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隐伏断层煤矿底板采动突水规律数值模拟
本文选题:隐伏断层 + 底板突水 ; 参考:《煤矿安全》2015年11期
【摘要】:针对含隐伏断层煤矿底板采动突水过程中,采空区底板突水破坏区域存在空间分布的特征。在考虑采动岩体流固耦合作用的基础上,结合某矿工作面具体工程地质条件,应用RFPA2D-flow程序模拟了含隐伏小断层底板的采动突水过程,对底板破坏区域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了划分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含隐伏小断层条件下,断层采动活化,使底板更易沟通含水层,与完整底板相比,只有在工作面推进到第1条小断层时表现出类似的突水分阶段特征,之后则根据隐伏断层分布特征,表现出类似循环特征的突水增速区与流量平稳区之间的交替变化。
[Abstract]: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water inrush from the bottom plate of the mined - out area during the mining process of the bottom plate of the concealed fault coal mine ,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damaged area of the bottom plate is divided and analyzed considering the solid coupling effect of the mining face .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dden small fault , the floor is more easily communicated with the aquifer . Compared with the complete bottom plate , only when the working face advances to the first small fault , it shows similar water inrush phase characteristics , and then ,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dden fault distribution , the alternating change between the water inrush speed increasing zone and the flow plateau region of similar cycle characteristics is displayed .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13CB2279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4208,U1361209)
【分类号】:TD7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靳德武;刘英锋;冯宏;刘再斌;苏建国;张小鸣;;煤层底板突水监测预警系统的开发及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2011年11期
2 刘志军;胡耀青;;承压水上采煤断层突水的固流耦合研究[J];煤炭学报;2007年10期
3 黄存捍;黄俊杰;李振华;;煤层底板隐伏小断层突水数值模拟[J];煤矿安全;2013年10期
4 陈忠辉;胡正平;李辉;陈庆丰;;煤矿隐伏断层突水的断裂力学模型及力学判据[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万成;魏晨慧;张福壮;杨天鸿;;流固耦合模型用于陷落柱突水的数值模拟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2 王金安,彭苏萍,孟召平;岩石三轴全应力应变过程中的渗透规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3 王金安,彭苏萍,孟召平;承压水体上对拉面开采底板岩层破坏规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4 刘敦文,古德生,徐国元,黄仁东;采空区充填物探地雷达识别技术研究及应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杨天鸿,唐春安,刘红元,朱万成,冯启言;承压水底板突水失稳过程的数值模型初探[J];地质力学学报;2003年03期
6 刘增辉;杨本水;;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6年05期
7 王焕忠;邓寅生;曲鹏举;;平煤七矿庚组煤开采涌水量预测[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6年05期
8 张绪言;张百胜;康立勋;李宏星;;煤柱集中载荷特征及其对巷道围岩应力的影响[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年05期
9 陈学星;刘伟韬;张培森;;厚表土层薄基岩条件下分层开采覆岩破坏规律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年06期
10 李凯;茅献彪;李明;张春;倪海敏;彭岩;马超;;含水层水压对底板断层突水危险性的影响[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辛红旗;;采动引起底板破坏而引发煤矿突水的原因分析——以豫西某井田为例[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0年卷(下册)[C];2010年
2 焦殿志;徐冰寒;;煤层底板断裂结构岩层突(涌)水量估算研究[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3 朱术云;姜振泉;;郑州矿区采动底板构造控水及其防治研究[A];第八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尹尚先;武强;;背斜及承压水影响下巷道的力学特征和稳定性[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5 于庆磊;唐春安;杨天鸿;冯启言;唐世彬;;煤层开采引起覆岩三带分布规律的数值模拟[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青锋;王卫军;彭文庆;彭刚;;断层采动活化对南方煤矿岩溶突水影响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培森;林东才;刘庆龙;魏夕合;杨健;;深部变间距骑跨采巷道分段动态支护技术研究及应用[A];第七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2年
8 许延春;姚依林;陈胜然;柳昭星;;深部承压水上大采高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理论研究[A];综采放顶煤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综放开采30周年科技论文集[C];2012年
9 鲁海峰;姚多喜;梁修雨;郭立全;沈丹;;采动底板横观各向同性岩体应力解析解[A];《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vol.9 No.5[C];2013年
