黄玉均;杜德奎;何立菊;陈诚;;瓦斯发电余热回收装置应用研究[A];第十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专题二:安全技术及工程[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金宝;油页岩原位开采地下冷冻墙联合制冷系统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寿元;周源山煤矿深部热害分析及掘进工作面热环境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2 孙星;新型自洁净式矿用空冷器的研发与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3 葛莉瑶;热电联产系统性能评价及案例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4 张晓云;超深矿井集中降温冷源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5 张霖;基于S7-300 PLC的煤层气发电生产过程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6 于磊;油页岩原位开采地下冷冻墙制冷系统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张俊锋;煤矿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8 贺黎明;高温热害矿井环境保障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9 张晓雷;矿井隔热材料的研制及其性能的试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10 杨丁丁;朱集矿热害特征及其控制效果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矿井降温技术研究情况[J];煤矿安全;1980年02期
2 ;矿井降温技术的50年历程[J];煤矿安全;2003年S1期
3 张朝昌,厉彦忠,苏林,徐东来,朱兴明;透平膨胀制冷在高温矿井降温中的应用[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金学玉;利用恒温水源进行矿井降温[J];煤矿安全;2004年06期
5 黄颖华;沈斐敏;;高温矿井降温技术研究动态[J];安全与健康;2006年21期
6 王成;杨胜强;;矿井降温措施综述[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8年01期
7 李红阳;;矿井降温系统技术经济分析[J];煤矿安全;2009年03期
8 王长彬;李奇;;冰浆矿井降温系统测控技术[J];现代矿业;2013年05期
9 韩环跃;;矿井降温措施实施效果分析[J];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2013年03期
10 胡春胜;高温矿井降温方案的选择与设计[J];煤炭工程师;199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秦立伦;高敏峰;;水源热泵在矿井降温中的应用[A];山东煤炭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煤矿地热防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朱杰;宋立谦;王飞波;;矿井降温新型冷媒流化冰[A];山东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朱杰;宋立谦;王飞波;;矿井降温新型冷媒流化冰[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六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均仿;李民刚;;煤矿热害治理方法浅析——人工及非人工降温的比较分析[A];山东煤炭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煤矿地热防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5 刘桂平;;平煤四矿瓦斯发电余热制冷矿井降温系统热经济性分析[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冯小凯;高温矿井降温技术研究及其经济性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2 王晓峰;高温矿井降温系统热湿交换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年
3 王伟;矿井用冷热电联产系统的制冷系统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4 杨天麟;煤矿工作面专用空气冷却器的研究与开发[D];天津大学;2007年
5 董昕s,
本文编号:18143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814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