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煤吸附甲烷的影响因素敏感性正交试验

发布时间:2018-05-18 21:55

  本文选题:正交设计 + 影响因素 ; 参考:《煤矿安全》2015年02期


【摘要】:为研究煤体吸附甲烷的影响因素敏感性特征,选取温度、含水率、煤粒度、挥发分为煤吸附甲烷的影响因素,按照正交设计原理选取有代表性的试验点进行甲烷吸附试验,采用极差分析法进行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Langmuir吸附常数a对各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大小次序为挥发分温度煤粒度含水率;Langmuir吸附常数b对各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大小次序为挥发分含水率温度煤粒度;对于同煤阶煤体,各影响因素中,温度对Langmuir吸附常数a起主要控制作用,而吸附常数a表征煤体对甲烷的极限吸附量,因此,井下采煤过程中,温度、含水率等多因素变化时,首要实时监测温度变化,以防止温度突然变化诱发瓦斯大量解吸,引发瓦斯超限甚至是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sensitive characteristics of methane adsorption by coal, temperature, moisture content, coal particle size and volatile matter were selected a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ethane adsorption by coal, and the representative experimental sites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orthogonal design principle to carry out methane adsorption test. Factor sensitivity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rang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nsitivity of the adsorption constant a to each factor is in the order of volatile matter temperature, coal particle size, water content and Langmuir adsorption constant b, the order is volatile moisture content, temperature coal size, and for the same coal rank coal, Amo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empera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trolling the adsorption constant a of Langmuir, and the adsorption constant a represents the limit adsorption capacity of methane to coal.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underground coal mining, temperature, water content and other factors change, It is important to monitor the temperature change in real time to prevent the sudden change of temperature from inducing a large amount of gas desorption and even the accident of coal and gas outburst.
【作者单位】: 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资助项目(151327007)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项目(2013JK0865,2013JK0876)
【分类号】:TD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谢振华;陈绍杰;;水分及温度对煤吸附甲烷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S2期

2 高富强;王兴库;;岩体力学参数敏感性正交数值模拟试验[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3 彭好义;周孑民;邓胜祥;郝向东;;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配石灰立窑代焦型煤的研究[J];煤炭学报;2006年06期

4 袁亮;;卸压开采抽采瓦斯理论及煤与瓦斯共采技术体系[J];煤炭学报;2009年01期

5 张天军;许鸿杰;李树刚;任树鑫;;温度对煤吸附性能的影响[J];煤炭学报;2009年06期

6 董金玉;杨继红;杨国香;伍法权;刘红帅;;基于正交设计的模型试验相似材料的配比试验研究[J];煤炭学报;2012年01期

7 陈向军;贾东旭;王林;;煤解吸瓦斯的影响因素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3年06期

8 欧成华,李士伦,杜建芬,邓奎;煤层气吸附机理研究的发展与展望[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益波;陈剑杰;胡永乐;;混凝土Johnson-Holmquist本构模型灵敏参数的初步确认[J];兵工学报;2009年S2期

2 吕闰生;彭苏萍;徐延勇;;含瓦斯煤体渗透率与煤体结构关系的实验[J];重庆大学学报;2012年07期

3 李树刚;赵鹏翔;林海飞;潘宏宇;成连华;魏宗勇;;混煤质量比对吸附常数及放散初速度的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4 王刚;程卫民;潘刚;;温度对煤体吸附瓦斯性能影响的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年05期

5 田坤云;孙文标;魏二剑;;上保护层开采保护范围确定及数值模拟[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6 范立国;;高瓦斯突出矿井沿空留巷“Y”型通风煤与瓦斯共采技术推广应用[J];硅谷;2013年08期

7 尹立兵;李丰;;基于氯化钾和膨润土增强的新型复合粘结剂研究[J];广州化工;2014年04期

8 梁冰;袁欣鹏;孙维吉;;沙曲矿4#煤层井下瓦斯抽采技术[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4年01期