10 李天河;范启雄;张卫兵;;地下工程突涌水灾害研究最新进展及数值模拟[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九)——防灾减灾与国家安全[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东升;近距离保护层开采多场演化及安全岩柱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睿;煤层顶底板突水地质力学条件及其危险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3 孟筠青;煤层高压脉动注水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理论与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4 孙建;倾斜煤层底板破坏特征及突水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5 李伟;海石湾井田CO_2成藏演化机制及防治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6 唐守锋;基于声发射监测的矿井突水前兆特征信息获取方法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7 李根;基于模拟的水岩耦合变形破坏过程及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霍丙杰;复杂难采煤层评价方法与开采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9 于小鸽;采场损伤底板破坏深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10 尹立明;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突水机理基础实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晓亮;基于FLAC~(3D)的断层数值模拟及其应用[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汪国华;近距离上保护层开采卸压范围及临界层间距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徐星;采场底板突水判测系统及水害防治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陈彦军;复杂围岩条件极近距离薄煤层群开采相关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赵文娟;采动围岩运动规律与断层活动性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伟杰;基于渗流—应力耦合作用的裂隙型底板突水机理及危险性预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曾庆铭;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机理和保护对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蔡明锋;矿井工作面突水力电耦合场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张继华;急倾斜中厚煤层软底综采采场矿压规律及其控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孟海军;极近距离跨采底板巷道稳定性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湛;;光路自动切换保护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设想[J];电力系统通信;2006年02期
2 杨靖;汪吉林;李磊;王陆超;郭英海;;古交矿区断层带的导水性模拟实验预测[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1年02期
3 赵阳升,段康廉,胡耀青,杨栋,赵宝虎,马宇;块裂介质岩石流体力学研究新进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5期
4 王黎蒙;一种利用光纤测量磁场参数的新方法[J];光电子技术;1999年01期
5 汪淑容,熊燕玲,董永康;一种新型的光纤光栅传感动态解调方法[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6 张友生,陈松乔;C/S与B/S混合软件体系结构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年23期
7 张海明;董山;;基于微震监测技术的深部岩爆预警和断层突水监测[J];金属矿山;2011年06期
8 高召宁,石平五;急斜特厚煤层水平分段放顶煤安全开采的研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5年01期
9 黄存捍;冯涛;王卫军;刘辉;;断层影响下底板隔水层的破坏机理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10 王经明,龚乃勤,赵开泉,王苏建;煤层底板突水的自动化监测技术及其应用[J];煤矿设计;1998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燕中林;梁斌;刘亮;文龙;付小方;;地质雷达在成都平原隐伏断层中的应用[J];甘肃科学学报;2013年04期
2 余传涛;刘鸿福;张新军;;测氡法用于隐伏断层探测的实验研究[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10年05期
3 李忠生;地震层析技术在确定隐伏断层中的应用[J];西安工程学院学报;1999年S1期
4 张毅;徐如刚;余勇;朱志春;王雷;;高精度重力测量在隐伏断层探测中的应用[J];国际地震动态;2012年05期
5 崔洪庆,张振文;工作面前方隐伏断层综合预测方法[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王晓龙;程志平;邱尚文;;物探方法在探测隐伏断层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02期
7 马志飞;;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探测隐伏断层的正演模拟[J];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2009年04期
8 陈理;秦其明;甄广伟;王楠;白琰冰;陈超;;煤田隐伏断层的超低频频谱特征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3年08期
9 胡新宇;王连国;陆银龙;喻梅;;基于裂纹扩展的含隐伏断层底板突水评价[J];科技导报;2014年11期
10 刘春来;庹先国;黄连美;严永平;宋茜茜;王磊;刘静;钟红梅;;地下氡气测量推断隐伏断层走向[J];物探与化探;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刘鸿福;白春明;刘志刚;;用测氡技术在地表探测隐伏断层位置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2 刘春来;庹先国;黄连美;宋茜茜;王磊;刘静;;地下氡气测量推断地质隐伏断层走向初探[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9册)[C];2009年
3 武学明;邓洪亮;;三维地震探测煤矿隐伏断层关键技术与应用[A];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工程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8年
4 何召全;吴毅;;1271(3)工作面坑透异常区分析[A];2010年度淮南矿业集团煤炭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二)·地质专业[C];2010年
5 李建;;BD—4型超长电磁波探测仪的原理及应用[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6 解振伟;;无线电波坑道透视技术在黄沙矿构造探测中的应用[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本文编号:18540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854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