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面遇端头陷落柱高效开采技术
本文选题:陷落柱 + 开切眼 ; 参考:《煤矿开采》2015年04期
【摘要】:王坡煤矿3205工作面端头遇一走向长约64m,倾向长约35m的陷落柱,为保证工作面正常开采,工作面避开陷落柱,布置长度分别为99m,78m主辅2个切眼,应用"厚壁筒"突水机理对陷落柱突水性进行了分析,通过采用两步对接法和对出煤系统的优化,缩短工期15d,运输机和支架对接间距分别为50mm,100mm,实现了主辅切眼的快速对接和工作面的正常回采。
[Abstract]:In Wangpo Coal Mine, the end of 3205 face is about 64m long and tends to be about 35m long. In order to ensure the normal mining of the face, the face avoids the collapse pillar, and the arrangement length is 99m ~ 78m for the main and auxiliary two cutting holes, respectively, in order to ensure the normal mining of the working face, the working face avoids the collapse pillar. Based on the water inrush mechanism of "thick wall cylinder", the water inrush of collapse column was analyzed, and the coal extraction system was optimized by adopting two-step docking method. The interval between carrier and support is 50 mm to 100 mm, which can realize the quick docking of the main and auxiliary incisors and the normal mining of the working face.
【作者单位】: 山西天地王坡煤业有限公司;
【分类号】:TD823;TD7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尚先;武强;;陷落柱概化模式及突水力学判据[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2 司淑平,马建民,胡德西;煤系地层陷落柱成因机理与分布规律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1年02期
3 韩猛;王连国;罗吉安;侯化强;;底板陷落柱突水力学机理研究及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2年04期
4 许进鹏;梁开武;徐新启;;陷落柱形成的力学机理及数值模拟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5 侯志辉;;综采工作面绕陷落柱开采对接工艺优化[J];煤矿开采;2010年01期
6 徐洪涛;叶飞;黄超慧;李明杰;;不等长综采工作面多切眼支架零对接技术[J];煤矿开采;2008年01期
7 徐卫国,赵桂荣;华北煤矿区岩溶陷落柱形成机理与突水的探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0年06期
8 杨雪强,余天庆,何世秀;对岩石双剪强度准则的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7期
9 彭纪超;刘海荣;孙利华;李学专;胡社荣;张福军;;山西省煤矿区陷落柱分布规律与突水预测研究[J];中国煤炭地质;2010年07期
10 王经明;刘文生;关永强;王军现;吴燔;;华北煤田陷落柱的地下水内循环形成机理——以峰峰矿区为例[J];中国岩溶;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万成;魏晨慧;张福壮;杨天鸿;;流固耦合模型用于陷落柱突水的数值模拟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2 王家臣;李见波;;预测陷落柱突水灾害的物理模型及理论判据[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3 张同兴,闫东育,马建民,朱伟厚,高明玉;煤系地层陷落柱特征与煤层气分布浅析[J];断块油气田;2003年01期
4 蔡图;朱炎铭;钟和清;;开滦范各庄煤矿陷落柱发育特征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1年04期
5 吴昊;方秦;龚自明;相恒波;;应用改进的双剪强度理论分析岩石靶体的弹体侵彻深度[J];工程力学;2009年08期
6 韩猛;王连国;罗吉安;侯化强;;底板陷落柱突水力学机理研究及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2年04期
7 林建东;杨振;颜中辉;赵显宗;;煤矿陷落柱的地震响应特征与识别[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2年06期
8 李凯;;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陷落柱滞后突水快速注浆治理技术[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3年02期
9 杨光亮;方文林;;金刚井田岩溶陷落柱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3年06期
10 李振华;翟常治;李龙飞;;带压开采陷落柱突水影响因素数值模拟[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德民;曹代勇;;华北型煤田陷落柱发育程度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小鸽;采场损伤底板破坏深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2 许进鹏;陷落柱活化导水机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3 刘树才;煤矿底板突水机理及破坏裂隙带演化动态探测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4 范雷;鄂西志留系裂隙砂岩岩体结构特征及其力学参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5 柴文革;围压卸载条件下花岗岩损伤演化与破坏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6 李昂;带压开采下底板渗流与应力耦合破坏突水机理及其工程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7 贺志宏;双柳煤矿陷落柱发育特征及突水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8 肖有才;煤层底板突水的“破裂致突、渗流致突”机理与工程实践[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9 张乐中;煤矿深部开采底板突水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10 王路珍;变质量破碎泥岩渗透性的加速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继影;袁店煤矿101、102采区10煤层开采底板灰岩水防治关键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2 陈善成;潘三煤矿西翼8煤水文地质特征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凯;煤矿水害监测预警技术及其应用[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4 杨志豪;岱庄煤矿4325轨顺陷落柱发育特征及防治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5 张福壮;断层突水与陷落柱突水的流固耦合分析[D];东北大学;2009年
