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甲烷等温吸附模型对构造煤的适用性研究
本文选题:构造煤 + 超临界吸附 ; 参考:《煤矿安全》2017年06期
【摘要】:为探讨超临界条件下甲烷等温吸附模型对构造煤的适用性,以许疃矿为研究区采集样品,对相同煤级的5个煤样分别进行了空气干燥基和干燥无灰基甲烷等温吸附实验,以标准偏差为准分析了各模型的拟合效果。研究表明:模型对碎裂煤、片状煤甲烷超临界吸附拟合效果均较好,对揉皱煤、糜棱煤的拟合效果较差;D-R-3、D-A-1、D-A-2和D-A-3模型拟合效果较为理想,而BBET-1、D-R-1、D-R-2和F模型拟合效果较差。模型适用的压力范围及对p~0的处理、计算方法是影响超临界条件下模型适用性的重要因素。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applicability of methane isothermal adsorption model to tectonic coal under supercritical condition, five coal samples of the same coal rank were collected from Xutuan Mine, and the isothermal adsorption experiments of air drying and dry ash free methane were carried out respectively. The fitting effect of each model i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devi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has better fitting effect on broken coal and flake coal methane supercritical adsorption, while on crumpled coal and surfaced coal, the fitting effect of surfaced coal and surfaced coal is worse than that of D-R-3D-A-1D-A-2 and D-A-3 model, but the fitting effect of BBET-1 D-R-1 D-R-2 and F model is not good. The applicable pressure range of the model and the treatment of p0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model under supercritical conditions.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贵州省煤田地质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430317,41472134)
【分类号】:TD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熊健;刘向君;梁利喜;;页岩中超临界甲烷等温吸附模型研究[J];石油钻探技术;2015年03期
2 赵龙;秦勇;杨兆彪;申建;韩贝贝;张政;;煤中超临界甲烷等温吸附模型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4年05期
3 于洪观,范维唐,孙茂远,叶建平;煤中甲烷等温吸附模型的研究[J];煤炭学报;2004年04期
4 胡涛,马正飞,姚虎卿;甲烷超临界高压吸附等温线研究[J];天然气化工;2002年02期
5 张力,何学秋,王恩元,刘贞堂,马尚权;煤吸附特性的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6 周亚平,周理;超临界氢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1997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然超;基于吸附势理论的构造煤甲烷吸附/解吸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蒲明政;唐善法;姚逸风;周天元;薛汶举;;涪陵焦石坝地区页岩气吸附规律研究[J];钻采工艺;2017年04期
2 苗泽凯;李东;张学梅;程实;马青华;;LI吸附-流动方程对变温变压下煤层气吸附-解吸的表征[J];山西科技;2017年04期
3 唐润池;汪吉林;常溪溪;王林杰;亓宁;;超临界甲烷等温吸附模型对构造煤的适用性研究[J];煤矿安全;2017年06期
4 张亚飞;王建中;周来诚;刘杰;;柿庄南煤层气田管理模式及应用实践[J];中国煤层气;2017年03期
5 黄海帆;李希建;李维维;沈仲辉;;页岩气吸附分子模拟中宏观影响因素微观化[J];煤炭技术;2017年06期
6 马东民;李沛;张辉;李卫波;杨甫;;长焰煤中镜煤与暗煤吸附/解吸特征对比[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7年06期
7 金永飞;闫旭斌;岳宁芳;蒋志刚;;恒温解吸附煤样低温氧化特性试验研究[J];煤矿安全;2017年05期
8 薛景战;傅雪海;吴家浩;丁永明;;煤矿瓦斯中H_2S气体的吸附特性及其对治理的影响[J];地质与勘探;2017年03期
9 王蕾;;页岩气吸附相密度分子模拟研究[J];化工管理;2017年10期
10 赵春;;成庄区块3号煤层煤层气储层特征[J];煤;2017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贾靳;海孜煤矿86采区7#煤层粉化煤体瓦斯解吸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李钰魁;构造煤瓦斯吸附、解吸与扩散特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晓华;天然气复合吸附剂制备、储罐结构设计与实验[D];集美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健;刘向君;梁利喜;;基于吸附势理论的页岩吸附甲烷模型及其应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2 熊健;梁利喜;刘向君;张安东;;基于吸附势理论的页岩对甲烷吸附特性[J];科技导报;2014年17期
3 赵天逸;宁正福;曾彦;;页岩与煤岩等温吸附模型对比分析[J];新疆石油地质;2014年03期
4 高和群;曹海虹;丁安徐;龚月;李陈;叶建国;岳小金;;海相页岩和陆相页岩等温吸附特性及控制因素[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3年06期
5 杨峰;宁正福;孔德涛;彭攀;赵华伟;;页岩甲烷吸附等温线拟合模型对比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13年11期
6 郭为;熊伟;高树生;胡志明;刘洪林;于荣泽;;温度对页岩等温吸附/解吸特征影响[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3年04期
7 郭为;熊伟;高树生;胡志明;;页岩气等温吸附/解吸特征[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7期
8 闫建萍;张同伟;李艳芳;吕海刚;张小龙;;页岩有机质特征对甲烷吸附的影响[J];煤炭学报;2013年05期
9 赵金;张遂安;曹立虎;;页岩气与煤层气吸附特征对比实验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3年01期
10 林腊梅;张金川;韩双彪;朱亮亮;;泥页岩储层等温吸附测试异常探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温志辉;构造煤瓦斯解吸规律的实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庆玲,曹利戈;煤的等温吸附测试中数据处理问题研究[J];煤炭学报;2003年02期
2 于洪观,范维唐,孙茂远,叶建平;煤中甲烷等温吸附模型的研究[J];煤炭学报;2004年04期
3 张群,杨锡禄;平衡水分条件下煤对甲烷的等温吸附特性研究[J];煤炭学报;1999年06期
4 林腊梅;张金川;韩双彪;朱亮亮;;泥页岩储层等温吸附测试异常探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年06期
5 ;等温吸附法分离氖-氦-氮混合气试验技术总结报告[J];深冷技术;1977年05期
6 阮传明;;高压(容量法)等温吸附试验及其在煤层气勘查中的重要意义[J];新疆有色金属;2012年05期
7 马东民;温兴宏;;无烟煤对甲烷等温吸附解吸特性实验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7年02期
8 陈克山;;壳粉对水溶液中铜离子的等温吸附研究[J];北方环境;2012年06期
9 李琳,张雁,蔡妙颜,李冰;新生固相在多组分液相中等温吸附的数学描述[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10期
10 唐书恒,汤达祯,杨起;二元气体等温吸附-解吸中气分的变化规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章明清;颜明娟;陈防;林琼;陈子聪;李娟;;一个改进的土壤铵、磷和钾等温吸附新模型[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2 余维初;胡琼;赖晓芹;肖想松;刘万琴;;多功能煤层气等温吸附与钻井液污染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应用[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云;王丽苑;何兴华;王玮;李彦锋;;PS-TETA螯合树脂吸附Cd~(2+)和Zn~(2+)的线性与非线性Langmuir等温吸附线拟合:误差分析[A];热烈庆祝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中国化学会第16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柴新军;张卫锋;陈佩杭;蒋富强;;红壤吸附特性研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卓睿;热作用及水分影响顾桥煤吸附甲烷的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曾智浩;三种土壤—钼吸附/解吸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3 吴文忠;神东煤惰质组结构特征及其与CH_4、CO_2和H_2O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杰;重金属汞在典型土壤腐殖酸上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谢江;CRI系统除磷机理及加强除磷型CRI系统构建[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640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864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