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煤矿井下喷雾降尘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8 07:53

  本文选题:安全工程 + 喷雾 ; 参考:《安全与环境学报》2015年06期


【摘要】:为提高煤矿井下喷雾降尘效率和改善作业环境,研究相关影响因素与降尘效果间的关系。基于自行设计的喷雾降尘试验系统,采用粉尘质量浓度测定仪对井下常用的螺旋形压力喷嘴在不同喷雾压力、喷嘴直径、风流粉尘质量浓度及巷道风速下的降尘效果进行了系统的测定。结果表明,1)随喷雾压力增加,全尘和呼吸性粉尘的降尘效率均不断增加;但当喷雾压力增加至8 MPa后,继续提高喷雾压力,降尘效率的提高不明显。2)在相同喷雾压力下,随喷嘴直径增加,全尘降尘效率不断增加;而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先增加后减小,在喷嘴直径为1.5mm时达到最大值。在耗水量相同的情况下,随喷嘴直径增加,全尘和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均下降。3)在井下喷雾降尘中,当耗水量不受限制时,为同时确保全尘和呼吸性粉尘的降尘效率,选择直径为1.5 mm的喷嘴较为合适;当耗水量受限制时,宜选择直径为1.2 mm的喷嘴。4)随风流粉尘质量浓度增加,全尘和呼吸性粉尘的降尘效率均有所提高。5)随巷道风速增加,全尘和呼吸性粉尘的降尘效率均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且巷道风速对呼吸性粉尘的影响更为明显。对于煤矿井下喷雾降尘,工作面风速对全尘降尘效率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对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有较大的影响。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pray dust control and improve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the dust control effect was studied. Based on the self-designed spray dedusting test system, the spiral pressure nozzles, which are commonly used in downhole, are measured by dust mass concentration tester at different spray pressures and nozzle diameters. The dust concentration of air flow and the dust reduction effect under the wind speed of roadway were systematically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dusting efficiency of both total dust and respiratory dust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pray pressure, but when the spray pressure increased to 8 MPa, the spray pressure continued to increase, and the dust reduction efficiency was no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t the same spray pressure. With the nozzle diameter increasing, the dust removal efficiency of the whole dust increased, while the dust removal efficiency of respiratory dust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and reached the maximum when the nozzle diameter was 1.5mm. In the case of the same water consump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nozzle diameter, the dedusting efficiency of both total dust and breathing dust decreased .3) in the downhole spray dust control, when water consumption is not limited, the dust reduction efficiency of both total dust and breathing dust is ensured simultaneously. When the water consumption is limited, the nozzle with diameter 1.2 mm should be selected. The dust reduction efficiency of both total dust and respiratory dust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air dust concentration. 5) the dust removal efficiency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unnel wind speed. The dust reduction efficiency of both total dust and respiratory dust decreased to some extent, and the influence of tunnel wind speed on respiratory dust was more obvious. For the coal mine, the effect of wind speed on the efficiency of dust removal is not obvious, but it has a great effect on the efficiency of dust removal of respiratory dust.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科技大学煤矿安全开采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4123)
【分类号】:TD71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振保;杨晨;孙春燕;舒新前;;煤尘润湿性的实验研究[J];煤炭学报;2011年03期

2 程卫民;薛娇;周刚;聂文;刘林胜;;基于红外光谱的煤尘润湿性[J];煤炭学报;2014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逢豪;李成;柳树成;付兴民;舒新前;;北京市PM_(2.5)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年S2期

2 Jing Yang;Dan-dan Liu;Bing-jie Liu;Min-min He;Ying-feng Wang;;Research on mine dustfall agents based on the mechanism of wetting and coagul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2014年03期

3 范鹏飞;刘邱祖;;液滴表面张力对煤尘润湿影响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J];中国粉体技术;2015年02期

4 温禄淳;刘邱祖;;粒径对矿井粉尘表面润湿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粉体技术;2015年04期

5 李庆钊;林柏泉;张军凯;石俊俊;代华明;;矿井煤尘的分形特征及对其表面润湿性能的影响[J];煤炭学报;2012年S1期

6 夏文成;杨建国;朱宾;王羽玲;;磨矿对氧化煤浮选效果的影响[J];煤炭学报;2012年12期

7 王超群;林柏泉;李庆钊;代华明;;煤尘表面含氧官能团对煤尘润湿性能的影响[J];煤矿安全;2014年05期

8 杨静;徐辉;高建广;刘丹丹;王英锋;;粒度对煤尘表面特性及润湿性的影响[J];煤矿安全;2014年10期

9 程卫民;薛娇;周刚;聂文;刘林胜;;基于红外光谱的煤尘润湿性[J];煤炭学报;2014年11期

10 张新花;徐翠翠;颜国强;黄启铭;;不同煤种润湿性影响因素分析[J];煤矿安全;201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程敢;浮选柱的多流态过程及其分选动力学[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罗洁;神华高惰质组煤的加氢液化反应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2 陈龙龙;焦坪矿区煤层气采收率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2年

