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发布时间:2018-05-07 12:21

  本文选题:GIS + 多源信息复合 ; 参考:《矿业安全与环保》2015年02期


【摘要】:分析总结了矿井煤层底板突水的影响因素,在系统收集与分析矿井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确定了影响张村煤矿二1煤层底板突水的主要因素。对水压、地质构造、隔水层厚度、采动矿压等因素进行了定量评价,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工具,引入多源信息复合方法,建立了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模型,并根据张村煤矿二1煤层底板的各影响因素的实际数据,对其底板寒灰突水危险性进行了评价,获取了有效的突水危险性评价结果。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water inrush from coal seam floor, and on the basis of systematically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mine hydrogeological data, determines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water inrush from coal seam No. 1 in Zhangcun Coal Mine. The factors such as water pressure, geological structure, water insulation layer thickness, mining pressure and so on are quantitatively evaluated. With the help of the spatial analysis tool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he multi-source information composite method is introduced to establish the risk assessment model of water inrush from coal seam floor.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data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al seam No. 1 in Zhangcun Coal Mine, the risk of water inrush of cold ash on the floor is evaluated, and the effective evaluation results of the risk of water inrush are obtained.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2071)
【分类号】:TD7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忠建;魏久传;郭建斌;徐建国;隋岩刚;;运用突水系数法和模糊聚类法综合评价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年01期

2 李娜娜;施龙青;李忠建;曲志超;孟宪营;郑俊军;;基于系统聚类法的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1年02期

3 张金才;煤层底板突水预测的理论判据及其应用[J];力学与实践;1990年02期

4 刘其声;;关于突水系数的讨论[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9年04期

5 李抗抗,王成绪;用于煤层底板突水机理研究的岩体原位测试技术[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7年03期

6 管恩太;;突水系数与煤矿水害防治[J];煤炭工程;2011年01期

7 王作宇,张建华,刘鸿泉,,宋晓平,王培彝,于树春,马东山;承压水上近距煤层重复采动的底板岩体移动规律[J];煤炭科学技术;1995年02期

8 钱鸣高,缪协兴,许家林;岩层控制中的关键层理论研究[J];煤炭学报;1996年03期

9 武强;张波;赵文德;刘守强;;煤层底板突水评价的新型实用方法Ⅴ:基于GIS的ANN型、证据权型、Logistic回归型脆弱性指数法的比较[J];煤炭学报;2013年01期

10 李白英;预防矿井底板突水的“下三带”理论及其发展与应用[J];山东矿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俊华;余国锋;;远距离卸压开采关键层位置效应初探[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张霖;;桃园矿高位钻孔瓦斯抽放参数优化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3 汪义国;;近距离煤层群被保护层开采瓦斯综合治理技术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4 梁运培;采场覆岩移动的组合岩梁理论[J];地下空间;2001年S1期

5 贺广零;;基于厚板理论的水平煤层顶板临界厚度的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6 王金安,彭苏萍,孟召平;承压水体上对拉面开采底板岩层破坏规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7 张心彬;程久龙;李丽;薛重生;;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在矿井奥灰突水预测中的应用[J];测绘科学;2006年06期

8 冯启言;孟磊;张海荣;李长河;;基于GIS的梁北煤矿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J];地理信息世界;2008年05期

9 李平;郭会荣;吴孔军;靳孟贵;李学问;;王河煤矿矿井涌水量数值模拟及预测[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罗勇,祁琦;煤层群多重开采上保护层防突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刚;梁冰;;采场覆岩层渗流场形成机理及其应用[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缪协兴;钱鸣高;;采动覆岩中的灰色结构[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9年

3 尹润生;刘宝振;;软岩巷道合理支护参数理论分析与研究[A];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与开采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C];2010年

4 尹润生;刘宝振;;泾河下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覆岩破坏高度实测研究[A];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与开采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C];2010年

5 吴基文;张朱亚;赵开全;韩东亚;段中稳;孙本魁;;淮北矿区高承压岩溶水体上采煤底板水害防治措施[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6 刘金辉;;沿空小煤柱强动压托顶煤巷道支护技术与应用[A];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理论技术与实践[C];2010年

7 谭小宁;缪协兴;;煤矿巷道围岩非连续性变形的数值模拟[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8 王庆照;林雪礼;井绪文;孔杰;;二次采动煤巷破坏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A];第八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翟德元;张镇;;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浅层地压控制技术研究[A];2010内蒙古煤炭工业科学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钱鸣高;许家林;缪协兴;;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及其应用[A];21世纪中国煤炭工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超;采动煤岩瓦斯动力灾害致灾机理及微震预警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睿;煤层顶底板突水地质力学条件及其危险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3 徐乃忠;低透气性富含瓦斯煤层群卸压开采机理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4 范晓刚;急倾斜下保护层开采保护范围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王红胜;沿空巷道窄帮蠕变特性及其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6 乔伟;矿井深部裂隙岩溶富水规律及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7 吴仁伦;煤层群开采瓦斯卸压抽采“三带”范围的理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8 孙建;倾斜煤层底板破坏特征及突水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9 惠功领;煤矿深部近距低采高上保护层开采瓦斯灾害协同控制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10 黄伟;基于流固耦合动力学的矿压显现与瓦斯涌出相关性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轶;浅埋深弱粘结薄基岩采面覆岩层移动规律及支架阻力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宋家勇;安林煤矿炮放面矿压显现规律及顶煤冒放性预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桂海;基于突变理论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评价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徐星;采场底板突水判测系统及水害防治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曹恒将;考虑动载的巷道顶板离层及控制的FLAC3D模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陈彦军;复杂围岩条件极近距离薄煤层群开采相关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赵文娟;采动围岩运动规律与断层活动性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伟杰;基于渗流—应力耦合作用的裂隙型底板突水机理及危险性预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曾庆铭;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机理和保护对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左贵强;沿空动压巷道平衡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心彬;程久龙;李丽;薛重生;;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在矿井奥灰突水预测中的应用[J];测绘科学;2006年06期

2 武强,陈s顂

本文编号:18568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8568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a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