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覆岩破坏特征对承压水上安全开采的影响
本文选题:采空区 + 相似模拟 ; 参考:《煤矿安全》2015年11期
【摘要】:通过承压水上煤层带压开采的相似模拟试验,分析采空区内底板隔水岩层垂直方向应力分布情况及变形特征,获得采空区内底板隔水岩层垂直方向位移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老顶初次来压后,覆岩裂隙带高度逐渐增加,在采空区内底板岩层表面形成的压力也逐渐增加;当底板表面形成的压力较小而无法抑制住下伏承压水压力时,采空区内底板隔水岩层垂直方向位移值随工作面推进逐渐增大。因此,在评价承压水上安全开采时,需要考虑老顶初次来压后,煤层覆岩随工作面推进时的破坏特征。
[Abstract]:The vertical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ck layer of the bottom water barrier in goaf are analyzed through the similar simulation test of coal seam mining under pressure water, and the variation law of 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value of the rock layer of the floor water barrier in the goaf is obtained by analyzing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and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ck stratum of the bottom plate in the goaf.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eight of overburden fracture zone increases gradually after the initial pressure of the roof, and the pressure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bottom rock layer in the goaf increases gradually, when the pressure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bottom plate is small and the pressure of the underlying confined water can not be restrained, In goaf, 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value of the water-insulating rock layer in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advance of the working face. Therefore, when evaluating safe mining on confined water,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seam overburden with the advance of working face after the initial pressure of the main roof.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04070)
【分类号】:TD7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黎良杰,殷有泉;评价矿井突水危险性的关键层方法[J];力学与实践;1998年03期
2 黄庆享;刘腾飞;;浅埋煤层开采隔水层位移规律相似模拟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6年05期
3 张金才;刘天泉;;煤层底板突水影响因素的分析与研究[J];煤矿开采;1993年04期
4 缪协兴;陈荣华;白海波;;保水开采隔水关键层的基本概念及力学分析[J];煤炭学报;2007年06期
5 武强;张志龙;张生元;马积福;;煤层底板突水评价的新型实用方法Ⅱ——脆弱性指数法[J];煤炭学报;2007年11期
6 赵毅鑫;姜耀东;吕玉凯;崔志静;;承压工作面底板破断规律双向加载相似模拟试验[J];煤炭学报;2013年03期
7 弓培林;胡耀青;赵阳升;杨栋;;带压开采底板变形破坏规律的三维相似模拟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2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党学亚;张茂省;董英;顾小凡;;陕北侏罗纪煤田地下水保护对策与开采利用方案研究[J];地学前缘;2010年06期
2 朱术云;姜振泉;侯宏亮;;相对固定位置采动煤层底板应变的解析法及其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8年01期
3 高召宁;孟祥瑞;;采动条件下煤层底板变形破坏特征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年03期
4 王双明;范立民;黄庆享;申涛;;基于生态水位保护的陕北煤炭开采条件分区[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年03期
5 李娜娜;施龙青;李忠建;曲志超;孟宪营;郑俊军;;基于系统聚类法的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1年02期
6 徐瑞朋;姜振泉;段宏飞;张蕊;;承压水上开采煤层底板破坏深度数值模拟及实测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2年03期
7 臧思茂;张德辉;李刚;;煤层开采对底板的破坏规律及其水害防治技术[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8 张忠温;武强;付恩俊;樊振丽;;平朔井工开采煤层顶底板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及防治水对策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1年11期
9 肖乐乐;魏久传;尹会永;牛超;谢道雷;赵金静;;南屯煤矿下组煤西区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2年05期
10 潘锐;孟祥瑞;高召宁;;底板承压水上断层突水的力学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杨滨滨;王文学;;西部煤矿区水资源保护性开采的GIS与熵值耦合评价[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黄庆享;;煤炭绿色开采与可持续发展[A];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与开采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C];2010年
3 黄庆享;;浅埋煤层覆岩采动隔水性与保水开采分类控制[A];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与开采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C];2010年
4 王双明;范立民;黄庆享;杨泽元;王国柱;申涛;;陕北生态脆弱矿区煤炭与地下水组合特征及保水开采[A];第八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黄庆享;;榆神府矿区覆岩隔水岩组的隔水性与保水开采研究[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武强;武晓媛;刘守强;李士永;;基于“三图—双预测”法的葫芦素矿顶板水害评价预测与防治对策[A];第三届全国煤矿机械安全装备技术发展高层论坛暨新产品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7 陈新明;盛天宝;;赵固二矿高水压裂隙岩体巷道稳定性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成立五十周年系列文集2012年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专刊(上)[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钢伟;浅埋煤层开采与脆弱生态保护相互响应机理与工程实践[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2 乔伟;矿井深部裂隙岩溶富水规律及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3 吴仁伦;煤层群开采瓦斯卸压抽采“三带”范围的理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4 孙建;倾斜煤层底板破坏特征及突水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5 张华磊;采场底板应力传播规律及其对底板巷道稳定性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6 惠功领;煤矿深部近距低采高上保护层开采瓦斯灾害协同控制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7 常西坤;深部开采覆岩形变及地表移动特征基础实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于小鸽;采场损伤底板破坏深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9 李忠建;半胶结低强度围岩浅埋煤层开采覆岩运动及水害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10 尹立明;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突水机理基础实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明;深井底板突水判别和预测系统开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赵文娟;采动围岩运动规律与断层活动性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闫庆庆;基于GIS的煤矿多元信息拟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赵伟;高密度电法在煤层底板破坏规律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5 原伟强;焦村矿水文地质条件及二_1煤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济洲;高温高压条件下煤层底板加固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7 柏强;氡气测量在沙基型浅埋煤层覆岩裂隙监测中的模型实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8 韩云春;基于采动效应研究的注浆工作面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9 王素军;断层影响下底板动压巷道围岩加固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10 林远东;动压采空区下底板岩体变形破坏规律研究与应用[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淑瑶,马占青,周之豪,马毅杰;层次分析法在区域湖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02期
2 武强,陈s顂,
本文编号:19581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958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