3 孔艳丽;电厂原煤仓堵煤机理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孙银宇;煤尘润湿性研究及降尘剂复配方案[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德文;粉尘防治技术的最新进展[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0年01期

2 隋金君,胥奎;湿式旋流除尘中呼吸性粉尘除尘效率与风速关系的探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4年06期

3 郭胜均,张设计,吴百剑,李德文;气幕控尘模拟试验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5年01期

4 黄声树;我国煤矿粉尘防治技术的现状及进展[J];煤炭工程师;1998年03期

5 张代钧,鲜学福;煤大分子中官能团的红外光谱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5期

6 周刚;程卫民;王刚;聂文;;综放工作面表面活性剂除尘工艺[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9年11期

7 刘军,周蒲生,汤继昌;综采工作面短壁高压短时注水的应用效果分析[J];煤矿安全;1999年07期

8 杨静;谭允祯;顾景梅;伍修锟;;动态接触角测定法研究润湿剂对煤尘的润湿性能[J];煤矿安全;2008年12期

9 解兴智,傅贵;煤润湿性测量方法的探讨[J];煤炭科学技术;2004年02期

10 李战军,田会礼,孟海利,施建俊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水预湿降低爆破粉尘机理初探[J];煤炭科学技术;200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刚;综放工作面喷雾降尘理论及工艺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鑫;煤的湿润特性及新型湿润剂的实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矿用自动喷雾降尘器[J];劳动保护;1981年01期

2 王金泉,杨澎;一种实用新型的自动喷雾降尘装置[J];煤矿机电;1995年06期

3 马捷;喷雾降尘在煤炭装卸环境中的应用研究[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4 颜士华,夏孝明,赵正均;对磁化水喷雾降尘机理的认识[J];煤炭工程师;1997年02期

5 梁彤,马素平;应用于喷雾降尘的喷嘴设计浅析[J];机械管理开发;2003年01期

6 张永红,赵红兵,李继春;高压喷雾降尘机理分析[J];煤;2003年03期

7 李瑞升 ,宋召谦;采掘面风水喷雾降尘技术试验与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04年02期

8 马素平,寇子明;喷雾降尘机理的研究[J];煤炭学报;2005年03期

9 马素平;寇子明;;喷雾降尘效率的研究与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10 谢超;刘银;;煤矿巷道定点喷雾降尘方法探讨[J];煤矿机械;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程卫民;张立军;周刚;聂文;李建华;;综放工作面表面活性剂的喷雾降尘实验及其应用[A];2009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周刚;程卫民;王刚;陈连军;;年产600万吨综放工作面液压支架喷雾降尘装置优化设计[A];2009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设计;;采煤机尘源跟踪喷雾降尘系统的研究[A];第二十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张海霞;我市研发出环保喷雾降尘车[N];长治日报;2009年

2 记者 杨沛洁 通讯员 王小策;十二矿喷雾降尘效果好[N];平顶山日报;2009年

3 高翠芳 林凤斌;省会成立专职道路洒水队[N];河北日报;2006年

4 张海瑞 齐向真;力促一流省会城市建设[N];太原日报;2011年

5 梁新民 郭晋毅;我市投资3000万元改善环卫设施[N];太原日报;2006年

6 张宏新邋李志勇;白庄矿:喷雾装上“科技脑”[N];经理日报;2007年

7 孙晓亮;雾化气捕捉有毒气体[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1年

8 郭强;省城主干道“两天一洗”[N];山西经济日报;2007年

9 司马童;“治霾神器”莫成“公帑神耗”[N];宁波日报;2014年

10 王洪石 孔祥俊;青海能源11个项目获专利[N];中国煤炭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刚;综放工作面喷雾降尘理论及工艺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句海洋;综采工作面喷雾降尘理论及应用研究[D];华北科技学院;2015年

2 闫克楠;牵引式喷雾灭尘装备设计与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3 刘宝明;掘进机旋转喷雾降尘装置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4 梁彤;综采工作面喷雾降尘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3年

5 吴琼;综采工作面喷雾降尘机理及高效降尘喷嘴改进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6 刘广亚;综采面高效喷雾降尘系统的设计[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7 陈,

本文编号:18144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8144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b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