6 吴黎辉;岩体经验强度准则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7 白晓宇;统一强度理论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8 李海涛;太原西山岩溶水系统演化模拟与煤系陷落柱群分布规律探讨[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9 唐谚哲;基于统一强度理论斜坡地基动承载力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10 侯正纲;三轴应力状态下混凝土强度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尚先;武强;;陷落柱概化模式及突水力学判据[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2 司淑平,马建民,胡德西;煤系地层陷落柱成因机理与分布规律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1年02期
3 杨起;中国煤的叠加变质作用[J];地学前缘;1999年S1期
4 洪雷;大同四台井田岩溶陷落柱发育规律的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3年S1期
5 张永双,曲永新,刘国林,吕朋菊;华北型煤田岩溶陷落柱某些问题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1期
6 史俊德,连冬香,杨士臣;论岩溶塌陷问题[J];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8年03期
7 陈继福,郭进孝;四台井田岩溶陷落柱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J];河北煤炭;2002年01期
8 乔宝印;范各庄矿岩溶陷落柱发育规律及防治对策[J];河北煤炭;2003年03期
9 宋晓梅,张永泰,李全;淮北煤田奥陶系灰岩岩溶类型及陷落柱成因分析[J];淮南矿业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10 刘再华,W.Dreybrodt;不同CO_2分压条件下的白云岩溶解动力学机理[J];中国科学(B辑 化学);200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许进鹏;陷落柱活化导水机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文生;马兰矿南四采区陷落柱规律探讨[J];西山科技;2000年S1期
2 马立同;葛泉矿陷落柱形成及发育规律浅析[J];河北煤炭;2003年04期
3 郑崎云;工钢支护通过陷落柱的实践[J];煤;2004年03期
4 张志宏;工钢支护过陷落柱施工工艺[J];煤;2004年06期
5 黄大兴,王永功;刘桥——矿陷落柱发育规律及含水性研究[J];中国煤田地质;2005年04期
6 卢忠良,路庆海,肖福俊;金桥煤矿陷落柱的验证及形成机理[J];山东煤炭科技;2005年05期
7 蔺华锋;;安全快速过陷落柱构造配套技术[J];煤;2006年03期
8 王铁记;刘天新;王屹;;峰峰矿区陷落柱的内循环形成机理[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赵建红;郭志磊;梁彦军;;探测陷落柱范围及性质的几种方法[J];煤炭技术;2007年03期
10 杨高峰;;马兰矿松散陷落柱特征及对生产危害性分析[J];山西焦煤科技;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启静;张吉东;汤振清;;何岗煤矿陷落柱成因研究及防治对策[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2 陈秀江;;金刚煤矿陷落柱形成机理及规律研究应用[A];第六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1年
3 周建军;王经明;侯大勇;;任楼煤矿陷落柱的成因与分布规律探讨[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颖;王经明;蔡东红;;蚌埠隆起北翼陷落柱的发育规律及其导水性判别——以刘桥一矿为例[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善斌;;云岗矿陷落柱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A];纪念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矿井地质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2年
6 李朝辉;杨积海;刘乐枝;;综采工作面过陷落柱边缘的防突水技术探析[A];煤炭科学与技术研究论文集[C];2010年
7 李广文;张吉东;俞庆礼;;何岗井田陷落柱的分布规律探讨[A];山东省煤炭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郭强;石亚丁;;太原东山煤矿51520工作面陷落柱探查[A];煤矿物探学术论文集(2007)[C];2007年
9 张广忠;程建远;李林元;李庆彪;王玺瑞;蒋勤明;;东庞煤矿突水陷落柱边界的综合解释[A];煤矿安全与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红果;李占文;;浅谈云冈井田陷落柱的发育特征及成因[A];纪念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矿井地质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杜儿坪矿地质科 李淑萍;浅谈杜儿坪矿井田内陷落柱的分布规律及发育情况[N];山西科技报;2004年
2 李志勇;浅谈南峪煤矿井田内陷落柱的分布及特征[N];科学导报;2006年
3 牛秋福 王洪涛;“含水陷落柱瞬变电磁井下监测技术”通过鉴定[N];科技日报;2009年
4 王海 刘书红;冀中能源实现“陷落柱”预探治理[N];中国煤炭报;2012年
5 王海 刘书红;“陷落柱”预探治理技术解放亿吨煤炭[N];中国矿业报;2012年
6 通讯员 牛秋福 王洪涛 记者 常素莉;“含水陷落柱瞬变电磁井下监测技术”填补国际空白[N];河北经济日报;2009年
7 牛秋福 王洪涛;河北省科技厅一课题通过鉴定[N];中国矿业报;2009年
8 节茂科 王矿山;煤炭行业防治水技术取得突破[N];科技日报;2009年
9 李玉宝 赵云;技术创新降伏水魔[N];中国煤炭报;2010年
10 王少清 杨春香;实现年均5万米以上安全钻探水进尺[N];中国矿业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贺志宏;双柳煤矿陷落柱发育特征及突水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2 许进鹏;陷落柱活化导水机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3 张丽红;桃园矿区陷落柱及其富水性地球物理识别方法[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4 姚邦华;破碎岩体变质量流固耦合动力学理论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志豪;岱庄煤矿4325轨顺陷落柱发育特征及防治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2 李林元;利用小波分析进行煤矿陷落柱解释的应用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5年
3 赵永清;北徐楼煤矿陷落柱充水、导水性分析及防治[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4 孙二虎;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在煤矿采区解释小断层和陷落柱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5 冯春龙;陷落柱地震观测系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6 孟新富;影响陷落柱地震解释的波场现象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7 李强;矿图数字化方案设计及陷落柱分布规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2年
8 郭文峰;采空区及陷落柱的地震波场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9 李成;阳泉矿区陷落柱分布特征与褶皱、断层及地震的关系探讨[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10 卫红学;陷落柱柱体结构的地震波场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858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885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