9 林海飞;李树刚;索亮;黄猛;赵鹏翔;;走向高抽巷合理层位的FLUENT数值模拟[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10 张亚杰;洪宝宁;于丽鹏;;基于正交试验的单桩复合路基沉降影响因素分析[J];公路;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丽萍;;考虑吸附变形的煤层气流固热耦合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袁亮;薛俊华;;中国煤矿瓦斯治理理论与技术[A];2010年安徽省科协年会——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树刚;林海飞;成连华;;基于采动裂隙椭抛带的煤与瓦斯共采机理[A];安全高效矿井安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2011年

4 范立民;蔡选良;;陕西省煤矿瓦斯地质图与瓦斯地质规律研究[A];安全高效矿井安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2011年

5 武光辉;;长距离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分析及治理实践[A];安全高效矿井安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2011年

6 熊益波;陈剑杰;胡永乐;;混凝土Johnson-Holmquist本构模型灵敏参数的初步确认[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7 武光辉;;综采工作面瓦斯治理技术与实践[A];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与开采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C];2010年

8 张巨峰;;采空区瓦斯分布规律与地面钻井采空区瓦斯抽采数值模拟研究[A];第七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2年

9 张晓团;于峰;;下沟井田瓦斯赋存规律与抽采利用[A];煤矿瓦斯地质与抽采利用研究——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C];2012年

10 杨科;袁亮;刘钦节;廖斌琛;孙力;涂辉;;深部近距离煤层群卸压开采高应力演化煤柱效应研究[A];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的创新与实践——全国防治煤矿冲击地压高端论坛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红玉;基于水力压裂的煤矿井下瓦斯抽采理论与技术[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徐乃忠;低透气性富含瓦斯煤层群卸压开采机理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3 张丽萍;低渗透煤层气开采的热—流—固耦合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4 黄伟;基于流固耦合动力学的矿压显现与瓦斯涌出相关性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5 孙维吉;煤渗透和吸附变形规律实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6 唐巨鹏;煤层气赋存运移的核磁共振成像理论和实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7 郑得文;煤层气资源储量评估方法与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查剑锋;矸石充填开采沉陷控制基础问题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9 肖晓春;滑脱效应影响的低渗透储层煤层气运移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10 舒恒;离岸工程地基基础承载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刚;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及破碎顶板加强支护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2 周少华;焦作矿区不同破坏类型煤的瓦斯吸附特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覃伟;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流体特征与天然气运移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广培;地面群井抽采卸压瓦斯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5 郭佳;张集煤矿底板穿层钻孔瓦斯抽采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6 朱和保;关于淮南11槽煤注入二氧化碳驱替煤层甲烷的实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文亮;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混凝土收缩变形控制和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吴彬彬;晋平2井组煤层气羽状多分支水平井钻井工程设计与实践[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9 张丹丹;力热耦合作用下含瓦斯煤力学特性与渗流特性的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赵勇;煤吸附/解吸瓦斯的低频振动特性试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绪晨,张炳,羡法;煤层工业分析、吸附等温线和含气量的测井解释[J];测井技术;1999年02期

2 唐书恒,杨起,汤达祯;二元混合气体等温吸附实验结果与扩展Langmuir方程预测值的比较[J];地质科技情报;2003年02期

3 张力,何学秋,聂百胜;煤吸附瓦斯过程的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0年06期

4 鲜学福;我国煤层气开采利用现状及其产业化展望[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S1期

5 刘保县;熊德国;鲜学福;;电场对煤瓦斯吸附渗流特性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6 陈昌国,鲜晓红,张代钧,鲜学福;微孔填充理论研究无烟煤和炭对甲烷的吸附特性[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7 彭海明,彭振斌,韩金田,安伟刚,刘铁雄;岩性相似材料研究[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2年12期

8 杜方迅;顾晓江;刘云芳;;超声波固体粘度测试仪的研制[J];合成纤维工业;2008年04期

9 张国华;韩永辉;侯凤才;张锦鹏;;含瓦斯煤带压解吸规律的实验研究[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赵志根,唐修义;对煤吸附甲烷的Lang muir方程的讨论[J];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占存;水份对煤的瓦斯吸附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强;甘应进;;基于军装元素的男装设计[J];国际纺织导报;2008年07期

