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阶煤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瓦斯吸附的影响
本文选题:低阶煤 + 孔隙结构 ; 参考:《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年10期
【摘要】:为分析低阶煤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瓦斯(甲烷)吸附特性的影响,采用高压容量吸附装置对3个低阶煤煤样和一个高阶煤煤样进行等温吸附试验和低温液氮吸附试验,并对比分析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吸附性能和孔隙结构。结果表明:低阶煤的吸附特性符合朗缪尔(Langmuir)方程;不同变质程度煤孔的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不同低阶煤的孔隙结构基本相近,在高压段均出现微小的滞后环,其孔形以两端开口的楔形孔为主,其对瓦斯的吸附主要集中于中孔和微孔中,中孔占比更大;煤体孔隙比表面积决定瓦斯吸附能力,中孔的比表面积与煤样的Langmuir体积线性相关,对吸附起决定性作用,而微孔的比表面积与Langmuir体积没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Abstract]:In order to analyze the 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low-rank coal and its influence on methane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isothermal adsorption tests and low-temperature liquid nitrogen adsorption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three low-rank coal samples and one high-order coal sample by high-pressure volumetric adsorption apparatus. The adsorption properties and pore structure of coal with different metamorphic degree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ow-rank coal accord with Langmuir-Langmuir equation, the pore structure of coal with different metamorphic degree is obviously different, the pore structure of different low-rank coal is basically similar, and the tiny hysteresis loop appears in the high pressure section. The pore shape is mainly wedge-shaped holes with openings at both ends, and the gas adsorption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mesopore and micropores, and the proportion of mesopore is larger,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coal determines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gas, and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mesopore is linearly related to the Langmuir volume of coal sample.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the micropore has no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volume of Langmuir.
【作者单位】: 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1404188) 陕西省科学研究项目计划(14JK146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2015M572583) 陕西省博士后科研项目(陕人社函[2015]948号)
【分类号】:TD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子文;林柏泉;郝志勇;高亚斌;;煤体孔径分布特征及其对瓦斯吸附的影响[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2 刘纪坤;王翠霞;;含瓦斯煤解吸过程煤体温度场变化红外测量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盾;淮南煤田早二叠纪岩浆接触变质煤纳米级结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乔军伟;低阶煤孔隙特征与解吸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孟磊;姜耀东;赵毅鑫;;烟煤煤样吸附特性及控制因素试验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4年06期
2 赵佳;;活性炭纤维吸附剂在矿井瓦斯中的选型与改性设计[J];工业设计;2015年09期
3 贾雪梅;周安宁;刘博;蔺亚兵;常丽娜;;不同化学预处理对神府煤粉孔隙结构特征的影响[J];煤炭科学技术;2013年03期
4 姜黎明;张浪;汪东;季文博;;加压速率对不同变质程度煤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J];煤矿开采;2015年01期
5 李子文;郝志勇;庞源;高亚斌;;煤的分形维数及其对瓦斯吸附的影响[J];煤炭学报;2015年04期
6 陈超;王煤;刘金元;周学乔;;吸附作用下煤样瓦斯渗流的数值分析[J];煤炭技术;2015年10期
7 Liang Yuntao;Tian Fuchao;Luo Haizhu;Tang Hui;;Characteristics of coal re-oxidation based on microstructural and spectral observ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纪坤;煤体瓦斯吸附解吸过程热效应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2 刘爱华;沁南煤储层排采水化学动态变化特征及带压解吸/流动物理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3 洛锋;基于采场应力—裂隙时空差异性的煤岩体瓦斯运移规律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4 刘博;Zn/Mg/Al-LDHs/神府煤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5 辛凡文;褐煤微波脱水过程中水分的迁移规律和界面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6 张遵国;煤吸附/解吸变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云波;构造煤瓦斯解吸初期特征实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鹏刚;不同温度下煤层气吸附/解吸特征的实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3 杜玉娥;煤的孔隙特征对煤层气解吸的影响[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4 吴敏杰;安康地区高煤阶腐泥煤吸附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5 李得飞;超临界二氧化碳驱替煤层瓦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6 孔庆利;煤层气在双孔介质中解吸及渗流机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7 邹祥波;褐煤提质及其快速热裂解挥发分析出特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8 王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安组煤层气解吸特征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9 陈治宇;超临界CO_2作用下低渗透煤层热弹塑性损伤模型及其数值模拟[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10 成艳英;本煤层钻孔瓦斯抽采失效机制及高效密封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曙光;长江中下游中生代岩浆岩及铜铁成矿带的深部构造背景[J];安徽地质;2001年02期
