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丰予井田地下水化学特征分析及意义

发布时间:2018-06-11 21:39

  本文选题:丰予井田 + 地下水 ; 参考:《煤田地质与勘探》2017年04期


【摘要】:了解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对于快速识别矿井突水水源、防止矿井突水具有重要意义。在系统分析丰予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运用各常规离子与TDS(溶解性固体总量)的二次拟合曲线、Piper三线图、离子浓度变异系数、地下水Stiff图、TDS等值线图、Gibbs图以及离子比例系数图对各含水层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作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含水层的离子浓度变异系数均小于1,离子的分布比较稳定;山西组和太原组的水化学类型均为HCO_3·Cl—Na~+K·Ca,且Na~++K~+与TDS浓度均较大,山西组和太原组是相对封闭的含水层,新生界和奥陶系的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Mg;水岩作用是影响各含水层化学成分的主要作用,碳酸盐岩溶解、硅铝酸盐溶解以及蒸发岩溶解是影响地下水化学成分的主要因素。
[Abstract]: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understand th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water and its formation for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mine water inrush source and prevention of mine water inrush. On the basis of systematic analysis of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Fengyu mine field, the Piper three-line diagram of the conventional ions and TDS (total dissolved solids) is used, and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ion concentration is obtained. Th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of groundwater in each aquifer are analyzed by Gibbs diagram of TDs isoline and ratio coefficient of 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ion concentration in each aquifer is less than 1, and the ion distribution is relatively stable, and the hydrochemical types of Shanxi formation and Taiyuan formation are HCO-3Cl-Na ~ K Ca,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Na ~ K ~ and TDs are both larger. Shanxi formation and Taiyuan formation are relatively confined aquifers, and the hydrochemical types of the Cenozoic and Ordovician are HCOD 3-Ca Mg.The water-rock action i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each aquifer, and carbonate rock dissolves. Aluminosilicate dissolution and evaporite dissolution a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roundwater.
【作者单位】: 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中煤能源集团中国煤炭进出口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2235)~~
【分类号】:P641.4;TD74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秀雅,郭桂荣,谢佐骖;广东省地下水化学与地震的关系[J];华南地震;1988年04期

2 孙芳,王磊,刘坤书,刘庆军;长葛县规划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河南地质;2001年04期

3 吴耀国,李云峰,王惠民,王超;污染河流对沿岸土壤和地下水化学环境的影响——以徐州奎河为例[J];西安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佟兆生,付强,魏庆利,姜蕊云;建三江分局地下水化学特征与水质评价[J];农机化研究;2002年01期

5 陈永金,陈亚宁,李卫红,刘加珍;生态输水影响下地下水化学特征的时空变化分析[J];冰川冻土;2005年05期

6 陈永金,陈亚宁,刘加珍;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化学特征对生态输水的动态响应(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05年01期

7 沈玲玲;李晓;韦玉婷;;四川温江金马地区地下水化学特征研究[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6年09期

8 刘文忠;王立勇;陈兴国;张旭临;李楠;;大庆市地下水化学特征[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9年01期

9 高彦伟;陈殿友;张书辰;;长春市地下水化学污染风险分析[J];工程勘察;2009年12期

10 陈永金;陈亚宁;刘加珍;;堤防修建对塔里木河中游湿地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水盐运移的影响[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尚新生;;官地水电站地下水化学特征分析[A];和谐地球上的水工岩石力学——第三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杨天笑;郭永海;;中国高放废物处置库北山预选区地下水化学特征研究[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3 陈玮;;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董春雨;王乃昂;陆莹;陈立;;巴丹吉林沙漠及周边地表地下水化学特征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5 张炜;;地下水化学多组分综合观测与地震预报[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6 杨友运;;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沉积成岩相与地下水化学变化[A];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文波;河套平原地下水化学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爱华;忻州市地下水化学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2 梁燕燕;雷州半岛和海南岛滨海典型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可利用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3 许冬清;宿县矿区地下水化学演化特征与控制因素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4 洪玉莲;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化学时空变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晓娟;银川平原地下水化学成分演化规律及其形成机制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6 王娟;黄河三角洲地下水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李小等;青海省诺木洪地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D];长安大学;2012年

8 冯波;吉林省西部地下水化学特征演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付梅;成都青白江地区地下水化学变化特征及质量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10 于国庆;北京市郊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总硬度数值模拟[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067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0067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4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