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费歇判别模型在煤层底板突水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06-01 06:55

  本文选题:底板突水 + 影响因素 ; 参考:《中国科技论文》2017年15期


【摘要】:为了丰富煤层底板突水预测理论和方法,结合实际资料分析,根据判别函数应满足I值最大的判别原则,采用采高、隔水层厚度、煤层倾角、断层距工作面距离作为底板是否突水判别的重要因素。选取9个突水工作面和10个不突水工作面作为底板是否突水预测的样本,建立费歇准则判别函数。并选取已开采的工作面对判别函数进行验证。通过与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对比,证明费歇准则判别模型对判别煤层底板是否突水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Abstract]:In order to enrich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water inrush prediction of coal seam floor, 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practical data, according to the discriminant function which should satisfy the principle of maximum I value, the mining height, the thickness of water barrier layer and the inclination angle of coal seam are adopted. The distance from fault to working fac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judge whether the floor water inrush. Nine water inrush faces and 10 non-water inrush faces are selected as samples for predicting whether the floor water inrush is or not, and the Fisher criterion discriminant function is established. The discriminant function is selected to verify the work. Compar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oal face, it is proved that the Fisher criterion discriminant model has a good application value in judging whether the coal seam floor water inrush or not.
【作者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系;山东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572244)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ZR2015DM013) 山东省泰安市科技局资助项目(2016GX0038)
【分类号】:TD7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强;张志龙;张生元;马积福;;煤层底板突水评价的新型实用方法Ⅱ——脆弱性指数法[J];煤炭学报;2007年11期

2 靳德武,马培智,王延福;华北煤层底板突水的随机—信息模拟及预测[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8年06期

3 王连国,宋扬;煤层底板突水突变模型[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2期

4 王连国,宋扬;煤层底板突水组合人工神经网络预测[J];岩土工程学报;2001年04期

5 靳德武;我国煤层底板突水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煤炭科学技术;2002年06期

6 王连国,宋扬,缪协兴;基于尖点突变模型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4期

7 靳德武;华北型煤田煤层底板突水预测信息分析理论、方法及应用[J];中国岩溶;2003年01期

8 王凯,位爱竹,陈彦飞,俞启香;煤层底板突水的突变理论预测方法及其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9 于喜东;地质构造与煤层底板突水[J];煤炭工程;2004年12期

10 王吉松;关英斌;;煤层底板突水研究的理论和方法[J];煤炭技术;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郭全龙;;影响潘西矿19号煤层底板突水主要因素分析[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2 关永强;;煤层底板突水可预测性分析研究[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3 张向东;韩大为;刘世君;;煤层底板突水机理及“下三带”分布特征[A];矿井建设与岩土工程技术新发展[C];1997年

4 靳德武;郑纲;樊娟;张雁;;煤层底板突水实时监测预警技术基础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何均伟;;河南永夏矿区特高压水上开采防治水技术研究[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守强;煤层底板突水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2 边凯;赵各庄矿深部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与断裂滞后突水评价[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3 刘雪艳;半监督学习和数值模拟的煤层底板突水预警系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4 李博;基于变权理论的煤层底板突水脆弱性评价[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5 朱宗奎;基于风险评估及突变理论的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预测[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6 刘再斌;岩体渗流—应力耦合作用及煤层底板突水效应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14年

7 李子林;大采深条件下徐、奥灰突水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8 李云龙;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姚桥矿水害防治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斌;带压开采煤层底板突水评价方法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2 翟维茂;太原东山煤矿15~#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与防治对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3 刘再斌;基于数据挖掘分类技术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8年

4 刘桂海;基于突变理论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评价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颖;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方法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7年

6 刘士强;登封煤田白坪井田二_1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预测[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7 周卫;朝川矿水文地质规律及己组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8 胡茂流;朱庄煤矿六煤层底板突水防治技术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5年

9 吕春峰;煤层底板突水的数值模拟试验及其工程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03年

10 孙晓光;煤层底板突水预测及防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632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9632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1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