2 杨起;中国煤变质研究[J];地球科学;1989年04期
3 庄新国,罗照华;抚顺煤田接触热变质带及其煤变质因素分析[J];地球科学;1994年01期
4 杨起,吴冲龙,汤达祯,康西栋,刘大锰;中国煤变质作用[J];地球科学;1996年03期
5 郭立稳,俞启香,秦长江;龙山煤矿煤与瓦斯突出温度异常现象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0年S1期
6 王宏图,鲜学福,贺建民,吕有厂,吉如生,张建国;用温度指标预测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的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7 李美芬;曾凡桂;齐福辉;孙蓓蕾;;不同煤级煤的Raman谱特征及与XRD结构参数的关系[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年09期
8 马野牧;陆现彩;张雪芬;李晓昭;胡文tD;汪恺;;花岗岩侵入体-泥质围岩热传输过程的数值模拟及其地质意义:以粤东典型接触带剖面为例[J];高校地质学报;2013年02期
9 吴盾;孙若愚;刘桂建;;淮南朱集井田二叠纪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解释[J];地质学报;2013年08期
10 兰昌益;两淮煤田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J];淮南矿业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邓存宝;煤的自燃机理及自燃危险性指数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2 马东民;煤层气吸附解吸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何志刚;温度对构造煤瓦斯解吸规律的影响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云波;构造煤瓦斯解吸初期特征实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郭国鹏;接触变质带煤的物理化学结构及瓦斯赋存特征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庆函,李善祥,李保庆;低阶煤氧化降解的研究及开发前景[J];腐植酸;1998年02期
2 张宗飞;;试论低阶煤的综合利用途径及其技术经济分析[J];化肥设计;2014年01期
3 孟庆函,李善祥,李保庆;低阶煤两段化学降解产物的组成性质[J];燃料化学学报;2000年04期
4 陶秀祥,尹苏东,周长春;低阶煤的微生物转化研究进展[J];煤炭科学技术;2005年09期
5 游伟;赵涛;章卫星;何正兆;皮金林;毕东煌;;美国低阶煤提质技术发展概述[J];化肥设计;2009年04期
6 虞育杰;刘建忠;王传成;胡亚轩;周俊虎;岑可法;;低阶煤脱水提质技术发展现状[J];热力发电;2011年09期
7 安茂燕;蒋荣立;;低阶煤浮选研究现状及分析[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2年01期
8 苏天雄;;浅谈我国低阶煤资源分布及其利用途径[J];广东化工;2012年06期
9 朱洋洋;卜良辉;孙宁陵;赵云鹏;;低阶煤溶剂萃取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3年18期
10 李振珠;李风海;薛兆民;房倚天;;低阶煤气化结渣特性的研究进展[J];菏泽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曲思建;王琳;张樝;刘敏;刘立麟;;我国低阶煤转化主要技术进展及工程实践[A];中国煤炭学会成立五十周年高层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高同国;姜峰;杨金水;袁红莉;;低阶煤降解微生物菌群的分离及其降解效果研究[A];2010中国腐植酸行业低碳经济交流大会暨第九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3 管嵩;宋成;王仑;丁仕兵;;环境温湿度对进口低阶煤内水影响的研究[A];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专刊[C];2012年
4 彭少涛;刘川庆;朱卫平;孙斌;刘学鹏;;保德区块中低阶煤压裂存在的问题及技术对策[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白云峰、谢振江、谢光顺;奇台县与重庆兴祥港埠有限公司签订低阶煤循环利用项目合同[N];昌吉日报(汉);2011年
2 李北陵;低阶煤盼变“白天鹅”[N];中国工业报;2011年
3 记者 张婷;我区首个低阶煤开发项目开工[N];新疆日报(汉);2012年
4 记者高珍吉;低阶煤循环利用项目在奇台开工[N];昌吉日报(汉);2012年
5 韩红梅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无机化工处副处长;低阶煤热解提质需全力攻关[N];中国化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闫志强;低阶煤分质转化需统筹规划[N];中国能源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闫志强;低阶煤分质转化标准要高[N];中国能源报;2013年
8 商报记者 高立萍;海外煤炭技术企业谋局中国市场[N];北京商报;2011年
9 高立萍;海外煤炭技术企业谋局中国市场[N];中国石化报;2011年
10 田华;低阶煤制备水煤浆技术获突破[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赵卫东;低阶煤水热改性制浆的微观机理及燃烧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田忠坤;管式气流干燥器提质低阶煤理论与技术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3 王娜;提质低阶煤热解特性及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4 陈博;中低阶煤的分级变温热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5 范冬梅;低阶煤热解半焦的气化反应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勇强;低阶煤煤层气吸附与解吸机理实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6年
2 陈鹏;低阶煤低温干燥工艺及其对煤性质的影响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10年
3 汪少洁;白腐菌降解转化低阶煤的试验及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王东方;低阶煤水热法干燥提质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年
5 方嘉淇;冶金废渣对低阶煤低温催化干馏影响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
6 曾令鹏;流化床中低阶煤热解产物分布和特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7 李甜甜;伊泰低阶煤煤泥浮选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8 王小娟;凤眼莲与低阶煤低温共热解转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
9 何学坤;两种低阶煤温和溶剂抽提的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10 乔军伟;低阶煤孔隙特征与解吸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696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969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