2 龚斯闻;;我国上市公司生物医药行业业绩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03期

3 韩建多;天然气法合成二硫化碳的影响因素[J];四川化工与腐蚀控制;1998年06期

4 李孟杰;孙瑞山;;基于认知可靠性的飞行差错影响因素体系的构建[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年12期

5 赵根成;贾劲松;欧阳彬;;水和废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的影响因素[J];能源环境保护;2014年04期

6 张俊学,魏亚;中小肉类企业的展望[J];肉类工业;2001年06期

7 刘斌强;剖析美国油墨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印刷世界;2004年05期

8 钟春生,潘从海;变形镁合金之机械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J];轻合金加工技术;1984年02期

9 梁列峰;给茧机添绪性能的影响因素[J];丝绸;1987年05期

10 屈丽娟;;住宅建筑火灾财产损失影响因素及其实证研究[J];火灾科学;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洪_";周代全;黎川;;数字化X线摄影床旁照片体会[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庞玉锋;;保险业溢出效应影响因素实证研究[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杨莉;傅鹏程;王鲁滨;金鑫;;我国企业债券流动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周思怡;李梦婷;池丽洁;周映;;个体吸烟影响因素调查——基于对19位吸烟者的访谈[A];第八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优秀论文集[C];2013年

5 潘东旭;查冬兰;;上市公司诚信影响因素实证研究[A];2011年安徽省科协年会——机械工程分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红梅;刘丽君;李明;;中学生吸烟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A];中华预防医学会石油系统分会第五届预防医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7 陈艳;李培培;;良心行为影响因素的内隐与外显研究[A];第七届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8 陈立中;;转型时期我国城镇贫困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C];2008年

9 廖凤林;刘霁炜;;大学生自我差异影响因素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刘海敏;李建勋;;浅谈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兴业期货高级研究员 施海;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商品外弱内强[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2 山西山煤宁武晋海洗煤有限公司 赵云鹏;企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探究[N];山西科技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曹乘瑜;政策是医药股最大影响因素[N];中国证券报;2013年

4 本报特约分析师 张春良;影响因素不一 麦价“内稳外弱”[N];粮油市场报;2013年

5 记者 曲德辉;下半年信贷投放存在两方面影响因素[N];期货日报;2009年

6 郝前进 王淼薇 复旦大学国土资源经济研究中心;企业生存发展及其影响因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营养与饲料研究室主任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二级教授 谷子林;獭兔行情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N];河北科技报;2013年

8 李海辉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利率曲线:影响因素与改革方向[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9 通讯员 刘依;2009中国汽车市场影响因素研讨会召开[N];中国石油报;2008年

10 中宏形势跟踪课题组;经济增长要考虑更多交互影响因素[N];上海证券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磊;组织信息化过程中个体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2 聂鑫;农地城市流转中失地农民多维福利影响因素和测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3 芦鹏宇;基于自动议价系统的议价结果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4 吕一博;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张骏;用户接受网上银行影响因素及管理策略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6 王馨竹;大学生金钱态度的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沁芳;电子商务用户信任影响因素建模及实证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8 杨玉英;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与效应研究: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D];吉林大学;2010年

9 赵宏霞;B2C环境下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10 花静;儿童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动力系统影响因素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冬梅;工程信任影响因素及建立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石晓晶;大学生网络购物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段伟伟;中国商业银行X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4 焦瑞;山西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生存质量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5 吕军城;山东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的影响因素研究[D];潍坊医学院;2007年

6 田垒;3G服务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杜宇玮;国际对华产业转移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8 汪宁;苏州高职生择业影响因素的调查及研究分析[D];苏州大学;2007年

9 郑丽敏;北京城市居民职住分离影响因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10 刘中杰;河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073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9073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4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